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
研修交流
经典活动
其他
讲座
研修交流
经典活动
其他
《大学》与人格修养
时 间:8月23日(周日)09:30——11:30
票 价:网络报名
地 点:贵阳孔学堂 主讲人: 欧阳祯人
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教授
孔子儒家思想的六大主要功能
时 间:8月22日(周六)10:00——12:00
票 价:网络报名
地 点:贵阳孔学堂 主讲人: 汤恩佳
香港孔教学院院长、世界儒商联合会会长
体悟逍遥之境—《庄子》寓言解读
时 间:8月16日(周日)09:30——11:30
票 价:网络报名
地 点:贵阳孔学堂 主讲人: 孙敏强
浙江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导
着名吟诵专家
时 间:8月15日(周六)14:00——16:00
票 价:网络报名
地 点:贵阳孔学堂 主讲人: 徐健顺
中央文史馆书画理论委员会委员
中华文化与生态文明论坛
时 间:7月10日、11日14:00—17:00(已结束)
报名电话:0851——3617687 0851——3613818
端午节专题文艺演出
时 间:6月2日(周一)13:30—16:30
报名时间:2014年5月27日——30日(上午:09:30—12:00 下午:13:00——16:30)
报名电话:0851——3617687 0851——3613818(单位、团体报名
包粽子体验活动
时 间:6月2日(周一)13:00—16:00
报名时间:2014年5月27日——30日(上午:09:30—12:00 下午:13:00——16:30)
报名电话:0851——3617687 0851——3613818(单位、团体报名)
道德经说什么
时 间:4月27日(周日)09:30——11:30
票 价:免费索票(已结束)
主讲人:何士光
二O一四"中华婚礼"新人征集
报名时间:2014年5月12日起—8月20日止
报名地点:贵阳贵阳孔学堂管理处社会发展科
外国理事成员考察参观贵阳贵阳孔学堂
时 间:2013年7月
活动意义:感受中国深厚文化底蕴
贵阳成人礼
时 间:5月4日(周日)09:50——11:00
活动地点:贵阳孔学堂礼仪广场
《贵阳市国学教育读本》吟诵培训班
时 间:4月12日(周六)09:50——11:00
活动地点:明伦堂

孔子展览馆开馆仪式
时 间:2014年7月10日
地 址:贵阳市花溪区董家堰贵阳贵阳孔学堂孔子展览馆

《贵阳孔学堂品牌价值研究发展规划》合作邀请函
报名时间:2014年5月31日至2014年6月6日
联系地址:贵阳市花溪区董家堰贵阳贵阳孔学堂管理处
贵阳成人礼
时 间:5月4日(周日)09:50——11:00
活动意义:贵阳孔学堂礼仪广场
情暖重阳·孝满筑城
时 间:013年9月中旬至10月下旬
活动意义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承中华美德
圆梦当感恩圆梦当自强
时 间:7月19日(周日)0930——11:30
票 价:网络报名
地 点:贵阳孔学堂 主讲人: 郑传楼
贵州省农委机关党委副书记
“太和清音”张峰古琴赏析
时 间:7月18日(周六)09:00——11:00
票 价:网络报名
地 点:贵阳孔学堂 主讲人: 张峰
中国琴会理事
“大本”与“达道”
时 间:7月12日(周日)0930——11:30
票 价:网络报名
地 点:贵阳孔学堂 主讲人: 俞荣根
当代中国法学名家
活生生的生活儒学
时 间:7月11日(周六)09:00——11:00
票 价:网络报名
地 点:贵阳孔学堂 主讲人: 黄玉顺
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副院长
中华文化与生态文明论坛
时 间:7月10日、11日14:00—17:00(已结束)
报名电话:0851——3617687 0851——3613818
端午节专题文艺演出
时 间:6月2日(周一)13:30—16:30
报名时间:2014年5月27日——30日(上午:09:30—12:00 下午:13:00——16:30)
报名电话:0851——3617687 0851——3613818(单位、团体报名
包粽子体验活动
时 间:6月2日(周一)13:00—16:00
报名时间:2014年5月27日——30日(上午:09:30—12:00 下午:13:00——16:30)
报名电话:0851——3617687 0851——3613818(单位、团体报名)
道德经说什么
时 间:4月27日(周日)09:30——11:30
票 价:免费索票(已结束)
主讲人:何士光
二O一四"中华婚礼"新人征集
报名时间:2014年5月12日起—8月20日止
报名地点:贵阳贵阳孔学堂管理处社会发展科
外国理事成员考察参观贵阳贵阳孔学堂
时 间:2013年7月
活动意义:感受中国深厚文化底蕴
贵阳成人礼
时 间:5月4日(周日)09:50——11:00
活动地点:贵阳孔学堂礼仪广场
《贵阳市国学教育读本》吟诵培训班
时 间:4月12日(周六)09:50——11:00
活动地点:明伦堂

