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一条来自国宝的留言,请注意查收。” 7月23日,“网红”纪录片《如果国宝会说话》第二季在央视开播,又有一大波国宝向我们袭来。今年1月,这部纪录片的第一季节目播出后,受到观众广泛好评,豆瓣评分高达9.5。
从新石器时代到宋元明清,《如果国宝会说话》的目光跨越了8000年。这部纪录片以我国文物珍品为题材,共100集,分四季播出。在100集的节目中,100件国宝为观众“讲述”自己的“前世今生”。
文博类纪录片成“网红”
一直以来,摆放在博物馆中的古老文物及其背后的厚重历史,让很多人感到高高在上、遥不可及。他们不知道隐藏在这些珍藏文物背后的故事,也不了解文物所承载的古老文明。
通过电视媒体,文博类纪录片陆续走进千家万户,让更多现代人与古老文明“相遇相知”。2005年开播的《故宫》及随后播出的《圆明园》《台北故宫》《敦煌》《故宫100——看见看不见的紫禁城》等纪录片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近年来,为了让古老文明可亲可近,让文物“活起来”,各界人士进行了很多新尝试。从2016年年初在央视首播的《我在故宫修文物》到《国家宝藏》,再到目前热播的《如果国宝会说话》……这些文博类节目,近年来在我国引发广泛关注,豆瓣评分居高不下。除了在电视上热播外,这些纪录片还在B站(Bilibili网站)上持续走红,点击量超过数百万次,弹幕评论不断,呈现出火爆景象。
每一件文物都是一段活的历史。文博类纪录片通过持续创新的表现手法,让传统文化不断焕发新生机。例如,《我在故宫修文物》运用更“接地气”的表现手法,近距离展示了稀世珍宝的“复活”技术以及故宫文物修复师们“择一事,终一生”的工匠精神;《国家宝藏》则将纪录片和综艺片两种创作手法相互融合,讲述了国宝的“前世今生”。
“充电”5分钟悠游8000年
《如果国宝会说话》制作团队从全国登记在册的380多万件文物中遴选出100件,其中很多都是永久性禁止出境展览的国宝级文物。放弃了恢弘的视角,这部纪录片在每集5分钟的微视频中,让文物“诉说”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传奇。
和此前每集数十分钟的文博类纪录片相比,《如果国宝会说话》节目短小精致,每集时长只有5分钟,更契合当前快节奏的生活,人们可以在碎片化时间观看,有利于快捷传播。
运用“接地气”的叙事方式和传播手段,更符合年轻观众的欣赏口味。该片在尊重历史事实的基础上,避开高冷的学术性叙事方式,运用新媒体传播手段、“萌萌哒”网络语言以及娱乐化的表现形式,拉近了文物和现代人的距离。例如,宣传海报运用了当前最潮的语言标签,太阳神鸟金箔被视为“美瞳”,甲骨文“因为刻骨,所以铭心”,跪射俑愿意“放低自己”,长信宫灯会“照着你”,错金铜博山炉则在感慨“云的计算”。
此外,制作方还为部分国宝制作了网络表情包。由于憨态可掬,“心宽”“体胖”“我愿意”的“陶鹰鼎嘴硬三连”表情包令人捧腹不已。
第一季第9集节目《殷墟嵌绿松石甲骨——刻辞骨柶》,用简短形象的动画片再现了“商人的一天”。活泼俏皮的动画片将古人日常生活中的动作和一些甲骨文的形状相对照,让人能更形象地理解甲骨文的含义和古代造字方法。
千年文物不仅是遥远的历史印记,许多都存在于古人的生活中,带有古人的温度。在第二季第10集节目《南越汉玉:有玉而安》中,解说词幽默诙谐,令人莞尔:“喝酒有玉杯,穿衣有玉带钩,系在腰间的玉佩,甚至连下棋也要用温润的玉棋子,南越王墓的主人赵眜显然是位‘玉粉’。”
在节目制作中融入时髦“高科技”。《如果国宝会说话》第二季节目中运用了高精三维数字扫描、高清平面信息采集、多光影采录技术、表面微痕提取技术、数字拓片、数字线图、多光谱采集等技术,突破了传统摄影的视角束缚,让人耳目一新。例如,第二季第9集讲述“里耶秦简”时,主创人员为了让陈旧、不那么清晰的木简“活起来”,专门运用了高精扫描和微痕提取技术。借助高科技技术,木简上那些模糊的字迹和木简所记载的秦朝县城那些事逐渐变得面目清晰。
数千年前的工匠如何制作出这些精美绝伦的器物?对于现代人来说,许多顶级国宝的制作方式至今仍然是难以破解的千古之谜。除了全方位展现文物形态,讲述文物故事,文物制作背后的古代精湛技艺也是本片表现的重点。
在第一季第22集《曾侯乙尊盘:复刻传奇》中,制作方采访了失蜡法工匠黄金洲。他运用现代科技与工具,花费20年时间,通过失蜡法成功铸造了曾侯乙尊盘的一比一复制品。黄金洲表示,他对老祖先的工艺水平崇拜得五体投地。在复制过程中,今人与2000多年前的文物展开对话,今人复制文物之艰难,更加衬托出古人技艺之无与伦比。
发扬传统文化展现民族自信
国宝文物是中华文明的标志性载体,需要被更多人认识了解。如果现代人不了解文物及其背后的故事,传承与发扬古老传统文化无疑将越来越困难。“让更多人走进博物馆”,正是《如果国宝会说话》总导演徐欢的目的。
徐欢被称为“国宝专业户”,曾担任导演拍摄了《故宫》《当卢浮宫遇上紫禁城》《故宫100——看见看不见的紫禁城》等经典纪录片。
为了拍摄《如果国宝会说话》,摄制组走遍全国,在近百家博物馆和考古研究所,50余处考古遗址拍摄。千百年来,文物沉默无语,文物无需言语。它们曾经见证过历史的眼睛,一直在看着人来人往、物换星移。
从陶鹰鼎到龙山蛋壳黑陶杯,从妇好玉凤到三星堆青铜神树……《如果国宝会说话》中展示的文物,有些早已家喻户晓,有些还鲜为人知。这些从时空隧道穿越而来的国宝及其背后的精湛技艺,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神和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让千百年后的人们为之震撼,也增强了国人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