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
研修交流
经典活动
其他
讲座
研修交流
经典活动
其他
和合共生
时 间:7月26日(周日)0930——11:30
票 价:网络报名
地 点:贵阳孔学堂 主讲人: 陈凡
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
《周易》的人生智慧
时 间:7月25日(周六)09:00——11:00
票 价:网络报名
地 点:贵阳孔学堂 主讲人: 谢金良
哲学博士,中国美学博士后
圆梦当感恩圆梦当自强
时 间:7月19日(周日)0930——11:30
票 价:网络报名
地 点:贵阳孔学堂 主讲人: 郑传楼
贵州省农委机关党委副书记
“太和清音”张峰古琴赏析
时 间:7月18日(周六)09:00——11:00
票 价:网络报名
地 点:贵阳孔学堂 主讲人: 张峰
中国琴会理事
中华文化与生态文明论坛
时 间:7月10日、11日14:00—17:00(已结束)
报名电话:0851——3617687 0851——3613818
端午节专题文艺演出
时 间:6月2日(周一)13:30—16:30
报名时间:2014年5月27日——30日(上午:09:30—12:00 下午:13:00——16:30)
报名电话:0851——3617687 0851——3613818(单位、团体报名
包粽子体验活动
时 间:6月2日(周一)13:00—16:00
报名时间:2014年5月27日——30日(上午:09:30—12:00 下午:13:00——16:30)
报名电话:0851——3617687 0851——3613818(单位、团体报名)
道德经说什么
时 间:4月27日(周日)09:30——11:30
票 价:免费索票(已结束)
主讲人:何士光
二O一四"中华婚礼"新人征集
报名时间:2014年5月12日起—8月20日止
报名地点:贵阳贵阳孔学堂管理处社会发展科
外国理事成员考察参观贵阳贵阳孔学堂
时 间:2013年7月
活动意义:感受中国深厚文化底蕴
贵阳成人礼
时 间:5月4日(周日)09:50——11:00
活动地点:贵阳孔学堂礼仪广场
《贵阳市国学教育读本》吟诵培训班
时 间:4月12日(周六)09:50——11:00
活动地点:明伦堂

孔子展览馆开馆仪式
时 间:2014年7月10日
地 址:贵阳市花溪区董家堰贵阳贵阳孔学堂孔子展览馆

《贵阳孔学堂品牌价值研究发展规划》合作邀请函
报名时间:2014年5月31日至2014年6月6日
联系地址:贵阳市花溪区董家堰贵阳贵阳孔学堂管理处
贵阳成人礼
时 间:5月4日(周日)09:50——11:00
活动意义:贵阳孔学堂礼仪广场
情暖重阳·孝满筑城
时 间:013年9月中旬至10月下旬
活动意义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承中华美德
圆梦当感恩圆梦当自强
时 间:7月19日(周日)0930——11:30
票 价:网络报名
地 点:贵阳孔学堂 主讲人: 郑传楼
贵州省农委机关党委副书记
“太和清音”张峰古琴赏析
时 间:7月18日(周六)09:00——11:00
票 价:网络报名
地 点:贵阳孔学堂 主讲人: 张峰
中国琴会理事
“大本”与“达道”
时 间:7月12日(周日)0930——11:30
票 价:网络报名
地 点:贵阳孔学堂 主讲人: 俞荣根
当代中国法学名家
活生生的生活儒学
时 间:7月11日(周六)09:00——11:00
票 价:网络报名
地 点:贵阳孔学堂 主讲人: 黄玉顺
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副院长
中华文化与生态文明论坛
时 间:7月10日、11日14:00—17:00(已结束)
报名电话:0851——3617687 0851——3613818
端午节专题文艺演出
时 间:6月2日(周一)13:30—16:30
报名时间:2014年5月27日——30日(上午:09:30—12:00 下午:13:00——16:30)
报名电话:0851——3617687 0851——3613818(单位、团体报名
包粽子体验活动
时 间:6月2日(周一)13:00—16:00
报名时间:2014年5月27日——30日(上午:09:30—12:00 下午:13:00——16:30)
报名电话:0851——3617687 0851——3613818(单位、团体报名)
道德经说什么
时 间:4月27日(周日)09:30——11:30
票 价:免费索票(已结束)
主讲人:何士光
二O一四"中华婚礼"新人征集
报名时间:2014年5月12日起—8月20日止
报名地点:贵阳贵阳孔学堂管理处社会发展科
外国理事成员考察参观贵阳贵阳孔学堂
时 间:2013年7月
活动意义:感受中国深厚文化底蕴
贵阳成人礼
时 间:5月4日(周日)09:50——11:00
活动地点:贵阳孔学堂礼仪广场
《贵阳市国学教育读本》吟诵培训班
时 间:4月12日(周六)09:50——11:00
活动地点:明伦堂

