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
研修交流
经典活动
其他
讲座
研修交流
经典活动
其他
《大学》与人格修养
时 间:8月23日(周日)09:30——11:30
票 价:网络报名
地 点:贵阳孔学堂 主讲人: 欧阳祯人
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教授
孔子儒家思想的六大主要功能
时 间:8月22日(周六)10:00——12:00
票 价:网络报名
地 点:贵阳孔学堂 主讲人: 汤恩佳
香港孔教学院院长、世界儒商联合会会长
体悟逍遥之境—《庄子》寓言解读
时 间:8月16日(周日)09:30——11:30
票 价:网络报名
地 点:贵阳孔学堂 主讲人: 孙敏强
浙江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导
着名吟诵专家
时 间:8月15日(周六)14:00——16:00
票 价:网络报名
地 点:贵阳孔学堂 主讲人: 徐健顺
中央文史馆书画理论委员会委员
中华文化与生态文明论坛
时 间:7月10日、11日14:00—17:00(已结束)
报名电话:0851——3617687 0851——3613818
端午节专题文艺演出
时 间:6月2日(周一)13:30—16:30
报名时间:2014年5月27日——30日(上午:09:30—12:00 下午:13:00——16:30)
报名电话:0851——3617687 0851——3613818(单位、团体报名
包粽子体验活动
时 间:6月2日(周一)13:00—16:00
报名时间:2014年5月27日——30日(上午:09:30—12:00 下午:13:00——16:30)
报名电话:0851——3617687 0851——3613818(单位、团体报名)
道德经说什么
时 间:4月27日(周日)09:30——11:30
票 价:免费索票(已结束)
主讲人:何士光
二O一四"中华婚礼"新人征集
报名时间:2014年5月12日起—8月20日止
报名地点:贵阳贵阳孔学堂管理处社会发展科
外国理事成员考察参观贵阳贵阳孔学堂
时 间:2013年7月
活动意义:感受中国深厚文化底蕴
贵阳成人礼
时 间:5月4日(周日)09:50——11:00
活动地点:贵阳孔学堂礼仪广场
《贵阳市国学教育读本》吟诵培训班
时 间:4月12日(周六)09:50——11:00
活动地点:明伦堂

孔子展览馆开馆仪式
时 间:2014年7月10日
地 址:贵阳市花溪区董家堰贵阳贵阳孔学堂孔子展览馆

《贵阳孔学堂品牌价值研究发展规划》合作邀请函
报名时间:2014年5月31日至2014年6月6日
联系地址:贵阳市花溪区董家堰贵阳贵阳孔学堂管理处
贵阳成人礼
时 间:5月4日(周日)09:50——11:00
活动意义:贵阳孔学堂礼仪广场
情暖重阳·孝满筑城
时 间:013年9月中旬至10月下旬
活动意义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承中华美德
圆梦当感恩圆梦当自强
时 间:7月19日(周日)0930——11:30
票 价:网络报名
地 点:贵阳孔学堂 主讲人: 郑传楼
贵州省农委机关党委副书记
“太和清音”张峰古琴赏析
时 间:7月18日(周六)09:00——11:00
票 价:网络报名
地 点:贵阳孔学堂 主讲人: 张峰
中国琴会理事
“大本”与“达道”
时 间:7月12日(周日)0930——11:30
票 价:网络报名
地 点:贵阳孔学堂 主讲人: 俞荣根
当代中国法学名家
活生生的生活儒学
时 间:7月11日(周六)09:00——11:00
票 价:网络报名
地 点:贵阳孔学堂 主讲人: 黄玉顺
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副院长
中华文化与生态文明论坛
时 间:7月10日、11日14:00—17:00(已结束)
报名电话:0851——3617687 0851——3613818
端午节专题文艺演出
时 间:6月2日(周一)13:30—16:30
报名时间:2014年5月27日——30日(上午:09:30—12:00 下午:13:00——16:30)
报名电话:0851——3617687 0851——3613818(单位、团体报名
包粽子体验活动
时 间:6月2日(周一)13:00—16:00
报名时间:2014年5月27日——30日(上午:09:30—12:00 下午:13:00——16:30)
报名电话:0851——3617687 0851——3613818(单位、团体报名)
道德经说什么
时 间:4月27日(周日)09:30——11:30
票 价:免费索票(已结束)
主讲人:何士光
二O一四"中华婚礼"新人征集
报名时间:2014年5月12日起—8月20日止
报名地点:贵阳贵阳孔学堂管理处社会发展科
外国理事成员考察参观贵阳贵阳孔学堂
时 间:2013年7月
活动意义:感受中国深厚文化底蕴
贵阳成人礼
时 间:5月4日(周日)09:50——11:00
活动地点:贵阳孔学堂礼仪广场
《贵阳市国学教育读本》吟诵培训班
时 间:4月12日(周六)09:50——11:00
活动地点:明伦堂

