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讲座报名
  • 最新活动
  • 电子微券
  • 精彩专题
  • 报名须知
[报名须知]

报名方式:
1.微信报名:用户需要在微信搜索“贵阳孔学堂”,或手动输入微信号:gyconfucianism,添加并关注“贵阳孔学堂”微信公众号,点击底部菜单“讲座报名”即可进入报名系统(适用于高校学生听课修学分及市民网络报名);
2.现场报名:市民可前往贵阳贵阳孔学堂文化传播中心推广部活动科进行现场报名【详细】

非遗周末聚施秉专场 国家级传承人讲述“刻道”背后的文化

2018-09-03 09:30 来源:多彩贵州网

  贵州有一项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刻道,乍一看名字,你会不会以为是一项雕刻技艺?9月1日,多彩贵州文化艺术节非遗周末聚迎来施秉县专场,向现场观众讲述了刻道的历史与文化。

“刻道”国家级传承人吴道贤(右)与州级传承人龙再成展现《刻道大歌》

  在非遗展演舞台上,歌曲《刻道大歌》和舞蹈《刻道传承》显得格外新颖。原来,“刻道”是苗语译音,为镌刻之意。是流传在贵州省施秉县的地方传统民间文学。

舞蹈《刻道传承》

  据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吴道贤介绍, “刻道”是在一根木棒上记录了苗族婚仪中的礼数,也是苗族最古老的刻木记事的文字符号。

吴道贤向记者讲述“刻道”的历史与文化

  《刻道》的内容反映和记录了古代苗族“姑舅表婚”的历史轨迹,是一部古老的苗族婚姻史诗,也是苗族社会的“婚姻法典”。

  “在古老的苗族婚俗里,有姑妈家女儿和舅舅家儿子成亲的习俗,棒子上雕刻的线条和符号就是婚礼中对‘聘礼’的需求,棒子上一共9格,每一格符号代表着不同的意义。”

 传承人指着手中棒子上刻满的线条和符号向记者介绍其中的意义

  吴通贤指着手中棒子上刻满的线条和符号向记者介绍到:“这是三百两银子、三百头水牛、三百只鸡、三百幅绣花布……”

  据了解,“刻道”产生于苗族母系氏族过渡到父系氏族之后的一段历史时期,反映了舅权制下的婚姻状况,被民族学家和民俗学家称为“苗族最古老的婚姻‘活化石'”,在苗族发展史的研究上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作者:郭邱磊

编辑:余小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