孔子展览馆开馆仪式
时 间:2014年7月10日
地 址:贵阳市花溪区董家堰贵阳贵阳孔学堂孔子展览馆

《贵阳孔学堂品牌价值研究发展规划》合作邀请函
报名时间:2014年5月31日至2014年6月6日
联系地址:贵阳市花溪区董家堰贵阳贵阳孔学堂管理处
贵阳成人礼
时 间:5月4日(周日)09:50——11:00
活动意义:贵阳孔学堂礼仪广场
情暖重阳·孝满筑城
时 间:013年9月中旬至10月下旬
活动意义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承中华美德
您当前的位置 :贵阳孔学堂网站 > 修国学 > 明伦国学 > 国学沙龙 正文
范蠡和西施故事的源与流:确有原型存在
2015-07-21 14:18  来源: 天津日报

范蠡和西施

  范蠡是春秋战国之际着名的政治家、军事家,还是一位杰出的商人,被誉为商人的鼻祖,一代商圣。围绕这位传奇人物有许多故事,还有许多谜团,其中,据说范蠡在助越灭吴之后和美女西施携手泛舟江湖,过上了幸福生活,这件事是民间传说还是确有其事?在灭吴过程中,西施起了什么作用?范蠡和西施究竟是什么关系?

  历史上有西施吗?

  在许多人心目中,范蠡与西施是英雄与美女的典型。关于他们有一个美丽的传说,故事是这样的:

  公元前494年,越国攻打吴国,越国战败,被迫向吴国求和请降,为表示臣服,越王勾践在范蠡陪同下到吴国为奴,在吴国,勾践老老实实干苦力活,逐渐赢得了夫差信任。三年后,夫差赦免勾践、范蠡回国。回国后,勾践下定决心打败吴国,报仇雪耻。范蠡、文种等人出了不少主意,其中有发展经济、训练军队、增强国力等,还有一个计谋是送给夫差美女,以消磨他的意志。范蠡到民间物色美女,民女西施和郑旦被选中送到吴国。夫差见到这两个绝色女子,非常高兴,说:“越国贡献的这两个女子是勾践尽忠我吴国的证明呀!”

  夫差手下的大臣伍子胥却不以为然,说:“勾践送美女,另有目的,大王接受,以后必有后患。”夫差听不进去,执意收下了这两个美女。郑旦后来生病而死。

  在这一过程中,范蠡与西施产生了感情,并私订终身。越国于公元前473年打败吴国,实现了复仇的目的。范蠡立有大功,被封为上将军,但是他却急流勇退,毅然离开越国,带着恋人西施泛舟江湖。据《越绝书》记载:“吴亡后,西施复归范蠡,同泛五湖而去。”这是说范蠡与西施,离开了越国,来到了理想的乐土,过上了美满的生活。

  范蠡与西施这样的结局,使喜欢大团圆结局的中国老百姓津津乐道,回味无穷。古往今来,范蠡和西施的故事已经成为中国人理想生活的代名词和文化符号,广为流传。在文学、戏剧中,关于西施题材的作品不可胜数。

  范蠡与西施的故事虽然优美动人,却无历史依据。《史记》清楚记载,范蠡离开越国后,带领全家人来到齐地,“耕于海畔,苦身戮力,父子治产,居无几何,治产数十万。”在这里,根本没有西施的影子。后来,范蠡到陶经商,也没有西施。

