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生活中的梁启超 时 间:8月3日(周日)14:30—16:30 票 价:现场报名、电话报名、网络报名 地 点:明伦堂明德厅 主讲人:夏晓虹 |
谈新着《问世间情》 时 间:8月3日(周日)09:30—11:30 票 价:现场报名、电话报名、网络报名 地 点:明伦堂明德厅 主讲人:叶 辛 |
大变动时代的图像叙事 时 间:8月2日(周六)14:30—16:30 票 价:现场报名、电话报名、网络报名 地 点:明伦堂明德厅 主讲人: 陈平原 |
庞朴与80年代的中国思想史 时 间:8月2日(周六)10:00--12:00 票 价:现场报名、电话报名、网络报名 地 点:明伦堂明德厅 主讲人:王学典 |
中华文化与生态文明论坛 时 间:7月10日、11日14:00—17:00(已结束) 报名电话:0851——3617687 0851——3613818 |
端午节专题文艺演出 时 间:6月2日(周一)13:30—16:30 报名时间:2014年5月27日——30日(上午:09:30—12:00 下午:13:00——16:30) 报名电话:0851——3617687 0851——3613818(单位、团体报名 |
包粽子体验活动 时 间:6月2日(周一)13:00—16:00 报名时间:2014年5月27日——30日(上午:09:30—12:00 下午:13:00——16:30) 报名电话:0851——3617687 0851——3613818(单位、团体报名) |
道德经说什么 时 间:4月27日(周日)09:30——11:30 票 价:免费索票(已结束) 主讲人:何士光 |
二O一四"中华婚礼"新人征集 报名时间:2014年5月12日起—8月20日止 报名地点:贵阳贵阳孔学堂管理处社会发展科 |
外国理事成员考察参观贵阳贵阳孔学堂 时 间:2013年7月 活动意义:感受中国深厚文化底蕴 |
贵阳成人礼 时 间:5月4日(周日)09:50——11:00 活动地点:贵阳孔学堂礼仪广场 |
《贵阳市国学教育读本》吟诵培训班 时 间:4月12日(周六)09:50——11:00 活动地点:明伦堂 |
孔子展览馆开馆仪式 |
《贵阳孔学堂品牌价值研究发展规划》合作邀请函 报名时间:2014年5月31日至2014年6月6日 联系地址:贵阳市花溪区董家堰贵阳贵阳孔学堂管理处 |
贵阳成人礼 时 间:5月4日(周日)09:50——11:00 活动意义:贵阳孔学堂礼仪广场 |
情暖重阳·孝满筑城 时 间:013年9月中旬至10月下旬 活动意义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承中华美德 |
家庭生活中的梁启超 时 间:8月3日(周日)14:30—16:30 票 价:现场报名、电话报名、网络报名 地 点:明伦堂明德厅 主讲人:夏晓虹 |
谈新着《问世间情》 时 间:8月3日(周日)09:30—11:30 票 价:现场报名、电话报名、网络报名 地 点:明伦堂明德厅 主讲人:叶 辛 |
大变动时代的图像叙事 时 间:8月2日(周六)14:30—16:30 票 价:现场报名、电话报名、网络报名 地 点:明伦堂明德厅 主讲人: 陈平原 |
庞朴与80年代的中国思想史 时 间:8月2日(周六)10:00--12:00 票 价:现场报名、电话报名、网络报名 地 点:明伦堂明德厅 主讲人:王学典 |
中华文化与生态文明论坛 时 间:7月10日、11日14:00—17:00(已结束) 报名电话:0851——3617687 0851——3613818 |
端午节专题文艺演出 时 间:6月2日(周一)13:30—16:30 报名时间:2014年5月27日——30日(上午:09:30—12:00 下午:13:00——16:30) 报名电话:0851——3617687 0851——3613818(单位、团体报名 |
