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
研修交流
经典活动
其他
讲座
研修交流
经典活动
其他
《大学》与人格修养
时 间:8月23日(周日)09:30——11:30
票 价:网络报名
地 点:贵阳孔学堂 主讲人: 欧阳祯人
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教授
孔子儒家思想的六大主要功能
时 间:8月22日(周六)10:00——12:00
票 价:网络报名
地 点:贵阳孔学堂 主讲人: 汤恩佳
香港孔教学院院长、世界儒商联合会会长
体悟逍遥之境—《庄子》寓言解读
时 间:8月16日(周日)09:30——11:30
票 价:网络报名
地 点:贵阳孔学堂 主讲人: 孙敏强
浙江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导
着名吟诵专家
时 间:8月15日(周六)14:00——16:00
票 价:网络报名
地 点:贵阳孔学堂 主讲人: 徐健顺
中央文史馆书画理论委员会委员
中华文化与生态文明论坛
时 间:7月10日、11日14:00—17:00(已结束)
报名电话:0851——3617687 0851——3613818
端午节专题文艺演出
时 间:6月2日(周一)13:30—16:30
报名时间:2014年5月27日——30日(上午:09:30—12:00 下午:13:00——16:30)
报名电话:0851——3617687 0851——3613818(单位、团体报名
包粽子体验活动
时 间:6月2日(周一)13:00—16:00
报名时间:2014年5月27日——30日(上午:09:30—12:00 下午:13:00——16:30)
报名电话:0851——3617687 0851——3613818(单位、团体报名)
道德经说什么
时 间:4月27日(周日)09:30——11:30
票 价:免费索票(已结束)
主讲人:何士光
二O一四"中华婚礼"新人征集
报名时间:2014年5月12日起—8月20日止
报名地点:贵阳贵阳孔学堂管理处社会发展科
外国理事成员考察参观贵阳贵阳孔学堂
时 间:2013年7月
活动意义:感受中国深厚文化底蕴
贵阳成人礼
时 间:5月4日(周日)09:50——11:00
活动地点:贵阳孔学堂礼仪广场
《贵阳市国学教育读本》吟诵培训班
时 间:4月12日(周六)09:50——11:00
活动地点:明伦堂

孔子展览馆开馆仪式
时 间:2014年7月10日
地 址:贵阳市花溪区董家堰贵阳贵阳孔学堂孔子展览馆

《贵阳孔学堂品牌价值研究发展规划》合作邀请函
报名时间:2014年5月31日至2014年6月6日
联系地址:贵阳市花溪区董家堰贵阳贵阳孔学堂管理处
贵阳成人礼
时 间:5月4日(周日)09:50——11:00
活动意义:贵阳孔学堂礼仪广场
情暖重阳·孝满筑城
时 间:013年9月中旬至10月下旬
活动意义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承中华美德
圆梦当感恩圆梦当自强
时 间:7月19日(周日)0930——11:30
票 价:网络报名
地 点:贵阳孔学堂 主讲人: 郑传楼
贵州省农委机关党委副书记
“太和清音”张峰古琴赏析
时 间:7月18日(周六)09:00——11:00
票 价:网络报名
地 点:贵阳孔学堂 主讲人: 张峰
中国琴会理事
“大本”与“达道”
时 间:7月12日(周日)0930——11:30
票 价:网络报名
地 点:贵阳孔学堂 主讲人: 俞荣根
当代中国法学名家
活生生的生活儒学
时 间:7月11日(周六)09:00——11:00
票 价:网络报名
地 点:贵阳孔学堂 主讲人: 黄玉顺
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副院长
中华文化与生态文明论坛
时 间:7月10日、11日14:00—17:00(已结束)
报名电话:0851——3617687 0851——3613818
端午节专题文艺演出
时 间:6月2日(周一)13:30—16:30
报名时间:2014年5月27日——30日(上午:09:30—12:00 下午:13:00——16:30)
报名电话:0851——3617687 0851——3613818(单位、团体报名
包粽子体验活动
时 间:6月2日(周一)13:00—16:00
报名时间:2014年5月27日——30日(上午:09:30—12:00 下午:13:00——16:30)
报名电话:0851——3617687 0851——3613818(单位、团体报名)
道德经说什么
时 间:4月27日(周日)09:30——11:30
票 价:免费索票(已结束)
主讲人:何士光
二O一四"中华婚礼"新人征集
报名时间:2014年5月12日起—8月20日止
报名地点:贵阳贵阳孔学堂管理处社会发展科
外国理事成员考察参观贵阳贵阳孔学堂
时 间:2013年7月
活动意义:感受中国深厚文化底蕴
贵阳成人礼
时 间:5月4日(周日)09:50——11:00
活动地点:贵阳孔学堂礼仪广场
《贵阳市国学教育读本》吟诵培训班
时 间:4月12日(周六)09:50——11:00
活动地点:明伦堂

