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6日,由中宣部宣教局、光明日报社共同主办的“核心价值观百场讲坛”工程第七十四场活动在河南省周口市淮阳县举办。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副院长金民卿做题为《优秀传统文化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的讲座,并与现场观众和网友进行互动。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丰沃土壤和重要方法。”讲座伊始,金民卿直切主题,阐明了中华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系。
在金民卿看来,在几千年的发展历程中,中华民族不断总结自身实践经验,进行思想文化提升,同时不断吸收外来文化的优秀因素,在差异融合的基础上实现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发展,造就了绵延数千年未曾中断的中华文明。
金民卿表示,中华传统文化讲求以追求个人道德修养实现人格完善,形成了一系列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方式方法。比如,注重标准力量,强调榜样作用;注重文化氛围,强调环境营造;注重潜移默化,强调润物无声等。
“今天在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时,要充分借鉴上述涵养的方法,使之潜移默化到人们的头脑当中,浸润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让人们在生活实践中感知、领悟,并逐渐成为一种思想共识和行为遵循。”金民卿说。
本场活动由淮阳县委、淮阳县政府、光明网、中国伦理学会承办。光明网、光明日报客户端、光明网新浪微博对本次讲座进行了现场直播,680余名干部群众在现场聆听了讲座,全国各地233万名网友收看了节目,28.5万名网友通过微博、论坛等参与了交流互动。
【专家观点】
金民卿:优秀传统文化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
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项基本方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丰沃土壤和重要方法。我们要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充分发挥它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重要意义。
优秀传统文化为核心价值观提供了文化基础和发展经验
在几千年的发展历程中,中华民族一方面不断把自身的实践经验进行思想文化提升,另一方面不断吸收外来文化的优秀因素,在差异融合的基础上实现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发展,造就了绵延数千年未曾中断的中华文明。中华民族文化的发展历史和思想精华,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文化基础和发展经验。
首先,传统文化在本质上是中华民族社会实践的精神凝结,在生产生活实践中产生并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日益丰富。其次,中华文化在异质重构进程中不断融合创新,是一个融合和淘汰、萃取和扬弃、继承和创新的过程。即一方面坚守已有的优秀文化内容和核心文化理念,使之沉淀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内在因子,作为判断、吸收其他文化的依据和标准;另一方面用自己的优秀文化去感染、引导其他文化,并吸收其优秀成分,不断地增加新的内容,实现文化的异质重构和综合创新,在不断扩大文化系统的同时建构新的文化形态。再次,优秀传统文化在不断同外来文化的交流融合中创新发展,在同马克思主义的创造性结合中实现新的飞跃。
传统文化为核心价值观提供了思想源泉和丰厚沃土
价值观的核心是合理判断予与取,正确处理得与失,涉及个人与社会、个人与他人、社会与自然、现实与未来、本土与外来等方面,中华传统文化在这些方面都留下了丰富的优秀内容,构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厚滋养和思想沃土。
具体来看:在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上,中华传统文化强调以自身修养为基础、以忠于国家为根本、以服务社会为归宿;在处理个人与他人的关系上,中华文化倡导以诚信为根本、以仁爱为核心、以仁恕为原则;在处理社会治理、自然与社会、本土与外来的关系上,中华文化坚持以民为本、倡导中庸和合、追求和而不同;在处理现实与未来的关系上,中华文化强调以理想为牵引、以务实为根本、追求务实理性与宏大理想的统一。
传统文化为核心价值观提供了培育路径和方法借鉴
中华传统文化讲求通过个人道德修为实现人格完善,形成了一系列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方式方法,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方法借鉴。
第一,中国文化中历来重视道德教化,实现教化的首要步骤是树立标准、确立规则,即要注重标准力量,强调榜样作用。第二,中国文化在根本上是一种德性文化,以内在的道德修为、人格养成为根本,注重个人修养,强调自律慎独。第三,个人的道德修养离不开环境的影响,价值观的培育和弘扬需要有良好的文化氛围。第四,中国传统文化特别强调道德涵养,注重滋润养育之功,要以潜移默化的方式进行渗透熏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弘扬,要充分借鉴涵泳的方法,使之潜移默化到人们的头脑当中,浸润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让人们在生活实践中感知它、领悟它,逐渐成为一种思想共识和行为遵循。(光明网记者刘丹整理)
