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和汉学家要共同成长,两者都是在互相学习。”这是长篇小说《活着》、《许三观卖血记》的作者余华,在第五次汉学家文学翻译国际研讨会上分享的观点,在研讨会上他还分享了自己和各国汉学家共同成长的故事。
余华说:作家和汉学家在中国文学的传播过程中是相辅相成的。他曾经合作过的大部分汉学家,如英、德、俄文的汉学家几乎都是和他一起成长,在此之前有些汉学家几乎没有翻译过中国文学作品。作家和汉学家之间不能是陌生人,余华在讨论中聊起了与日本汉学家饭冢容之间的情意,饭冢容翻译了多本他的作品,从1990年起他们就经常通过书信进行文学作品的交流,每年都要见面,一直都是共同成长,互相学习,现在两人已有了二十多年的友谊,建立了良好的合作与信任关系。作家和汉学家沟通得多了,对作品的译制就会更加准确。
研讨会上,中国作家和汉学家很快从常规问题讨论升级到翻译细节和业务探讨话题中。在谈到中国文字多样性的翻译时,余华直接举例:有一位大学要用葡萄牙文写论文,引用了一部分他的作品,其中有一句话里同时含有“草”“苗”二字,这二字在葡萄牙语中是同一词,无法区分,葡萄牙人完全不明白这句话说什么?后来一位汉学家把“苗”译成“花”来区分,完美的译出这句话所表达的意思。
从中国文字又谈到了最“头大”的方言翻译问题,方言是中国文学作品中不可或缺或缺的一部分,有些作品少了方言就是少了灵魂。对于这个问题,余华向汉学家们建议,在翻译时可以和语言学家合作,这样能尽量还原作品的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