孔子展览馆开馆仪式
时 间:2014年7月10日
地 址:贵阳市花溪区董家堰贵阳贵阳孔学堂孔子展览馆

《贵阳孔学堂品牌价值研究发展规划》合作邀请函
报名时间:2014年5月31日至2014年6月6日
联系地址:贵阳市花溪区董家堰贵阳贵阳孔学堂管理处
贵阳成人礼
时 间:5月4日(周日)09:50——11:00
活动意义:贵阳孔学堂礼仪广场
情暖重阳·孝满筑城
时 间:013年9月中旬至10月下旬
活动意义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承中华美德
您当前的位置 : 多彩贵州网  >  贵阳孔学堂网站  >  修国学  >  明伦国学  >  国学动态
学者刘斯奋:当今社会中国美术空前繁荣
中国画如何赢得世界的尊重?
2016-04-26 11:32 来源:凤凰国学网

  刘斯奋与其作品《万岳朝宗》

  150年国画变革三大误区

  近百年主动积极向西方学习,尤其是引进和推行西方教育方法和体系的结果,的确彻底地打破中国文化的原有格局,改变了许多传统的观念,极大地开阔中国人的视野,也丰富了中国文化的内涵。且不谈大的方面,就拿绘画来说,一个明显的积极成果是,中国传统的绘画不注重对人体结构、比例的深入研究,因此怎样把人“画准”,一直是困扰中国画家的一个难题,以至在很长的时间内抑制了人物画的发展;自从引入西方解剖和写生技法后,中国画家对于人物的把握能力大为提高,中国画中的人物画创作也因之出现空前繁荣的局面。山水画也同样,清代开始,在“四王”的笼罩下,山水画坛一味拟古摹古,陈陈相因,萎靡不振,后来借鉴西方绘画重视写生、表现现实生活和对体面把握的方式,因而从创作观念到表现技法都催生了种种变革,使中国山水画面目为之一新。这些都是应该肯定的。但是另一方面,由于当时受到亡国灭种危机的刺激,变革的浪潮变得越来越猛烈而且急进,尤其是发展到对自身的文化的传统也丧失了信心,认为一无是处之后,这种变革便不可避免地陷入了误区。

  这个误区,在中国画范围来看,一言以蔽之,就是弃己之长,用己之短。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三点——

  1、弃线条造型之长,用体面造型之短。从绘画发展的历史来看,一种绘画的发生,其特征的形成,与所使用的工具、媒材有密切关系。在中国,绘画和书法用的是同一种基本材料,那就是圆锥形的毛笔、宣纸或绢,再加上松烟墨。这种共同的工具导致了中国绘画与书法息息相关,都是以线见长。这根线,固然能够勾画形体,但又超越于形体。因为作为物象轮廓的那根所谓“线”,其实是不存在的,它只是人的主观感觉,因此与真实存在的“体”和“面”比较,它与人的心灵、情绪的联系更加直接。加上中国式的圆锥形毛笔与世界上其它的笔相比,表现力强大得多,也丰富得多。同样是一笔划出来的线,但是中国毛笔通过轻重徐疾、抑扬顿挫的运用,就能把书写者的个性、气质、修养、性别以及喜怒哀乐的情绪传达出来,引发读者的共鸣。但是,近百年引入西方观念,使中国画转为追求用“面”和“体”去造型,结果,线条的运用被严重的弱化,甚至被抛弃。无疑,无论是线还是体、面都是造型的手段。只不过,受工具和用材特性所限,中国画的画家无论如何努力,也绝不可能做到用油彩和棉布作画的西洋画家那样,把体和面画得那般逼真、具体和丰富。弃长用短的结果,只能使中国画降格为西洋画的笨拙学徒。