包粽子体验活动 时 间:6月2日(周一)13:00—16:00 报名时间:2014年5月27日——30日(上午:09:30—12:00 下午:13:00——16:30) 报名电话:0851——3617687 0851——3613818(单位、团体报名) |
道德经说什么 时 间:4月27日(周日)09:30——11:30 票 价:免费索票(已结束) 主讲人:何士光 |
二O一四"中华婚礼"新人征集 报名时间:2014年5月12日起—8月20日止 报名地点:贵阳贵阳孔学堂管理处社会发展科 |
外国理事成员考察参观贵阳贵阳孔学堂 时 间:2013年7月 活动意义:感受中国深厚文化底蕴 |
贵阳成人礼 时 间:5月4日(周日)09:50——11:00 活动地点:贵阳孔学堂礼仪广场 |
《贵阳市国学教育读本》吟诵培训班 时 间:4月12日(周六)09:50——11:00 活动地点:明伦堂 |
孔子展览馆开馆仪式 |
《贵阳孔学堂品牌价值研究发展规划》合作邀请函 报名时间:2014年5月31日至2014年6月6日 联系地址:贵阳市花溪区董家堰贵阳贵阳孔学堂管理处 |
贵阳成人礼 时 间:5月4日(周日)09:50——11:00 活动意义:贵阳孔学堂礼仪广场 |
情暖重阳·孝满筑城 时 间:013年9月中旬至10月下旬 活动意义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承中华美德 |
儒家教育思想,在我国古代教育思想的发展过程中,占有显着的地位,对中华灿烂文化的创造,人才的培养,都产生了不可低估的重要影响。本文旨在探索儒家教育思想的真谛——“成人之道”,即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学说,以阐述儒家教育思想的主旨,这对于弘扬民族文化,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孔子仁智统一的“成人”观。
“成人”一词,在孔子兴办教育之前已被采用,晋文公重耳流亡在外多年后,由楚返晋后论功行赏,将其追随者分为三等,即“成人”,“贤人”,“免我于患难之中”者。〔1〕
作为儒家教育思想创始人孔子,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打破“学在官府”的教育禁令,提倡“有教无类”,打破特权,扩大了教育规模。他创办学校实施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理想中的“君子”,即具有完善人格的“成人”。《论语》记载:“子路问成人,子曰:‘若臧武仲之知,公绰之不欲,卞庄子之勇,冉求之艺,文之以礼乐,亦可以成人矣。”〔2〕这里,他提到一个人格完善的君子,必须具备相当的智慧、廉洁、勇敢、才艺诸种完美的品格和素质,并辅之以礼乐的修饰,才能使受教育者在人格的全面发展上取得进展。显然,孔子的“成人”观,已涉及到人的主体知性潜能,德性的修为与审美情趣的培养,亦即真善美全面发展的人格规范问题。在孔子看来追求圣人具备的最高境界的理想人格,应该是“成人”教育的最高目标。但这不是一蹴可就的,需要经历一个刻苦学习,内省反思,砥砺磨练的过程。
作为教育家孔子,培养人才的目的有二:其一是“修己以敬”,即注重个人的道德修养,处世待人保持恭敬谦逊的态度;其二是“修己以安人”,即掌握治国安民的知识,使他人得到安乐,社会达于安定。在《论语》《樊迟问仁》一章中,他将“仁”解释为“爱人”,把“知”解释为“知人”。在《里仁》一章中,他又将此发挥为:“仁者安人,智者利仁”。认为只有具备了“知”的素质,才有利于“仁”的形成和实施。归根到底,“知”是从属于“仁”的,而“仁”则是孔子思想的主旨之一。显然,在孔子思想中,对德育予以高度重视。但智育也很重要,他说:“未知,焉有仁”?〔3〕在他看来,没有智,也就没有真正的“仁”,仁与智应是和谐统一的。
