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记者 田钰琳)“人要学会跟自己过不去,要敢于面对自己的不足之处。一个民族也是如此,要敢于面对问题,面对民族精神中深层次的痼疾,才能走向进步,走向成熟。”贵阳贵阳孔学堂文化传播中心党委书记、理事会理事长徐圻教授说道。
9月4日,“漫谈中西文化”系列讲座第六期在贵阳孔学堂举行。哲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贵阳贵阳孔学堂文化传播中心党委书记、理事会理事长徐圻带来题为《学会自己跟自己过不去》的讲座。他从哲学角度探讨了审视自我的三部曲,即“批判”、“反思”、“忏悔”,并进一步指出这三个词的不同诠释反映出东西方人不同的“国民性格”。
不同的文化传统导致对事物的不同诠释角度
讲座上,徐圻教授从哲学层面解释了“批判”、“反思”、“忏悔”三个词的基本涵义,并比较了中西方文化对这三个词的不同诠释。“批判”,由于受特殊历史时期的影响,中国人把“批判”理解为揭露、清算、打击、斗争等意思,批判的对象往往指向别人。而西方人则理解为考察、澄清、限定等意,其指向不仅仅指向他人,同时也可以指向批判者本身。“反思”,西方人认为它是一种真正的“内省行为”,是对自我本质的拷问。中国人的“反思”则表现在警醒、约束和完善自我层面,而不是批判自我甚至是展现自我的哲学探索。“忏悔”,西方人将其视为求得精神上的救赎与解脱,具有强烈的宗教意味。而中国人对忏悔的含义则多是简单理解为“后悔”之意,这与中国文化关注现实生活而少探究彼岸世界和宗教生活的背景有密切关系。
善于自我批判,反思和忏悔是一个社会成熟的标志
“几千年的文化造就了中国人疏于批判、懒于反思、羞于忏悔的性格,这使得我们民族在现代化进程中遇到各式各样的险阻,付出了巨大的物质与精神代价。”徐圻教授指出。而善于自我批判,反思和忏悔是一个国家,一个社会成熟和富有生命力的标志。“不仅是个体,乃至整个民族,我们都要学会跟自己过不去,正视自己的不足之处,而不是一味鼓吹丰功伟绩,尽力修正自己的错误,而不是掩盖和否定错误。”只有这样,中国文化才能在现代化进程中,在多元文化的不断碰撞中继续前进。
“漫谈中西文化”系列讲座每月推出一讲,共十讲。详细课程信息和报名方式可登陆贵阳孔学堂官方网站和微信订阅号进行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