孔子展览馆开馆仪式
时 间:2014年7月10日
地 址:贵阳市花溪区董家堰贵阳贵阳孔学堂孔子展览馆

《贵阳孔学堂品牌价值研究发展规划》合作邀请函
报名时间:2014年5月31日至2014年6月6日
联系地址:贵阳市花溪区董家堰贵阳贵阳孔学堂管理处
贵阳成人礼
时 间:5月4日(周日)09:50——11:00
活动意义:贵阳孔学堂礼仪广场
情暖重阳·孝满筑城
时 间:013年9月中旬至10月下旬
活动意义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承中华美德
您当前的位置 : 多彩贵州网  >  贵阳孔学堂网站  >  修国学  >  明伦国学  >  国学论着
演义与历史:“忠义千秋”的关公其实不知忠义为何物?
2017-03-21 14:32 来源:凤凰国学

  想要说明的第二点,就是《三国演义》对于关羽的塑造,在价值的逻辑上,存在严重自相悖谬的情形。

  比如第二十五回《屯土山关公约三事》一节,本出于《三国志》建安五年关羽被曹操擒获一事:“曹公东征,先主奔袁绍。”刘备被曹操打得无地容身,暂时投靠了袁绍,张飞也被打得不知去向,只剩下关羽,被曹军围困在土山上。“曹公禽(即擒也)羽以归,拜为偏将军,礼之甚厚。”这是《关张马黄赵传》中的说法,而《武帝纪》中的说法是:曹操击刘备,“破之,生禽其将夏侯博。备走奔绍,获其妻子。备将关羽屯下邳,复进攻之。羽降。”而有关张辽与关羽的关系,《张辽传》(全称《张乐于张徐传》)中,只说了当关羽将曹仁围困在樊城的时候,曹操派遣张辽率兵去攻打关羽,解救曹仁。张辽还没到达,徐晃已经把关羽击败了:“关羽围曹仁于樊,会权称藩,召辽及诸军悉还救仁。辽未至,徐晃已破关羽,仁围解。”《先主传》也只做了如下说法:“五年(指汉献帝建安五年,即公元200年),曹公东征先主,先主败绩。曹公尽收其众,虏先主妻子,并禽关羽以归。”张飞跟关羽合在同一《传》中,并未言及此事。就是以上这样几处星点材料,被《演义》作者,演绎成那样一篇又一篇(包括后来的过关斩将、古城相会等)的感天动地的雄美文字。想象力和创造力确实非同寻常。咱们不必再在这里大量引用,只看其中张辽说服关羽投降,以免“三罪”,还有关羽投降曹操的三个条件。

  张辽说关羽要是不投降,必死无疑,但这只是匹夫之勇,就这样稀里糊涂战死,却在身后留下三个罪过:

  “当初刘使君与兄结义之时,誓同生死;今使君方败,而兄即战死,倘使君复出,欲求兄相助,而不可复得,岂不负当年之盟誓乎?其罪一也。刘使君以家眷付托于兄,兄今战死,二夫人无所依赖,负却使君依托之重。其罪二也。兄武艺超群,兼通经史,不思共使君匡扶汉室,徒欲赴汤蹈火,以成匹夫之勇,安得为义?其罪三也。兄有此三罪,弟不得不告。”

  关羽被张辽说动了,于是提出曹操需答应他三个条件,然后才能投降:

  “一者,吾与皇叔设誓,共扶汉室,吾今只降汉帝,不降曹操;二者,二嫂处请给皇叔俸禄养赡,一应上下人等,皆不许到门;三者,但知刘皇叔去向,不管千里万里,便当辞去:三者缺一,断不肯降。望文远急急回报。”

  再看曹操的表现:

  张辽应诺,遂上马,回见曹操,先说降汉不降曹之事。操笑曰:“吾为汉相,汉即吾也。此可从之。”辽又言:“二夫人欲请皇叔俸给,并上下人等不许到门。”操曰:“吾于皇叔俸内,更加倍与之。至于严禁内外,乃是家法,又何疑焉!”辽又曰:“但知玄德信息,虽远必往。”操摇首曰:“然则吾养云长何用?此事却难从。”辽曰:“岂不闻豫让‘众人国士’之论乎?刘玄德待云长不过恩厚耳。丞相更施厚恩以结其心,何忧云长之不服也?”操曰:“文远之言甚当,吾愿从此三事。”张辽再往山上回报关公。……

  (关公)遂引数十骑来见曹操。操自出辕门相接。关公下马入拜,操慌忙答礼。关公曰:“败兵之将,深荷不杀之恩。”操曰:“素慕云长忠义,今日幸得相见,足慰平生之望。”关公曰:“文远代禀三事,蒙丞相应允,谅不食言。”操曰:“吾言既出,安敢失信。”关公曰:“关某若知皇叔所在,虽蹈水火、必往从之。此时恐不及拜辞,伏乞见原。”操曰:“玄德若在,必从公去;但恐乱军中亡矣。公且宽心,尚容缉听。”关公拜谢。操设宴相待。

  咱们在欣赏这段文字的时候,其实还是应该留个心思想一想。首先张辽的“三罪”之三:“兄武艺超群,兼通经史,不思共使君匡扶汉室,徒欲赴汤蹈火,以成匹夫之勇,安得为义?其罪三也。”

  张辽的所谓“共使君匡扶汉室”,是要关羽跟刘备一同怎样去“匡扶汉室”呢?如果关羽心中的“匡扶汉室”就是诛灭曹操,那他当下战死,不正是为了“匡扶汉室”吗?倘使如此,张辽就是劝关羽留得有用之身,将来诛灭曹操了,那他还配作曹操的将领吗?

  还有关羽投降的条件之一:“吾与皇叔设誓,共扶汉室,吾今只降汉帝,不降曹操。”

  这是什么话语,是汉帝让他投降,还是曹操让他投降?如果关羽认定曹操是汉贼,事实上他也真是这样认为的,许田围猎时他想拔剑去杀曹操,不是已经表现得很明朗了吗?汉帝和曹操既然势不两立,那关羽接受张辽说服,又当做何解释?

  就这么简单地说一句,说是自己只是投降汉帝,不是投降曹操,这不是糊弄无知的幼童嘛!而有关此一问题更加严重的错谬,就是既曰“匡扶汉室”,何以有“投降汉帝”之说?本来就是一家人,哪有什么谁投降谁的问题?既然说是“投降汉帝”,那就是告诉大家,自己原来是汉帝的敌对者,至少是对立面。关羽既然饱读史书,“深明春秋大义”,敢问春秋大义即是如此吗?关羽的这种说法,刚好彻底地背离了春秋大义!这是什么写法?

  所以我说《三国演义》塑造的关公,在“遵循”春秋大义的“价值逻辑”上,是存在重大问题的。仅就关公给曹操提出的自己投降的条件而言,文字的表达正好走到了自己所欲表达的反面去了。所以我说读书要用心,光长眼睛没长心,光任情绪不使用理性,是读不懂书的。对于没长心的人来说,眼睛越大,疏漏和错谬越多。