为实施“成人”的教育目标,孔子身体力行,为人师表,在这方面做出表率,他的“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品德;“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求知态度,为学生树立了仁智统一的楷模。他为创造和谐的学习氛围,与学生进行情感心灵的交流;他真诚地向学生表示:“二三子以我为隐乎?吾无隐乎尔,吾无行而不与二三子者,是丘也。”〔4〕孔子认为,师生之间的相互沟通,相互了解,充分信任的教学气氛,有利于完善人格的成长和发展。他说过:“爱之,能勿劳乎?忠焉,能勿诲乎?”〔5〕即在教育过程中,如对学生充满爱心,就要劝勉他;对学生坦荡真诚,就要教导他。所以爱护学生,严格要求,“诲人不倦’的教学风格,正是孔子“仁”的表现与敬业精神的灌输。他以自身的实践及品格与榜样,为儒家教育思想奠定了基础,成为我国古代教育思想中不朽的精华。
儒家教育思想家孟子和荀子都非常赞美孔子的“仁智”教育思想,认为仁智统一是理想完善人格的主要特征,称之为“成人”、“君子”、“大丈夫”、“圣人”,并肯定教育过程是培养和完善个人理想人格的最佳途径。孟子说:“昔者子贡问于孔子曰:‘夫子圣矣乎’,孔子曰:‘圣则吾不能,我学不厌,而教不倦也。’子贡曰:“学不厌,智也,教不倦,仁也。仁且智,夫子既圣矣。’”〔6 〕荀子也认为:“孔子仁智且不敝……故德与周公齐,名与三王并。”〔7〕
至于在教育过程中如何培养仁智统一的完善人格,以达于“成人”的境界,在孔子看来,既要靠众人的帮助,如师友切磋交流与共同“言志”;又要靠个人的主观努力和追求。为此,孔子特别强调立志。他说:“苟志于仁矣,无恶也”;〔8〕又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9〕由此而引申,“志于学”,即“志于仁”,“志于道”。他十分突出人格中意志的力量,并勉励弟子:“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10〕在他看来,一个人始终不渝地有志于仁,从事于仁,不断提高自己的认识、品性和觉悟,持之以恒,就可以达到“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的“成人”境界,甚至在生死关头作出牺牲。他教诲弟子:“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11〕这种坚持原则,勇于为理想而献身的完善品格,在中国历史上产生了深远影响,“杀身成仁”,也就成为中国人遵循的重要道德标准,亦被鲁迅誉为中国人的脊梁。
不过,孔子对这一问题的认识有时表现着明显的二元论:一方面,他认为“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12〕。“学而知之”,认为认识来源于后天,并告诫学生说:“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13〕所以,他经常鼓励弟子:“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14〕强调后天的学习作用。另一方面,他认为有天生的“生而知之”者,将德性培养看成是对天赋道德意识的唤醒,表现了其唯心主义的局限性。
二、荀子积善成德的“成人观”