  2、弃以简驭繁之长,用以繁显微之短。以简驭繁是中国人把握世界的方式,用简单办法来把握繁复的世界,这是中国文化的精华所在。就绘画来说,中国画强调用线造型固然是典型的以简驭繁做法,另外用色也是以简驭繁。中国画讲究墨分五彩,用墨这种单一的颜色去表现丰富的色彩;又如浅绛山水,用最简单的赭石和花青两种颜色,一个暖色调一个冷色调就解决了问题。其实,用简的方式表现事物,并不比用繁复的方式容易。因为这要求简而不空,无能生有。作品的形式是简单概括的,但是内涵却是丰富饱满的。欣赏这类作品,需要读者有更活跃的想象补充能力、更主动的参与精神。这是中国人对艺术的一种可贵感悟。相反,通过巨细无遗、纤毫毕现式的繁复深入来再现客观物象,绝不是中国画的长处。仅仅是光与色的精细微妙变化,中国画的材料就永远无法追步西洋油画。盲目模仿的结果,同样只能使中国画降格为西洋画的笨拙学徒。

  3、弃形而上的写意之长,用形而下的写实之短。古代有相当长一段时间里,中国画家也是追求尽可能真实地再现客观事物的。不过,由于工具媒材的局限,即使像宋代院体画那样刻意求真,这个目标也始终未能达到。因此很早就发展出写意的一路。而且通过不断探索,创造出了一种与写实绘画完全不同的表现方式和风格,从形而下的具象把握,转向形而上的抽象表现。到了文人画时代,变本加厉,甚至把形体和笔墨两者的主次关系颠倒过来。形体再现不再是主要的,笔墨内部的节奏才是重要的。比如徐渭、八大山人笔下的花鸟,可以说彻底脱离了写实。他们是借助鸟和花的形体来表现笔墨的情绪。就像中国书法以正楷为标准,但写到行书,间架结构已经发生了相当变化,到草书就更是完全变了形。这类完全凭借主观感觉和笔墨的节奏来抒发情感的大写意画风,应当说是中国首先创造的。它所达到的审美高度丝毫也不低于西洋的写实作品。况且即使在西方,十九世纪末叶在欧洲发端的印象派绘画,虽然从科学的角度探索光色的变幻,但在绘写的技法上却追求一种写意式的朦胧气象,也曾经成为一种时尚和潮流。

  综上所述,以线造型、以简驭繁和侧重写意,这三个特点实际上相互联系,密不可分,共同构成了中国画的重要传统,形成了中国画独特的面目。它曾经在世界画坛占有备受尊敬的一席,并对东方乃至西方的美术产生过广泛影响。但是近百年来,这个传统却被我们自动放弃了。而放弃了自身的传统,也就失去了个性。但对于艺术来说,个性就是生命,就是价值。是赢得别人尊重的首要条件。

  『空前繁荣』背后的危机

  纵观当前中国美术的现状,可以用“空前繁荣”四个字概括。随着近三十年国家政治趋于稳定、经济迅速发展,社会日渐太平,以及艺术市场的不断发育,在美术界,不管是从事创作人员的众多,还是举办展览之频密,都是前所未有的,而且还在逐年增多。另外,每年美术院校招生都是门庭若市。至于各地画廊也如雨后春笋,遍地涌现。然而,如果光是满足于这样一种状况,我认为是远远不够的。事实上,随着中华民族的全面复兴,包括美术在内的中国的艺术,正在面临一个严肃而迫切的课题。这就是我们拿出什么成果去面对当今世界?怎样才能在世界美术的殿堂中重新获得受到尊重的一席?怎样做才能像我们杰出的祖先曾经做到的那样,在世界上引领潮流?这绝不是参与一些联谊性质的展览,或者跟着某些时髦流派后面摇旗呐喊一通,就能做得到的。关起门来自我陶醉,则只会贻误时机。必须勇敢地面对现实,真正拿出让全世界惊异、着迷、服气的作品来。