  由于《三国演义》作者并不深明春秋大义,导致对关羽的塑造,在价值上产生严重偏曲,从而使关羽留在世间的形象,虽然是“义薄云天”,但其所持之义,却并没有真正指向民族大义和人间正义,而是转变成了单一而过甚的兄弟情义。中国后世的很多黑社会或者准黑社会的各种帮派群体,经常效法刘、关、张的桃园结义,歃血为盟时,都要说些:“不能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愿同年同月同日死”之类的话语,把江湖哥们之间的情义,高高置于人类、民族、国家和人间正义之上。这是读《三国演义》的朋友们,所必须注意和留心的一个重要问题。我们在今天的日常生活中,经常听到某人在评价与自己相交往的人时,往往说某人“够朋友”、“讲义气”。但其所评价之目标,却并不在于被评价者是否有人类情怀,是否有民族气节,是否坚持社会公正,而仅仅就是指称其人对朋友“够意思”。为了对朋友“够意思”,有时还必须违背社会公正,背弃人类共同利益,无视各种规矩,一门心思只替朋友提供方便,甚至为了朋友而违法乱纪,也被说成是“像关公一样讲义气。”所有这些情况,都与《三国演义》作者的不明大义有关,加上世人因为常常身处国家昏聩、社会黑暗的状况之下,不敢指望国家保障自己的生身安全和幸福,于是乎便想着“多个朋友多条路”,只要对朋友够意思,似乎就成了人间正义的化身了。

  所有这些,都与关羽留在世人心目中的形象,于价值的根源处,并没有彻底摆正位置有直接、密切的重要关系。关羽在后世中国人心目中的形象,后来似乎又有墨家的游侠精神等的渗入,这就使得世人对“义”的认识越加含混不清。尽管这种朋友之“义”,的确也是无情社会里的有情声音,但毕竟在根源上是不够正确的,所以效果上也就不能特别正大了。

  至于在“华容道”上放走曹操,《演义》作者竟然设立标题为“关云长义释曹操”,更是莫名其妙。既然已经把刘备当成正统和正义,当成独一无二的效忠对象,同时又认定曹操是汉贼,何以对关羽之放曹,依旧以“义”方之?如此,则关羽于“义”未明,也就更不待言了。其所谓“深明”的“春秋大义”,既没有指向“古今之通义”,又没有指向“一时之大义”,而仅仅以“一人之正义”为依托,指向江湖兄弟义气,从而拉低了读者的价值判断力,不过扰乱是非善恶的分别而已。对于关羽来说,在他所身处的时代里,“古今之通义”,是华夏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并无明显的具体征象可以依循。“一时之大义”,是扶持汉献帝,平息战乱,使黎民百姓免遭屠戮;明摆在那里,不用别人告知。“一人之正义”,单纯指向对他自己的君主刘备的忠贞不渝。就算是这小得不能再小的“一人之正义”,关羽依然含混不清。正因为“于义未明”,所以在言行上也就不免经常出些错谬了。这是《演义》作者故意如此写作,以表达关羽不忘旧情之可贵呢?还是关羽本人,根本就摆不正情与义的位置,这还真有些不好判断了。

  当然,这个疏漏,既可能是《演义》作者们的思想水平不够,同时也有可能是《演义》作者们,为了迎合大众口味,故意去谄媚流俗,好使作品拥有更多的读众而故意为之。同时,还有可能是为了首先完成对于诸葛亮光辉形象的塑造,而将曹操至于狼狈无及的境地,同时也将关羽撂在了情与义的中途半端。故意将关羽倒悬在情与义的悬崖之上,从而使作品更加惊奇好看。因为有关“华容道”一节,一方面是为了表现诸葛亮在智慧上远非曹操所及;另一方面,也是为了证明诸葛亮的“天不到灭曹之时”判断的准确性,同时又能让诸葛亮顺势卖给关羽一个人情,以便让他犯个大错误,将来更好驾驭。虽然一石数鸟,但却将关羽置于不明大义的境地。

  关羽、曹操和诸葛亮,是《三国演义》精心打造的三个古今难及的典型人物,而在三者之间,诸葛亮又处在首当其冲的位置上。为了彰显诸葛亮,将曹操至于奸恶、狼藉的境地,符合《小说》的整体思想目标,曹操在《演义》作者心目中,原本就是个不折不扣的奸贼。为了塑造诸葛亮,让夏侯惇、让曹仁、让周瑜、让鲁肃、让庞统、让夏侯楙、让曹真、让孟达、让魏延、让司马懿等,受多少委屈也无妨,可是怎么忍心下此狠手,将自己想要塑造的正大忠义形象关羽,置于连最基本的小义都混沌不明的境地呢?