荀子是继孔子以后儒家的第二代宗师,他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成人”思想。荀子讲“成人”,与孔子的差异之处是在于他将“成人”的过程,看成是“积善成德”的过程。他从“性恶论”出发,认为人性之初为恶,但人的良好道德品性可以经过后天培养而逐步形成,即人们通过学习、思考、力行与修养的途径,以儒家的道(礼义)来培养和熏陶自己,从而养成非道不欲见,非道不欲虑的习惯,然后经过持久不懈地努力,使良好的习惯成为自然,以达到完善的人格,这就是荀子提倡的积善成德“成人”观。
荀子认为:“君子知夫不全不粹不足以为美也,”“君子贵其全也。”〔15〕在荀子眼中,完全、纯粹的人格才是真正完美的“成人”,他从知、情、意与真、善、美相互统一的角度,突出了积善成德的后天教育过程,探索了人全面发展的问题,成为荀子“成人”学说的特点。
荀子认为,积善成德是一个“锲而不舍”的过程。他与孔子相似,都强调意志在“成人”中的作用。他说:“是故冥冥之志者,无昭昭之明,”即一个人若无默默专一的意志,便不可能有昭晰清明的智慧,只有专心致志地潜心于学习与思考,“加日悬久,积善而不息,”最终才能达到“通于神明,参于天地”〔16〕的境界。他强调:“自禁也,自使也,自夺也;自取也,自行也,自止也。故口可劫而使墨(默)云,形可劫而使诎(屈)申,心不可劫而使易意,是之则受,非之则辞。”“其择也无禁,必自见,”〔17〕这段话的含义是:意志具有自夺自取等自主品格,形体嘴巴可以迫使其或屈或伸或开或闭。而意志却不能用外力迫使其改变,它以为“是”便接受,以为“非”便拒绝,它必定自主地表现。在强调意志自主性的同时,荀子特别提倡意志一旦确定所表现的坚定性:“是权利不能倾也,群众不能移也,天下不能荡也,生乎由是,死乎由是,夫是之谓德操,德操然后能定,能定然后能应,能定能应,夫是之谓成人。”〔18〕这就是说,意志坚定是“成人”必备的品格和条件。只有意志坚定,才真正造就完美的人格,达到“成人”的境界。
荀子的“成人”观,既讲“意”。也讲“知”。因为人意志的自由选择而不受限制,若不以理性来掌握,就难以辨别是非。这“理性”即所的“道”。他说:“道者,古今之正权也;离道而内自择,则不知祸福之所托。”〔19〕在荀子看来,要“正志行”,就要“壹于道”,即养成志向端正的行为,就必须专心致志地去认识道,意志应服从“道”。人的自由来自对必然(道)的认识,这表现了荀子“成人”观的理性主义特征。
除“知”与“意”之外,荀子对“情”也十分重视,他认为情感与“成人”有着必然的联系。为此,专门写了《礼论》、《乐论》,试图从哲学特别是美学上阐明礼乐的教化作用。他说:“故乐行而志清,礼修而行成,耳目聪明,血气和平,移风易俗,天下皆宁,美善相乐。”〔20〕他主张通过礼乐的教化,使个人情志清明,德行成就,使社会移风易俗,达到美与善的和谐统一。
综上所述,荀子积善成德的由恶趋善的“成人”观,虽有其历史和阶级的局限性,但他从注重后天教育的角度,接触到知、情、意之间的联系和真、善、美的和谐统一,这在我国古代教育思想史上,是极富有启迪意义。所谓,“不全不粹,不足以美,”就是要求培养具有全面的智识和纯粹的品德的完善人格,并以雅颂之乐来熏陶培养自己的感情,以臻于“美善相乐”的至善至美的境地。荀子朴素地表达了真、善、美相统一的积善成德的“成人”观,对后世人才的培养起着积极影响。
三、柳宗元“志于道”“明道”的“成人”观
儒家“成人”教育思想到魏晋南北朝时期,了无发展,趋于沉寂,直至唐代,大文学家思想家柳宗元在《报袁君陈秀才避师名书》中,才出现“成人”一词,并对“成长”教育思想进行了新的阐述,提出明确的政治要求:“志道”、“明道”,方使儒家“成人”学说得以复活。他从四个方面加以阐述。
1、“成人”要“志于道”,并将此作为自己追求和行动的指南。他这里所指的“道”,乃传统以“仁”、“义”为核心的儒家思想的最高境界和道德规范。柳宗元认为:“学圣人之道,身虽穷,志求之不已”,〔21〕即以孔子之道为学习目标,无论处于何种环境,都必须矢志追求,身体力行。