  如果不盲目地自满于眼前的“空前繁荣”,如果将中国画的现状放在世界美术发展的大格局中去审视的话,就会发现,两者其实存在相当大的反差。这种反差就表现在:外部世界在不断突破,不断发展;而我们却进退失据,故步自封。事实上,回顾人类艺术发展的历史,可以发现有一条脉络越到后来越变得清楚,这就是艺术个性的不断解放。中国早在汉代后期开始,就逐步形成儒、释、道三家共存的局面,思想的束缚远比西方中世纪来得宽松,因此中国的美术很早就呈现出一种多元而相容的状态,这无疑是中国美术的一个十分值得重视的可贵传统。但自从百多年前引进西方的一套早期的学院教育方法之后,这个传统反而中断了。由于种种原因,固然没有跟着西方继续演变下去,但也没有从老祖宗的成功经验中获取灵感。于是,“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结果便是故步自封,停滞不前。应当说,当前美术界,事实上存在着一个异常强固的审美模式,这就是西方早期美术教育规定的那一套标准。一幅作品怎样才算完整、充分、深入,等等,都按这套标准判定。展览、评奖也都是这套标准。这套行之多年的标准固然有其存在的依据和价值,其作用也不容抹杀。问题在于它正越来越趋于权威化、绝对化、固定化,成为至高无上的惟一的标准,这就颇值得担忧了。因为一种显而易见的局面就是:尽管这些年各种美术展览办得热火朝天,数不胜数,但创作模式都大同小异,很多综合展览的作品看上去如出一人之手;即便有一些在画法上似乎拉开了距离,但其精神实质仍旧是相同的,并无多少差别。反之,那些不符合这个标准的,取径不同、追求有异的创作则被视为另类,得不到关注和重视。虽然有关部门这些年不断提倡,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在美术界内部并没有真正形成。

  近百年中国画竭力追随仿效西洋画去“写实”,去表现体、面和光、色。自己觉得大有长进,甚至以为前无古人。但是在西方人眼里,始终就只是“不到位”的素描、速写或者水彩,无论如何也难以让他们信服。即使近三十年,有一批画家受西方当代艺术的浪潮的刺激,试图追随接轨,热衷于所谓现代水墨。但由于脱离自身的传统和中国的实际,只能流于肤浅的模仿,在国际艺术界中同样形成不了气候。这也说明,尾随别人,我们永远是学生,而且还是不合格的学生。而作为一个甘于继续充当别人的附庸和分支的画种,得不到承认和尊重,乃是必然的结果。

  那么,中国画怎样才能有尊严地面对世界?重新确立其地位?这无疑是一个大问题,要靠有心之人和有识之士共同努力。不过很重要的一点,就是首先要认真总结近百年变革的经验和教训。不能再妄自菲薄,盲目唯西方的马首是瞻,继续充当西方文化的附庸。而是要回归与重振中国艺术自身的“道统”。重新发挥中国画以线造型、以简驭繁和侧重写意三大优长,沿着弘扬民族文化的独特个性的方向去寻求突破。

  中国传统的审美理想就是中庸之道,是含蓄、内敛、不走极端,认为过犹不及;就是所谓温柔敦厚、怨而不怒、哀而不伤的诗教。例如写诗,中国传统观念认为,太愤怒或太悲伤时都不适宜做诗。因为会“失之大怒其辞燥”,而悲伤过度,则会撕心裂肺,写出来的诗都不会好。所以主张“长歌当哭,要在痛定之后”。又如绘画,在中国传统中,有很多东西是不入画的。如死亡、战乱、灾祸,杀人、流血都不画。因为人类社会或大自然的这些极端的、非正常表现,都不符合中国文化的重视现世生存的情结以及“和为贵”的中庸之道。这与以执着的宗教信仰为基础的西方文化有很大不同,西方艺术以激情之极度发挥,揭示之穷尽形相,表现之繁复淋漓为最高境界。西方主张愤怒出诗人。画画也是无所顾忌,战争、死亡、流血、砍头、解剖,这些揭示人类“原罪”及其救赎的事物,全都可以入画。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审美理想。我认为中国画——其它艺术品种也同样,应当始终守住自身的传统理想,从而在艺术表现上显得别具襟怀,大异其趣。才能真正使对方自觉不能,自叹不如,也才会在世界范围内赢得应有的尊重和地位。

责任编辑:曾真
国学沙龙
贵阳孔学堂举行祭孔诞活动
贵阳孔子学堂举行纪念孔子诞辰2564周...【详细
听“红楼人物趣谈”有感
在周六阳光明媚的清晨,漫步在花溪湿...【详细
·博雅群《论语·公冶长第五》学记
·记录·朝拜孔子的老人们
·贵阳孔学堂举行祭孔诞2564周年活动
筑城培训
党员干部培训
教师学生培训
企业职工培训
妇女群众培训
窗口人员培训
广大市民培训
大社区
     中华文化研修园
     阳明大讲坛
     文化社区(中国区)
     文化社区(亚洲区)
     文化社区(欧洲区)
互动空间
        征文投稿
        网络调查
        微发布
        意见箱
关于贵阳孔学堂 投稿分享 留言建议 网站声明 学术刊物 视频中心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