孔子展览馆开馆仪式
时 间:2014年7月10日
地 址:贵阳市花溪区董家堰贵阳贵阳孔学堂孔子展览馆

《贵阳孔学堂品牌价值研究发展规划》合作邀请函
报名时间:2014年5月31日至2014年6月6日
联系地址:贵阳市花溪区董家堰贵阳贵阳孔学堂管理处
贵阳成人礼
时 间:5月4日(周日)09:50——11:00
活动意义:贵阳孔学堂礼仪广场
情暖重阳·孝满筑城
时 间:013年9月中旬至10月下旬
活动意义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承中华美德
您当前的位置 : 多彩贵州网  >  贵阳孔学堂网站  >  修国学  >  明伦国学  >  国学动态
王杰:传统文化复兴大潮势不可挡 党校要把握机会
2016-12-12 15:36 来源:凤凰国学

  中国共产党几代领导集体都对传统文化非常重视。毛泽东同志说过:“今天的中国是历史上中国的发展。我们是马克思主义历史主义者,从孔夫子到孙中山,都要认真的总结,继承这份珍贵的遗产。”早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毛泽东就明确提出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问题,强调马克思主义必须和我国的具体特点相结合并通过一定的民族形式才能实现,我们需要的是有中国内容、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的马克思主义,如果离开中国的特点来谈马克思主义,只能是抽象的空洞的马克思主义。因此,毛泽东主张,“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予总结,继承这一份珍贵的遗产。”他还说,“许多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学者也是言必称希腊,对于自己的祖宗,则对不住,忘记了。”忘记了自己的老祖宗,就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

  毛泽东同志精通中国传统文化,他用中国传统的“实事求是”思想来揭示和概括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他创作的《实践论》、《矛盾论》等经典着作,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大普及、大发展,可以说,中国传统文化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来源,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与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光辉典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真正继承者和发扬光大者。

  邓小平说:“要懂得中国历史,这是中国发展的一个精神动力。” 1999年4月25日,江泽民同志在致历史学家白寿彝的信中强调,“全党全社会都应该重视对中国历史的学习”,重申党和国家的各级领导干部要注重学习中国历史,高级干部尤其要带头这样做。2006年4月22日,胡锦涛同志在耶鲁大学发表演讲时指出:中华民族在漫长历史发展中形成的独具特色的文化传统,深深影响了古代中国,也深深影响着当代中国。

  习近平总书记谈论传统文化的言论也是非常多非常丰富的,我列举几条,如“中华民族具有5000多年连绵不断的文明历史,创造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学习和掌握其中的各种思想精华,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很有益处。学史可以看成败、鉴得失、知兴替;学诗可以情飞扬、志高昂、人灵秀;学伦理可以知廉耻、懂荣辱、辨是非”等等。

  他们论述传统文化的言论,还有很多,这里列举几条,目的是要表明,中国共产党几代领导集体对传统文化都是非常重视的。习近平总书记2013年11月26日到中国孔子研究院考察,其实也是释放出了一个非常明确的信号:“中国共产党人不但而且应该成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和弘扬者。古人所说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位卑未敢忘忧国’、‘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报国情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献身精神等,都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我们都应该继承和发扬。”再譬如,以德治国、依法治国、以人为本、和谐社会、和谐世界、和而不同、和为贵、与时俱进、经世致用、重德重教、执政为民、道德修养、忧患意识、君子人格以及义利观、荣辱观、礼义廉耻观、修身养性、慎独等思想,经过现代转换与创新,已经融化到了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观念和指导思想中,成为了中国共产党治国安邦的重要历史资源和思想资源。

  习近平总书记2013年在中央党校建校80周年暨春季开学典礼上曾经指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领导干部也要学习,以学益智,以学修身”,他要求“领导干部多读优秀传统文化书籍,经常接受优秀传统文化熏陶”。中华文化是我们民族的“根”和“魂”,“要用中华民族创造的一切精神财富来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决不可抛弃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

  党校系统既是传播和宣传马克思主义的理论阵地,同时也是传播、宣传和弘扬中国文化的重要场所。作为党政领导干部,在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同时,有必要系统了解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当前,我们正置身于传统文化复兴的浪潮中,这次文化复兴,是政府、民间、学界、媒体共同努力的结果,它像钱塘江的大潮一样,滚滚而来,势不可挡,全民族几乎都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命运给予了极大的关注,投入了极大的热情,我们应该有一种战略性思维,把握时代发展的脉搏,充分展示党校系统在弘扬和复兴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让学术界能够听到来自党校系统的声音,将党校系统从事中国传统文史哲教学与科研的人才团结起来,凝聚成一股强大的力量,我主编的即将由中央党校出版社出版的《领导干部学国学公开课》中央党校卷、地方党校卷就是为了实现这一目的要求。