2、“成人”要运用“文”的手段, “明道”以尽自己的社会历史责任。“文”乃学者做学问的功底,即“作者报其根源”。〔22〕儒家经典《诗》、《书》、《礼》等及诸子史籍等皆为“文”之源,他说:“文有二道,辞令褒贬,本乎着述者也;导扬讽谕,本乎比兴者也。着者流,盖出于《书》之漠,训《易》之象,系《春秋》之笔削,其要在于高壮广厚,词正而理备。谓宜藏于简册也。比兴者流,盖出于虞夏之咏歌,殷周之风雅,其要在于丽则清越,言畅而意美。谓宜流于谣诵也。”〔23〕在这一论述中,柳宗元认为,二者虽有差异,但都是为了“明道”,旨在发扬光大儒家思想,使受教育者达于“成人”境界。
3.“成人”要依赖师友的教育和帮助,“择善从之”。柳宗元重视教师的言传身教与友人的帮助,他曾说:“不师如之何,吾何以成?不友如之何,吾何以增?〔24〕在他看来,没有教师的教育点拨就难以掌握知识,没有朋友的帮助,就不能增加自己的美德。人若缺乏知识与美德,又何以谈到“成人”。
4.“成人”要有勇于接受批评,克服自身的缺点的雅量,即使犯了错误,也应鼓起勇气,“当自求暴扬之,使人皆得刺列(批评),卒可采其可者,以正乎已。”〔25〕柳宗元认为,只有通过自我批评,扬弃缺点,汲取他人优点,才可使自己身正,达于“成人”。
在柳宗元看来,人如果都能遵循上述诸点,既“敏以求之”,又“为之不厌”,经过持久的努力与追求,都能达到“志于道”、“明道”。以利国家社稷的最高目标,这样的“成人”才是真正完美高尚的人。在柳宗元的“成人”观中,他还特别提倡自然界赋于的“刚健之气”和“纯粹之气”。认为凭理智力“敏以求之”,靠意志力“为之不厌”,就能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水平,从而造就理想的人格,使之成为圣贤。这种“志于道”、“明道”相统一的思想,是对先秦儒家教育思想的继承和发扬。
四、王夫之“情”、“志”、“道”的“成人”观
将儒家教育思想核心——“成人”学说发扬光大,并最有创见的是明末清初思想家王夫之。他认为普通人,只有通过后天教育和学习,才能成为具备理想人格的“成人”。为此,他强调指出:“自非圣人,必以学成人之道。”〔26〕王夫之的“成人”学说,是由下列诸命题构成。
1.“习成而性成”,在“性”与“习”的关系问题上,王夫之主张“性因习成”说。即“因习成性”“习惯成自然”之意。他说:“习与性成者,习成而性与成也,”〔27〕他这里所提及的“习”,即指人的习行、学习、习惯、习俗等,所有这些,皆来源于人与自然社会的交互作用,而人的德性正是在这种交互作用的过程中形成的。
2.“性日生则日成”,在“性”与“成”的关系上,王夫之认为人性处于不断地变化发展过程中,每日每时都在生成和发展,他认为:“夫性者生理也,日生则日成也。则夫无命者,岂但初生之顷命之哉?”〔28〕在他看来,人与动物是有区别的,动物由初生的“命”所决定,终生难以改变。而人性是“未成可成,已成可革,”即人性是可以变化发展的,“性也者,岂一受成侀,不受损害也哉?”〔29〕通过变革与改造,使人在自然界的交互作用中不断完善起来,使人性臻于完善的境界。
3.“命日受,性日生”,在人性的形成过程之中,王夫之认为它不断地接受自然界给予的影响。生命生生不息,人性则变化不断,“自取而自用”。即人性还可根据需要进行权衡和选择。他从朴素的辩证法角度出发,指出人性的形成不完全是被动的,它既受自然界的影响,又是人主动权衡取舍的结果,在这两者的相互作用之下,逐步形成人的美善性格。
