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二三十年来,中国书院正在出现一个历史高峰,特别是近几年来发生了更大的变化,数量大大增加,更加多样化。事实上书院又承担了国民教育的、中小学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书院在现代为什么越来越兴盛、越来越多样化。它实际上是国学复兴的一个反应,这也是中华文明复兴的一种需求。
——朱汉民
书院在历史上本身就是一个学术文化的研究和传播的基地,我说的是以书为中心,因为书是国学的一个载体。大家为什么想恢复书院这种形式,就在于这种形式能够表达现代人复兴中国文化、中华文明的需求。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在政治上独立了,在经济上开始强大。但我们的文化由于近百年的失落,使我们感到我们还没有真正腰杆子挺起来,所以大家希望复兴中华文明、中国文化。
还有下一代,现在我们体制类的教学,传统文化的教学内容还不够。他们把孩子又送到一些书院,必须重视传统文化教育的书院去弥补这个缺陷。所以,事实上书院又承担了国民教育的、中小学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书院在现代为什么越来越兴盛、越来越多样化。它实际上是国学复兴的一个反应,这也是中华文明复兴的一种需求。
岳麓书院创办于公元976年,已经延续办学1040周年。在岳麓书院漫长的办学历史上留下了几十位山长的名字,但是其中掌教岳麓书院二十年以上的只有三位,即清代的罗典、欧阳厚均和当代的朱汉民。
朱汉民先生掌教岳麓书院的二十多年,恰恰是岳麓书院经数十年的沧桑而复兴的二十多年。朱汉民先生的教育、学术事业是与岳麓书院密切联系在一起的。二十多年来,他全面主持岳麓书院学术、教学、文物及院务管理期间,致力推动和完成了岳麓书院的现代复兴,使古老的书院重新成为中国传统文化复兴和当代中国国学发展的重镇。
正是一代代关心教育事业,立志文化传承的儒家士大夫。他们不仅自己是寻梦人,更是他人的圆梦者。他们凭籍自己对教育的热爱、对文化的使命、对时代的责任,为岳麓书院的建设、延续、发展做出了自己不朽的贡献。由于他们能够将自己的毕生心血献给了这所古老书院的教育事业,为一代代读书人圆了这个美丽的梦,并使这所千古而常新的书院具有强烈的文化吸引力、教育的融铸力、思想的创造力。
——朱汉民《书院梦》
朱汉民多年从事书院文化与儒家教育研究,他坚持从士人文化来理解书院精神:一方面,儒家士人总是把书院看成是独立研究学问的安身立命之所,书院从萌芽之日起,就和士人“独善其身”的生活道路联系在一起;另一方面,士人们又在书院中表达出强烈的关切社会、建功立业的愿望,总是将书院与“兼善天下”的治平之路联系在一起。因此,他认为书院成为儒家士人文化的标志,是儒家人文精神的象征。无论是书院的外在环境、建筑形式,还是其内在宗旨、教育目标,均鲜明地体现了儒家士人的价值观念、人生理想与生活情趣。
朱汉民先生主持的岳麓书院复兴,是一个关系到文化传继与重大工程,受到文化界、教育界及海内外媒体的广泛关注。岳麓书院的复兴不仅圆通了古今教育的桥梁,同时也对现代教育改革和发展有积极启发、借鉴和推动作用。朱汉民先生主持的书院重振事业,不仅推动了湖湘文化的现代复兴,同时实现了传统书院与现代大学的有机整合,为中国传统书院的发展树立了一个典范。这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际、中华文化现代重建之时,有着特别重要的中华文明复兴意义。
研究和教学一直是我个人的兴趣所在,我一直在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朱汉民
丰硕的国学研究成果
从事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研究,他所撰的《圣王理想的幻灭》、《忠孝首先与臣民文化》等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专着,在学术界、文化界引起较大关注。
长期从事宋明理学研究,是国内外着名的宋明理学研究专家,曾出版《宋明理学通论》、《宋代四书学与理学》(合着)、《中国思想学说史》(宋元卷)等。将宋明理学解构为宋明儒者对人文信仰(道)的重建、经学知识(学)的开拓、生活实践(治术与心术)的回归三个层面。将宋明理学史的演变发展与道、学、术的思想结构联系起来。
从经学史角度研究理学,以《四书》学作为切入点来研究理学,探讨了朱熹的理学思想与经学之间的关系。多年从事书院文化与儒家教育研究,他坚持从士人文化来理解书院精神。特别强调理学与书院的一体化对理学史与书院史发展的意义。通过探讨儒家教育中“道”、“学”、“术”三者各自的特点与三者的关系,使人们进一步深入了解儒家人文教育和智育的特色。
多年来一直关注湘学与湖湘文化的研究,曾经出版《湖湘学派与湖湘文化》、《湘学原道录》,主编了《湖湘文化名着读本》系列丛书、《湖湘文化大观》,担任《湖湘文库》编委会副主任,发表了湖湘文化的学术论文数十篇。这些成果对湖湘文化作出具有现代意义的诠释,将湖湘文化传统的挖掘与湖湘文化的现供建设结合起来,努力从中国文化的核心处挖掘出了湖湘文化的重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