  照此说,历史上是否根本没有西施这个美女?认为历史上没有西施的学者认为,在记载春秋战国历史比较严肃的史书中,如《左传》、《国语》、《史记》等均没有提到西施,《国语·越语上》提到越国送美人的事,但没提西施名字,西施的故事是后人演绎出来的。

  我对这种观点有疑义。西施是没有在《国语》、《史记》等书中出现。不过,这不等于历史上没有西施这个人。在先秦诸子着作中曾多次提到西施。比如,《墨子·亲士篇》说:“是故比干之殪,其伉也。孟贲之杀,其勇也。西施之沉,其美也。吴起之(车)裂,其事(功)也。”这是最早提到西施名字的史料。比干、孟贲、吴起三人都在《史记》中多次出现,照此推论,西施当确有其人。墨子(约公元前468—公元前376年)生活的时代距吴越争霸时间最近,因而他所说的西施当是可信的。

  此外,在《庄子》、《孟子》、《荀子》、《韩非子》、《管子》等书中也出现过西施的名字,在《庄子》一书中,三次提到西施,其中有着名的“东施效颦”的故事更是家喻户晓。

  综合有关材料,可以说,西施是春秋后期越国的一个普通的乡间女子。因越国要灭吴国,施用美人计,于是派范蠡到各地寻找美女,西施天生丽质,美貌无比,被选中送给了吴王夫差。西施的任务是以美色迷惑夫差,削弱夫差的意志和斗志。越国打败吴国后,西施完成了使命。因为西施不是有影响的大人物,所以不为史家所重视,民间老百姓却非常喜爱这个美丽的女子,同情她的遭遇。在中国文化中,以真实的历史人物为原型,演绎出的丰富多彩的故事不胜枚举。在故事中,人们对他们或褒彰、或贬斥,老百姓的思想感情通过他们的故事得到了表达和宣泄。尽管关于西施的史料不多,但是老百姓同情西施的命运,于是围绕西施的故事就越传越多,越传越神奇。

  西施之死

  既然西施确有其人,她又没有和范蠡共同出走,那么,她的结局如何?抛开民间传说不谈,我认为极可能是被沉江而死。

  从上文所引墨子的话看:“西施之沉,其美也。”这是说西施被沉入江水,是因为她的美丽。为什么西施美丽却被沉江呢?这里还要从越王勾践说起。在范蠡、文种的帮助下,勾践发誓灭吴雪耻,他以卧薪尝胆激励自己,在国内推行富国强兵的政策,终于灭掉了吴国。吴国灭后,勾践帝王家天下的心态膨胀,诛杀有功之臣,范蠡侥幸脱身,文种却未能幸免,既然勾践连功勋显赫的范蠡、文种都不放过,弱女子西施就更不在话下了。

  在春秋战国激烈的政治斗争和军事斗争中,各国为了达到削弱对方的目的,以选送美女作诱饵迷惑敌人是常见的事,甚至像吕不韦那样送怀了孕的美女也有可能。在中国古代,女子永远是悲剧的承担者。取胜了,是男人的功劳,失败了,女人往往是祸水。西施就是政治斗争的礼品、牺牲品。一个乡下姑娘,被朝廷选中,被晓以利害,威胁引诱,软硬兼施,她又怎能改变自己的命运?只有服从。

  对西施所起的作用,有人说西施是“肉弹”,是卧底的“色情间谍”、“高级妓女”,我认为这样说不妥,用这些词形容美丽的西施听起来很不顺耳,西施是作为礼物送给夫差的,西施的作用也没有这么大。明代小说《东周列国志》中说将西施沉江是勾践妻子所为:勾践班师,带回西施,越夫人让手下人将西施偷偷引出,绑大石沉江中,恶狠狠地说:“此亡国之物,留之何为?”——这显然是一种猜测。

  中国古代常有把亡国的原因归结于女子的记载,这种陈腐的“女人祸水论”在当时就受到人们的批评。北宋政治家王安石就曾对西施鸣不平。他在一首诗中写道:

  谋臣本自系安危,

  贱妾何能作祸基?