  记得早在1995年,在中共中央党校科研部与中国孔子基金会学术委员会在北京联合召开的“马克思主义与儒学”学术研讨会上,时任河南省委党校常务副校长的石训教授就党校系统如何传播和普及传统文化问题提出过两个建议:第一是“建议中央党校和省(市)党校进一步加强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研究”、“党校应该是研究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学术权威单位之一”、“应把这项工作列为党校教育体系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第二是“建议中央党校成立中华文明研究院”,承担研究“从孔夫子到孙中山”留下来的民族文化遗产的任务,在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方面为全党、全国带个头。“应该建立党校系统的专业研究和业余研究相结合的科研队伍”,“确定目标,组织队伍,协调攻关,是行之有效的办法”,为弘扬中华文明进而为研究东方文明做出应有的贡献。现在看来,二十多年前石训校长的建议是非常具有前瞻性的,但遗憾的是这一构想没有得以实现,直到今天,在党校某些人的心目中,传统文化课程的安排,可有可无,只是点缀而已。其实,我认为,优秀传统文化课,在党校应该成为所有学员,包括学位研究生都应该学习的一门通识课和公共课。

  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当前,我们再次迎来了传统文化复兴的大好机遇,党校在传播和弘扬传统文化中,再也不可错失机会,而应牢牢把握住机会,真正体现出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弘扬者和发扬光大者。

  那么,党校应该怎样重视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宣传和弘扬?现在谈一些个人的想法,未必成熟,也未必可行,提出来,仅供参考:第一,由中央党校牵头,成立中央党校传统文化研究中心或中央党校国学传播研究所或中央党校领导干部国学研究院,在党校造成研究普及传播传统文化的大环境大气候;第二,建立全国党校系统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据我所知,全国各级党校系统,从事中国传统文史哲研究的人以及与此相关学科研究的人不在少数,成立这么一个机构,有利于调集全国党校系统这方面的研究力量。第三,开办一个以党校系统传统文化教学与研究为重点的网站(也可在校园网、理论网单独开设一个版块或栏目),以展示党校系统传统文化教学与研究的成果和实力。第四,由中央党校哲学部、马克思主义基金会牵头,每两年举办一次“马克思主义与儒学高层论坛”,这项活动,已经举办了两次,效果很好,可以坚持下去,形成长效机制,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做一些实实在在的事情。第五,在学员学习时间短,传统文化课暂时还不多的情况下,多开办传统文化知识讲座课、领导干部国学读书会或沙龙,邀请校外名家定期来办讲座,或在学员中举办经典诵读,让学员在课余有更多学习传统文化的机会。中央党校大有读书茶座就是很好的形式。第六,成立中央党校传统文化基金会,广泛接受和吸纳海内外资金,以支持党校系统的传统文化教学和研究。以上只是我多年以来的设想。

  最后我要说的是,在中国,马克思主义这个老祖宗不能丢,丢了就要亡党亡国;共产主义理想和信念不能丢,丢了就会迷失方向;传统文化这个老祖宗同样不能丢,因为传统文化是我们的本,我们的根,我们的魂,我们不能忘了本,丢了根,失了魂。对待传统文化,不管你是什么人,我们都应该心存温情和敬意、尊重和认同,这应该成为每一个炎黄子孙对待民族文化的最起码心态。一个没有传统文明的民族,是一个不完美的民族;而有了传统文明却不知道珍惜的民族,则是一个可悲的民族。一个不尊重自身历史文化传统的民族,是不可能赢得其他民族的尊重的,也是无法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我们不能再做那种“抛却自家无尽藏,沿门托钵效贫儿”的愚蠢事了,再也不能够犯那种无知者无畏、无畏者无耻的被人耻笑的低级错误了。

  (文/中共中央党校哲学部教授、博士生导师 王杰)

  原标题:王杰:传统文化复兴大潮势不可挡 党校不可再错失良机

责任编辑:余小雨
国学沙龙
贵阳孔学堂举行祭孔诞活动
贵阳孔子学堂举行纪念孔子诞辰2564周...【详细
听“红楼人物趣谈”有感
在周六阳光明媚的清晨,漫步在花溪湿...【详细
· 博雅群《论语·公冶长第五》学记
· 记录·朝拜孔子的老人们
· 贵阳孔学堂举行祭孔诞2564周年活动
筑城培训
党员干部培训
教师学生培训
企业职工培训
妇女群众培训
窗口人员培训
广大市民培训
大社区
     中华文化研修园
     阳明大讲坛
     文化社区(中国区)
     文化社区(亚洲区)
     文化社区(欧洲区)
互动空间
        征文投稿
        网络调查
        微发布
        意见箱
关于贵阳孔学堂 投稿分享 留言建议 网站声明 学术刊物 视频中心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