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记者田钰琳)8月11日至8月13日,贵阳贵阳孔学堂携手中国音乐学院研究生院、紫禁城室内乐团,邀请着名胡琴演奏家、中国音乐学院研究生院院长沈诚教授与着名琵琶演奏家、中国音乐家协会琵琶学会副会长、紫禁城室内乐团团长杨靖教授在贵阳孔学堂展开文化艺术交流。
琵琶高级研修班、胡琴艺术欣赏讲座以及“溪山踏歌行·弦音赋怀”民族音乐会,沈诚教授与杨靖教授携手,以不同的形式向不同层次的音乐爱好者展示民族音乐多样化的面貌,共同感受国风雅韵之美。
民族音乐正是中华民族的乡愁
“中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可谓百里不同风,十里不同俗。所以中国民族音乐呈现多样性、丰富性、包容性等特点。”“胡琴虽然是外来乐器,但经过中华民族的改进和融合,已经成为表达中华民族审美和情感的民族乐器”。在“胡琴艺术欣赏”讲座上,沈诚教授向听众介绍了中国民族音乐的相关历史,并现场演绎和赏析了不少胡琴经典作品。
而在“溪山踏歌行·弦音赋怀”民族音乐会上,沈诚教授与杨靖教授及其学生们带来的国乐盛宴更是展现了中国民族音乐别具一格的地域特色、历史厚重的文化底蕴以及响应时代的勃勃生命力。琵琶独奏《霸王卸甲》讲述项羽壮志未酬的悔恨悲愤;板胡独奏《莽原情》展现西北人质朴深沉的情感和奔放激越的情怀;琵琶室内乐《仓才》则是青年作曲家朱琳作曲,用四把琵琶模仿京剧打击乐四大件:鼓板、大锣、小锣、铙钹,展现中国锣鼓文化个性独特而风格多变的艺术魅力。“年轻时候我自己还拉拉二胡,还时不时给亲戚邻里表演一段!今天听了音乐会,让我对民族音乐有了更深的体验,回头把二胡再‘捡’回来。”市民张先生告诉记者。
十一首乐曲、一个半小时、无数次的掌声,感悟的是音乐本身的魅力,唤醒的是流淌在民族血液里的文化记忆。“当《二泉映月》响起,华人都会勾起家乡情怀,这就是这一种乡愁。我们的民族音乐正是表达着我们的民族情感,展示着我们民族的风土人情。而多样化的民族音乐也满足着我们不同地域,不同人群的乡愁。”沈诚教授说。
民族音乐教育要回归生命体验
“琵琶不是一门孤立的艺术,它与人体运动、人的生活以及生命体验息息相关。就像中国人用筷子,是一个松与紧的辩证关系,琵琶弹奏也体现了这样的哲学理念。”在贵阳孔学堂礼教室,杨靖教授为来自全国50多位琵琶专业学员指点迷津,她从哲学层面的辩证统一,到审美层面对“和美”的追求,谈到琵琶的演奏技巧。
“现在不少音乐学习者拘泥于技巧的练习,而缺乏从更宏观的角度来审视和体悟音乐。也许从微观层面上使用的乐器有所不同,但音乐艺术最终要表达的正是人类的情感和体验,这是共通的。”杨靖教授在音乐会上独奏的《春江花月夜》,不仅描绘了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的壮阔景色,更饱含了“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的人生体悟,一场音乐会成为了此次琵琶研修班学员的艺术鉴赏课。
来自江苏的琵琶老师陶冶特地带着家人赶到贵阳参加研修班。她告诉记者,跟随老师学习收获的不仅仅是技艺,更是对这门艺术的体悟。此外,贵阳宜人的气候和贵阳孔学堂古朴的环境也让她和家人度过了一个愉快的假日。
民族音乐需要多样化的传承
中华文明历史长河中,丰富灿烂的民族音乐文化已成为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典型代表和重要组成部分,亦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力量和文化支撑。前不久“一带一路”文艺晚会《千年之约》上演的民乐曲目《碧海雅韵》惊艳了世界观众,与此同时我们也看到越来越多的民乐精品走进了百姓生活,走向了世界舞台。
谈到民乐的传承和保护,沈诚教授认为,首先要认同和尊重我们的民族音乐,客观看待它在世界音乐中的价值,增强文化自信;其次需要思考和探索中国民族音乐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方式。“传承与弘扬民族音乐既不能自大更不能保守,借鉴和融汇西方多元化的音乐形式,走出一条自己的道路。”杨靖教授的学生、90后琵琶专业研究生韩妍则现身说法“学习民乐并不过时,而是一件很潮的事。”她们在学习中也在不断尝试融合现代音乐元素,探索适合当代的音乐表达形式。
此次沈诚教授与杨靖教授在贵阳孔学堂展开文化艺术交流并非首次。2016年冬至夜,他们带领紫禁城室内乐团为贵阳市民演绎了一场“中国民族音乐经典赏析音乐会”,取得了热烈反响。“民族音乐是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部分,是百姓走进传统文化的重要方式。”贵阳贵阳孔学堂文化传播中心党委书记、理事会理事长徐圻表示,贵阳贵阳孔学堂将邀请更多艺术家走进贵阳孔学堂,结合演出、教学、培训等多样化的形式,让民族音乐走进民众,深入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