緬甸在2021年2月1日發生軍事政變至今已三年,儘管有反抗勢力的存在,但一直未能成功推翻有大規模重型武器的政府軍。不過,直到去年10月27日,緬北的戰事發生很大的變化,若開軍、緬甸民族民主同盟軍及德昂民族解放軍組成的三兄弟聯盟,重挫了軍政府的實力,這一年來逐漸擴大了對緬北的控制,也鼓舞了緬甸的反抗運動。
然而,反軍政府勢力成功擴大的地盤和勢力的同時,也意味著戰事始終存續著,而一般的老百姓的生活也深受戰事的影響。
本集《阿峇卡巴東南亞電台》訪問的來賓,是出生於緬北臘戌的華人郭嘉富,他曾是泰國《世界日報》緬甸版記者,最近他出版了《緬境之北》一書。在本集節目中,郭嘉富將分享這場戰事對臘戌人民的影響,以及臘戌的風土民情。
郭嘉富指出,三兄弟聯盟在去年10.27發動戰事後,臘戍在今年7月落入三兄弟聯盟的控制,由於戰火的波及,以及擔心受到徵兵影響,有的人選擇暫時離開家鄉,有的人選擇留守。而在郭嘉富成功抵達台灣前,就在緬北見證了城市遭砲彈破壞、人民撤逃家鄉的場景。
郭嘉富也是臘戌的一所華文學校的教師,他此次來台灣主要是接受僑委會安排的教師培訓課程,郭嘉富表示,緬甸華文教育長期依賴民間力量發展,屬於私立學校性質。他指出,無論是稱勐穩人或果敢人,其實都是祖先多來自雲南的華人,而南部仰光的華人多來自中國南方沿海省份。
根據郭嘉富分享,雖然緬北地區華人較多,華文教育發展相對較好,但仍缺乏完善的體系,早年有的華校採用星馬華文學校的教材,如今華文學校的教材主要來自台灣和中國大陸,因此有的華校會同時使用繁體和簡體的教材;緬甸華文學校缺乏全國統一的升學考試,如果學生高中畢業後要升學,多數選擇前往台灣或中國大陸,也有少部分人到新加坡升學。
當緬北陷入戰爭動盪後,更對當地人民的生活造成了嚴重的負面影響,從教育、安全到經濟等方面都受到了衝擊。
郭嘉富回憶道,10.27戰爭爆發後,學校曾短暫關閉,恢復上課後,儘管砲彈聲讓師生坐立難安,但久了後也麻木,感覺就像台灣人對地震習以為常。不過隨著砲彈對城市的破壞越來越大,學生也漸漸流失,而經濟活動的停擺,整個城市也變得空蕩。
我們和郭嘉富的錄音時間是9月24日,再過幾天他即將啟程回緬甸,對於緬甸未來的前景,他只希望戰爭能盡快結束,回到過去和平的生活。
Photo Credit: GettyImages
緬甸北部撣邦臘戍市中心,照片攝於2024年8月10日。延伸閱讀
戰火中的臘戍戰:「三兄弟聯盟」成功趕走政府軍,卻未帶給緬北人民和平緬甸軍政府的矛盾心態:內戰進入第四年,不信任中方卻急拉攏中國以避免垮台緬甸軍政府內戰頻受挫,傳軍政府領導人敏昂萊將於11月訪問中國【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
責任編輯:杜晉軒核稿編輯:吳象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