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夫长”(Centurion)坦克是英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研制的主战坦克,但未能参加实战。 上榜理由:“百夫长”坦克设计优良,受到多个国家的青睐,是西方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服役国家最多的坦克之一。
“百夫长”坦克的研发工作可以追溯到1943年,当时英国坦克设计局被要求设计和制造一种新的重型巡航坦克。1945年4月,6辆原型车被交付给英军。英国陆军决定直接把它们配备给装甲部队,以便参加德国境内的战斗,在战斗环境下接受检验,这个行动被称为“哨兵行动”。由于战争结束,英国人的实战检验计划落空,但英国陆军仍然决定让新坦克在欧洲大陆接受长途行军等项目的测试。1945年,通过检验的新坦克开始批量生产,军用编号为“百夫长”Mk1型。除英国外,“百夫长”坦克还出口到埃及、以色列、伊拉克、约旦、印度、加拿大、丹麦、黎巴嫩、荷兰、科威特、南非、瑞典、瑞士和澳大利亚等国。
“百夫长”坦克有十余种型号,某些型号又有变型。虽然型号众多,但“百夫长”系列坦克的车体结构基本没有大的改动。车体为焊接结构,两块横隔板将车体分成前后三部分。前部左侧是储存舱,内装弹药和器材箱,右侧为驾驶舱。车体中后部依次是战斗舱和动力舱。驾驶员有1个向左右开启的双扇舱盖,每扇舱盖有1个潜望镜。圆锥形铸造炮塔体上焊有顶装甲板,炮塔座圈直径2.3米。车长指挥塔在炮塔顶装甲右侧,左侧是装填手出入舱口。车长指挥塔可以由车长手动进行360度旋转,指挥塔上有1个双开舱盖、1个带弹道分划的潜望式瞄准镜和7个潜望观察镜。装填手舱口有1个前后对开的双扇舱盖和1个潜望式观察镜。
“百夫长”Mk1型和Mk2型坦克装有1门77毫米火炮,Mk3型和Mk4型改为1门带抽气装置的83.4毫米火炮,携弹量65发,可发射初速为914米/秒的榴霰弹、初速为1432米/秒的曳光脱壳穿甲弹和初速为601米/秒的榴弹。从Mk5型开始换装了105毫米L-7线膛坦克炮,该炮发射曳光脱壳穿甲弹时的有效射程为1800米,发射碎甲弹时的有效射程为3 000~4 000米,训练有素的炮长和装填手可使射速达到10发/分钟。“百夫长”坦克的辅助武器为1挺7.62毫米机枪,后期型号增加了1挺12.7毫米机枪。初期制造的“百夫长”坦克火控设备简单,直到20世纪60年代,许多“百夫长”坦克才补装了红外驾驶灯,在火炮左侧安装了主动红外探照灯,车长和炮长还装有红外瞄准镜。 “百夫长”坦克的装甲也先后加厚两次。Mk5型之前的装甲厚76毫米,到Mk13型时已经增加到150毫米。不过,该坦克一直没有三防装置。“百夫长”坦克装1台劳斯莱斯公司生产的“流星”12缸汽油机,最大输出功率为480千瓦。“百夫长”坦克的主要缺陷在于机动性,其车体较重,而发动机功率不足且燃油储备较少,导致最高速度和最大行程都不太出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