【现场反响】
光明日报河南淮阳7月16日电(记者王胜昔、崔志坚、丁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丰沃土壤和重要方法。我们要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充分发挥它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重要意义。”16日上午,由中宣部宣教局、光明日报社共同主办,中共淮阳县委、淮阳县人民政府、光明网、中国伦理学会承办的“核心价值观百场讲坛”工程第74场活动走进河南省淮阳县,当地干部群众近700人现场聆听了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副院长金民卿题为《优秀传统文化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的讲座。
“本次活动必将在全县上下再次掀起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热潮,对淳化社风民风、优化党风政风将起到极大的推动和促进作用。下一步,我们将持续创新工作方式,强化实践环节,确保核心价值观建设常态长效、落小落实,真正做到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心同行。”淮阳县县长王毅说。
金民卿以泰国沉船事故中河南小伙张皓峰勇救4人、包公下陈州等故事引出演讲主题,他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是抽象的、虚幻的,而是具体的、现实的,它就在我们的历史中、文化里,在我们身边。在近2个小时的讲述中,金民卿与现场观众共同探讨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分享了4点体会。他指出,培育和弘扬核心价值观一定要重视优秀传统文化的作用,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并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淮阳县教师进修学校校长李同森说:“听了金院长的讲座,我意识到,学校是传统文化发扬光大的重要阵地,也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场所。我们要发挥好老师的引导和示范作用,带头学习,模范践行,站立三尺讲台,放眼世界未来,不忘教书初心,牢记育人使命,履行好立德树人的使命和担当。”
淮阳县委常委、宣传部长谢留定听完讲座后感触颇深,他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涵养价值观的沃土,对深化人民群众对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我们在精神文明创建过程中,将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深入挖掘伏羲文化、陈楚文化等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要义,并将其转化成人民群众日常行为准则,渗透到生活的各个方面,在全社会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地生根。”
【活动背景】
河南省淮阳县地处豫东南,古称宛丘、陈、陈国、淮阳国、陈州,传说是人祖伏羲建都并长眠的地方,享有“一陵一湖一古城,二老三皇享盛名,四冢五墓六公祠,七台八景湖中映”的美名,历史文化厚重,名胜古迹齐聚,被人们称为“华夏先驱,九州圣迹”。
近年来,淮阳县积极搭建平台,创新载体,选树典型,深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内涵和思想精髓,着重在落实落小落细上下功夫。开展系列活动,持续推动公德建设;利用多种形式立体传播,不断深化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化惠民,提高基层群众对核心价值观的认知认同。
加强公益广告宣传,全面开展“图说我们的价值观”和“讲文明树新风”社会宣传活动。今年以来,淮阳积极开展“淮阳向上”新传播素材有奖征集活动,收集整理各类新素材作品5000多个;张贴悬挂宣传标语1000多幅,制作宣传版面、橱窗300多个;制作张贴公交车、出租车车体公益广告960张;在景区设置公益广告300余块。
以创建文明城市为契机,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地。今年2月,淮阳县被评选为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
发挥道德模范示范带动作用,深化核心价值观的内涵与外延。淮阳广泛开展各类道德模范、文明个人、身边好人等评选活动。今年以来,全县共表彰“孝善敬老之星”“脱贫致富能手”等各类先进典型3680余名。截至目前,淮阳有1人入选全国道德模范候选人,两人荣获感动中国人物,15人当选中国好人和省市道德模范。
发挥道德大讲堂阵地作用,大力倡导核心价值观。淮阳县积极组织开展道德和文化大讲堂,今年以来,已举办大型道德讲堂10期,各级文明单位举办本单位道德讲堂158期。
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常态化,用实际行动践行核心价值观和志愿服务精神。积极开展各项志愿服务活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目前,全县注册志愿者137788人,注册志愿服务团队206个,志愿者队伍已成为全县精神文明建设的有生力量。
“我们要以此次活动为契机,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扎实推进我县经济社会全面健康稳步发展,为我县决胜全面小康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动力、丰润道德滋养和良好文化氛围。”淮阳县委书记马明超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