  但愿君王诛宰嚭,

  不愁宫里有西施。

  (宰嚭:吴王夫差身边的大臣,后被越国收买。)

  亡国与谋臣有直接的关系,在男人为中心的社会,女人怎么会导致一个国家灭亡呢?鲁迅对“女人亡国论”更予以辛辣的讽刺,他说:“我一向不相信昭君出塞会安汉,木兰从军就可以保隋;也不相信妲己亡殷,西施亡吴,杨贵妃乱唐那些古老话。我以为在男权社会里,女性是决不会有这么大的力量的,兴亡的责任,都应该由男的负。但向来男性作者,大抵将败亡的大罪,推在女性身上,这真是一钱不值的没有出息的男人。”鲁迅的这席话展示了进步的历史观。

  范蠡与西施

  西施是一个无辜的女子,受越国派遣到吴国,侍奉夫差,最后又惨遭不幸。人们无不同情西施的命运,那么,谁是最早同情西施的人呢?

  读《史记》,终于发现了线索,是范蠡。它不仅同情西施,甚至钟情西施,暗恋西施。《史记·货殖列传》记载:范蠡在灭吴之后,不留恋功名。急流勇退,离开越国,“乃乘扁舟浮于江湖,变名异姓,适齐为鸱夷子皮”。“乘扁舟浮于江湖”,很可能先去寻找西施的葬身之处,凭吊这位美丽的姑娘。

  范蠡改名鸱夷子皮,最耐人寻味。鸱夷子皮,就是大皮囊,据说西施就是被装入大皮囊沉入湖中的,这样的结局让范蠡感叹不已。很可能他在江湖中寻觅,并没有找到西施的葬身之处,他非常难过,这么美丽纯洁的女子,忍辱负重,默默无闻,为越国献身,还遭迫害,实在令人同情。范蠡离开越国到齐国时,一定辗转反侧,浮想联翩,怎样记住西施这位好姑娘呢?于是改名叫鸱夷子皮,虽然名字怪怪的,但有意义,范蠡一想到大皮囊,就想到西施,见到大皮囊就如同见到西施,这种痴情只有范蠡会有,因为他热爱美丽,有同情心,有爱心。

  范蠡和西施的故事,是随着时代的演进与人们对他们的同情和敬仰而不断丰富的。其发展趋势是离真实的历史越来越远,却和人们的愿望越来越近。西施与范蠡的故事传说色彩越来越浓,但人们宁愿信其有而不愿信其无。为什么?人们同情、热爱善良美丽的西施;敬仰足智多谋,功成身退的范蠡。也许人们现实生活中的苦难太多,不如意的事太多,人们向往和平、幸福的愿望很强烈,于是宁愿把范蠡、西施塑造成有完满人生结局的俊男靓女,而不愿看到西施的不幸,范蠡的不圆满,这是善良的人们的真诚愿望。在范蠡和西施的故事中,人们不断把完美加在西施和范蠡身上,以求得到心灵的慰藉和平衡。正如有的学者所说:民间传说比史实更动人。

  总之,作为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的西施是有其原型存在的。尽管后来关于她和范蠡的故事有虚构的成分,但她对越国的贡献是不可磨灭的,人们对她寄予了深深的热爱和同情。人们不愿意看到这么好的女子被推到湖中淹死,于是传出了她和范蠡泛舟同游江湖的美丽故事。

责任编辑: 田钰琳
国学沙龙
贵阳孔学堂举行祭孔诞活动
  贵阳孔子学堂举行纪念孔子诞辰2564周...【详细
听“红楼人物趣谈”有感
  在周六阳光明媚的清晨,漫步在花溪湿...【详细
·博雅群《论语·公冶长第五》学记
·记录·朝拜孔子的老人们
·贵阳孔学堂举行祭孔诞2564周年活动
筑城培训
党员干部培训
教师学生培训
企业职工培训
妇女群众培训
窗口人员培训
广大市民培训
大社区
     中华文化研修园
     阳明大讲坛
     文化社区(中国区)
     文化社区(亚洲区)
     文化社区(欧洲区)
互动空间
        征文投稿
        网络调查
        微发布
        意见箱
关于贵阳孔学堂 投稿分享 留言建议 网站声明 学术刊物 视频中心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