4.“继善成性”,这是王夫之“成人”学说的核心,它出自《易传》:“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而王夫之对此加以发挥,他用“继”来说明天人交互作用的过程,并认为:“阴阳健顺之德本善”。〔30〕天有其良能,不断地赋予人,成为人之“生理”,而人之“生理”即性,它既是自然赋予的产物,也是人自强不息的结果。所以,“继”不仅指生命发育成长的自然过程,也指人培养德性的艰苦努力。为此,王夫之说:“性可存也,成可守也,善可用也,继可学也,道可合而不可据也。至于继,而作圣之功蔑以加矣。”〔31〕他认为,“一阴一阳”的天道,虽然人不可主宰而占据它,但却可以认识它并与之合一。而人要达到天道合一,则必须在“继”上下功夫,“择其善者而用之,择其不善者而去之,”以收到取善去恶的效果。所以,他说:“善也,性之所资也。”〔32〕人如果能不断地用善之资来培养性,凝成性,同时坚守不失,就能达于“习成而性与成”的境地。
5.“成身成性”与“循情定性”,王夫之心目中的“成人”,是勇于“以身任天下”的大丈夫。但这样的人决不是禁欲主义者,他认为:“成性”(造就德性)不能离开“成身”,人之性一方面“有仁义礼智以正其德”;另一方面,“有声色臭味以厚其生,”如果声色臭味能“顺其道”,即合乎理性的权衡标准,就会与仁义礼智不相违悖,而且两者将“互为体”,起着相互促进的作用。王夫之不似宋明理学家那样强调“无欲”,或“灭人欲”,而是从人性出发,合理地满足人的欲望,在“成身”的过程中“成性”。王夫之反对“无我”之说,他认为“我”是意志和感情的统一体,特别是意志具有巨大的力量。他大力提倡:“介然以其坚贞之志,与日月争光,”〔33〕并突出强调:“正其志于道”,使个人志向最终服从于道的理性认识。在志向与意向的关系上,王夫之表示:“志正而后可以治其意”,极力反对“无志而唯意之所为。”〔34〕关于情感,王夫之从人性出发,提出了“循情定性”的理论:“情者性之端也,循情而可以定性也。”〔35〕他反对佛、道、理学的“无情”、“忘情”之说。他以为情是性的外在表现,只要善于因人之“情”并加以引导,便可以“善端见而继之不息”。从而收“定性”之效。王夫之强调,“情”应从属于“志”,“志”最终服从于“道”,以实现感情、意志、知识和谐统一。王夫之“成身定性”到“循情定性”的理论,反映了他注重人和自然交互作用过程中形成的人性关系,突出了知、意、情三者的全面发展,其中包含着真、善、美的和谐统一。从而丰富了传统儒家“成人”学说的内容。
综上所述,儒家教育思想主旨——“成人”学说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首先,肯定教育的后天作用,“成人”就是“成性”,即通过教育,造就人的完善品格;其次,在教育目标上重视品德教育,通过教育培养人的理想人格,以达“成人”的境界,即知、情、意与真、善、美和谐统一的全面发展的人;再次,在教育内容上,“成人”是通过后天教育培养仁智统一的理想人格,因而除道德教育外,智育亦是重要内容强调二者不可偏废。儒家经典,百家之书,成为教育为主要内容;最后,在教育的途径上,讲求客观主观的结合,“成人”既要依靠师友教育与切磋的客观环境;又要依靠个人立志、自省、力行的主观努力,才有可能形成理想的人格。
· | 贵阳贵阳孔学堂传统文化活动公告 |
· | 【视频】 贵阳贵阳孔学堂举办屯堡文化讲座 |
· | 贵阳孔学堂推出《屯堡民俗文化与沈万三》讲座 |
· | 二O一四"中华汉唐婚礼"新人征集柬 |
· | “共话多彩贵州、爽爽贵阳”主题沙龙举行 |
· | “奋斗的青春最美丽”沙龙在贵阳孔学堂举行 |
· | 2013年孔子学院总部理事座谈会在贵阳举行 |
· | 论儒家教育思想中“悟”及对现代教育启示 |
· | 论儒家教育思想主旨——“成人之道” |
· | “中国正义论——中国古典制度伦理学” |
· | 周易玄《国学旨归》:重启文言文写作 |
· | 唐·房玄龄《晋书》二十四史及清史稿 |
· | 《颜氏家训》北齐文学家颜之推传世代表作 |
· | 国学之光:近代国学大家论着选读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