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到康熙的儿子,就容易让人联想到九龙夺嫡,其实康熙的儿子很多,没参与夺嫡的均是雍正幼弟,这些幼弟长大后,多数待遇不错,其中三十一子阿哥胤禧活得最滋润。
胤禧二十岁时,也就是雍正八年(公元1730年),雍正封他为贝勒,甚至让他管理一些政务,雍正驾崩这一年,胤禧还当上正黄旗汉军都统,可见雍正对他是非常信任的。
胤禧和侄子弘历关系也很好,弘历称帝后,封胤禧为慎郡王。
胤禧一方面勤劳办差,一边以书画山水诗歌为伴,胤禧是皇阿哥,有的是钱,可以养士。胤禧花钱请来各地的才子能士,在府上讨论文学书画。当时很多着名的书画大家,如朱文震、易祖都在胤禧府上住过。而在胤禧交往的这些知识分子中,名气最大的,自然就是郑板桥了。
郑板桥生于康熙三十二年(公元1693年),比胤禧大18岁,扬州兴化人。郑板桥是诗书画三通才,是享誉天下的风流大才子。胤禧和郑板桥很早就认识了,雍正三年,胤禧只有15岁,郑板桥来到北京,和那些社会风流诗书画棋相从,就中认识了胤禧。二人一见如故,成为知己好友郑板桥为人孤傲,那些酸文假醋的假名流们,地位再高,他是瞧不上的。但胤禧虽然身份高贵,而为人清直,待人和气,这让久经宦海风波的郑板桥深为感动。
胤禧自称紫琼道人,郑板桥有篇文章“吹捧”胤禧,说他“其胸中无一点富贵气,专与山林隐逸、破屋寒儒争一篇一句一字之短长。是其虚心善下处,即是其辣手不肯让人处。……主人有三绝——画、诗、字。至其画(胤禧的画),则荒河乱石、狂风怪雨,惊雷掣电,吾不知之,主人亦不自知也。世人读其诗,更读其画,则不知足之蹈之,手之舞之。”
郑板桥可不是吹捧阿谀之辈,合了他的心意,他才会捧胆肝以交从。而郑板桥又是个至真至性的男子,胤禧同样倾心相交。郑燮出诗集,胤禧写诗道贺,二人过从甚密。
郑板桥和胤禧交往,并不是为了求官,郑燮不屑于此。但狼多肉少,再加上一些潜规则,郑板桥的仕途始终不见进展。郑板桥自称康熙秀才、举人、乾隆进士,乾隆元年(1736年),郑板桥中二甲八十八名进士,但但没有实授官职。做为好友的胤禧有些看不下去了,郑板桥人品正直,又有才干,不授官那让他当什么进士。
胤禧并没有大张旗鼓的给郑板桥做什么事,只是聊为点转,毕竟慎郡王的面子总是要给的。而且胤禧也没让有司给郑板桥弄个总督巡抚,只是看看有没有合适的县,让老郑当一方大令,圆了他致民小康的梦想。乾隆七年,公元1742年,49岁的郑板桥在胤禧的帮助下,实授山东范县县令。
其实他是知道胤禧是出过手的,并写诗相辞,“红杏花开应教频,东风吹动马头尘。阑干苜蓿尝来少,琬琰诗篇捧去新”。胤禧则回赠燮诗,“万丈才华绣不如,铜章新拜五云书。朝廷今得鸣琴牧,江汉应闲问字居。”
乾隆二十三年,慎郡王胤禧去世,时年只有48岁。乾隆很隆重的给胤禛办了丧,谥为“靖”,并称赞二十一叔的诗可为国朝之首,。胤禛的诗画字,在清朝宗室是公认的第一,人称“本朝宗藩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