  是为了塑造诸葛亮的需要,故意让关羽受点委屈,还是《演义》作者或者关羽,原本就不懂得何为大义?这个问题还真是不好说了。不过至少在《演义》中,号称忠义的关羽,在价值的根源深处,是不知何为大义的。

  《三国志》裴松之注引《江表传》的说法,称:“羽好《左氏传》,讽诵略皆上口。”敢情关羽“熟读《春秋》”,读的是《左氏传》,而不是《谷梁传》和《公羊传》。如此,则君侯只知春秋时期的大事,而并不深明“春秋之大义”,也就不足为怪了。

  当然,处理情与义的关系,大是一件难事。无义则人生猥琐、乏力;无情则人生冷酷,自私。说是要活得有情有义,偏偏情与义经常不能完全合一,往往还互相冲突。当此之际,如何处断?是义不容情,还是情不顾义?这是所有存在过和正在存在中的人们,在人生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共同难题。不过这已不是本文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的目标,只在说明《演义》作者书写的关羽,因情而废义,与《演义》作者想要塑造的关云长“忠义千秋”的目标自相违逆,从而造成了如上所分析的重大遗憾,这是很可惜的事情。虽然舍义而就情,有时显得比舍情而就义,更加可爱一些,比如刘备为了给关羽报仇,置整个国家生死存亡于不顾,可爱得让人直欲拍手称快。但那毕竟不是正大的选择,因此也就并不可敬了。《西游记》里的孙悟空可敬而不可爱,猪八戒虽然不可敬,但却很可爱,也是这个道理。我们在不假思索地使用成语“重情重义”和“可敬可爱”的时候,经常会错误地把重情跟重义,当成同一回事;也经常会把可敬与可爱,不加分辨的混为一谈。

  人生想要在处理情和义的问题上获得圆满,几乎是不可能的,圣人也不例外。所以直到今天,甚至将来也一样,有关孔子的“父子相隐”的说法,以及大舜处置自己父亲和弟弟的做法,永远都不会被人安静无争的完全接受下来,也永远不会被人急躁而不加分辨的彻底丢弃。当然,这已经是另外的话题。咱们姑且放下这个另外的话题,走回到咱们自己的话语里。

  尽管存在上述根本处的严重缺陷,但由于《演义》作者们艺术化创造的倾心投入,还是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关羽在后世人的心目中,获得了远远超过吴起、廉颇、李牧、马伏波,以及隋、唐、宋、元、明等时代里的武将,诸如程咬金、秦琼、薛仁贵、杨家将、岳飞、戚继光等的地位和影响。所有时代里的一切优秀率军武将,所有小说、戏剧中的一切军界英雄,谁都没有关羽在中国,甚至东亚文化圈内的地位更高,他被《三国演义》作者彻底塑造成了人世间的武将之神。若问武将谁最牛,三国蜀汉关君侯!

  (作者系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 王立新)

首页  上一页  [1]  [2] 
责任编辑:余小雨
国学沙龙
贵阳孔学堂举行祭孔诞活动
贵阳孔子学堂举行纪念孔子诞辰2564周...【详细
听“红楼人物趣谈”有感
在周六阳光明媚的清晨,漫步在花溪湿...【详细
· 博雅群《论语·公冶长第五》学记
· 记录·朝拜孔子的老人们
· 贵阳孔学堂举行祭孔诞2564周年活动
筑城培训
党员干部培训
教师学生培训
企业职工培训
妇女群众培训
窗口人员培训
广大市民培训
大社区
     中华文化研修园
     阳明大讲坛
     文化社区(中国区)
     文化社区(亚洲区)
     文化社区(欧洲区)
互动空间
        征文投稿
        网络调查
        微发布
        意见箱
关于贵阳孔学堂 投稿分享 留言建议 网站声明 学术刊物 视频中心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