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记者田钰琳)“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中秋节之际,在贵阳孔学堂明伦堂,贵州大学王晓卫教授正在带领市民朋友欣赏与诵读中秋诗词,这是2016年贵阳孔学堂“我们的节日·中秋”传统文化系列活动的开篇,一场传统节日讲座打开了贵阳孔学堂为市民朋友准备的中秋文化大餐。
9月15日至9月17日,由贵阳市文明办、贵阳贵阳孔学堂文化传播中心联合举办的2016年“我们的节日·中秋”传统文化系列活动在贵阳孔学堂举行。传统节日讲座、中秋音乐会、学做月饼、品茗闻香、民俗游戏......让市民朋友在浓浓的传统文化氛围中,感受假期的放松,感悟中秋节的文化情怀。
做河灯
画灯笼
“现在中秋有一个小长假,出门旅游时间太短,待在家里孩子也觉得无趣。”市民冯鸿雁说,她在中秋节以前,就通过贵阳孔学堂的微信和官网了解到贵阳孔学堂中秋节活动,于是中秋节当天便早早带着孩子来参加。“在贵阳孔学堂听听讲座,让孩子了解中秋节的文化内涵,跟着学做月饼,既有趣也了解了传统文化。”
在贵阳孔学堂亲民厅,做月饼环节吸引了许多市民的积极参与,不仅小孩子好奇月饼是怎么做的,大人也忍不住亲手试上一试。“月饼作为一种食物相传很久以前就有了,但到了明代才确定为中秋节的节日食物。过去都有自己家做月饼的习惯,一家人围着捏馅儿做月饼,更有过节团圆的味道。”月饼师傅李华勇说。现在各种鲍鱼、鱼翅的“土豪月饼”和过度的月饼包装已经让中秋节变了味,自己亲手做一个五仁月饼也许更能表达对亲人的思念与感恩之情,感悟中秋团圆之意。
亲手做月饼
一家人吃自己刚做的月饼
“妈妈,你看。我在纸灯上写了什么。”李智毅小朋友正在给妈妈看自己在灯笼上写好的中秋祝福。除了听讲座,做月饼,贵阳孔学堂中秋民俗游戏自然少不了。制作河灯寄相思、笔画灯笼寄深情、活字印刷传家书......中秋传统习俗让市民朋友在与家人的互动中感受中秋的温度。“我第一次尝试活字印刷,想把这首自己亲自拓下来的诗送给我爸妈。”贵州大学大学生李律墨告诉记者。
“中秋节作为中国古老的传统节日,它寄托了人与人之间更深层次的沟通与交流,是一种凝聚力的表现。”贵州大学王晓卫教授认为,贵阳孔学堂的中秋活动不仅是营造了一种传统文化的过节氛围,更重要的是让人们以文化为纽带加深彼此的沟通,让温情传递。
古代印刷体验
传统节气讲座
据了解,15日晚八点,“月映万川”贵阳孔学堂欧洲风情室内音乐会在贵阳孔学堂阳明大讲堂举行,来自斯洛伐克的吉普赛精灵乐团将与市民朋友以“乐”会友,共度中秋佳节。
据悉,贵阳孔学堂“我们的节气·中秋”传统文化活动于9月15日至9月17日在贵阳孔学堂亲民厅举行,凭身份证及有效证件登记入场。想了解贵阳孔学堂“我们的节气·中秋”传统文化活动,可关注贵阳孔学堂官方网站及贵阳孔学堂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