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
研修交流
经典活动
其他
讲座
研修交流
经典活动
其他
《大学》与人格修养
时 间:8月23日(周日)09:30——11:30
票 价:网络报名
地 点:贵阳孔学堂 主讲人: 欧阳祯人
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教授
孔子儒家思想的六大主要功能
时 间:8月22日(周六)10:00——12:00
票 价:网络报名
地 点:贵阳孔学堂 主讲人: 汤恩佳
香港孔教学院院长、世界儒商联合会会长
体悟逍遥之境—《庄子》寓言解读
时 间:8月16日(周日)09:30——11:30
票 价:网络报名
地 点:贵阳孔学堂 主讲人: 孙敏强
浙江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导
着名吟诵专家
时 间:8月15日(周六)14:00——16:00
票 价:网络报名
地 点:贵阳孔学堂 主讲人: 徐健顺
中央文史馆书画理论委员会委员
中华文化与生态文明论坛
时 间:7月10日、11日14:00—17:00(已结束)
报名电话:0851——3617687 0851——3613818
端午节专题文艺演出
时 间:6月2日(周一)13:30—16:30
报名时间:2014年5月27日——30日(上午:09:30—12:00 下午:13:00——16:30)
报名电话:0851——3617687 0851——3613818(单位、团体报名
包粽子体验活动
时 间:6月2日(周一)13:00—16:00
报名时间:2014年5月27日——30日(上午:09:30—12:00 下午:13:00——16:30)
报名电话:0851——3617687 0851——3613818(单位、团体报名)
道德经说什么
时 间:4月27日(周日)09:30——11:30
票 价:免费索票(已结束)
主讲人:何士光
二O一四"中华婚礼"新人征集
报名时间:2014年5月12日起—8月20日止
报名地点:贵阳贵阳孔学堂管理处社会发展科
外国理事成员考察参观贵阳贵阳孔学堂
时 间:2013年7月
活动意义:感受中国深厚文化底蕴
贵阳成人礼
时 间:5月4日(周日)09:50——11:00
活动地点:贵阳孔学堂礼仪广场
《贵阳市国学教育读本》吟诵培训班
时 间:4月12日(周六)09:50——11:00
活动地点:明伦堂

孔子展览馆开馆仪式
时 间:2014年7月10日
地 址:贵阳市花溪区董家堰贵阳贵阳孔学堂孔子展览馆

《贵阳孔学堂品牌价值研究发展规划》合作邀请函
报名时间:2014年5月31日至2014年6月6日
联系地址:贵阳市花溪区董家堰贵阳贵阳孔学堂管理处
贵阳成人礼
时 间:5月4日(周日)09:50——11:00
活动意义:贵阳孔学堂礼仪广场
情暖重阳·孝满筑城
时 间:013年9月中旬至10月下旬
活动意义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承中华美德
圆梦当感恩圆梦当自强
时 间:7月19日(周日)0930——11:30
票 价:网络报名
地 点:贵阳孔学堂 主讲人: 郑传楼
贵州省农委机关党委副书记
“太和清音”张峰古琴赏析
时 间:7月18日(周六)09:00——11:00
票 价:网络报名
地 点:贵阳孔学堂 主讲人: 张峰
中国琴会理事
“大本”与“达道”
时 间:7月12日(周日)0930——11:30
票 价:网络报名
地 点:贵阳孔学堂 主讲人: 俞荣根
当代中国法学名家
活生生的生活儒学
时 间:7月11日(周六)09:00——11:00
票 价:网络报名
地 点:贵阳孔学堂 主讲人: 黄玉顺
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副院长
中华文化与生态文明论坛
时 间:7月10日、11日14:00—17:00(已结束)
报名电话:0851——3617687 0851——3613818
端午节专题文艺演出
时 间:6月2日(周一)13:30—16:30
报名时间:2014年5月27日——30日(上午:09:30—12:00 下午:13:00——16:30)
报名电话:0851——3617687 0851——3613818(单位、团体报名
包粽子体验活动
时 间:6月2日(周一)13:00—16:00
报名时间:2014年5月27日——30日(上午:09:30—12:00 下午:13:00——16:30)
报名电话:0851——3617687 0851——3613818(单位、团体报名)
道德经说什么
时 间:4月27日(周日)09:30——11:30
票 价:免费索票(已结束)
主讲人:何士光
二O一四"中华婚礼"新人征集
报名时间:2014年5月12日起—8月20日止
报名地点:贵阳贵阳孔学堂管理处社会发展科
外国理事成员考察参观贵阳贵阳孔学堂
时 间:2013年7月
活动意义:感受中国深厚文化底蕴
贵阳成人礼
时 间:5月4日(周日)09:50——11:00
活动地点:贵阳孔学堂礼仪广场
《贵阳市国学教育读本》吟诵培训班
时 间:4月12日(周六)09:50——11:00
活动地点:明伦堂

孔子展览馆开馆仪式
时 间:2014年7月10日
地 址:贵阳市花溪区董家堰贵阳贵阳孔学堂孔子展览馆

《贵阳孔学堂品牌价值研究发展规划》合作邀请函
报名时间:2014年5月31日至2014年6月6日
联系地址:贵阳市花溪区董家堰贵阳贵阳孔学堂管理处
贵阳成人礼
时 间:5月4日(周日)09:50——11:00
活动意义:贵阳孔学堂礼仪广场
情暖重阳·孝满筑城
时 间:013年9月中旬至10月下旬
活动意义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承中华美德
您当前的位置 : 多彩贵州网  >  贵阳孔学堂网站  >  修国学  >  明伦国学  >  国学沙龙
下雨天古人如何避雨?
2017-08-31 11:09 来源:北京晚报

  仲夏以来,北京下雨频繁。雨水褪去了暑意,带来秋高气爽的惬意。当然,大雨对于上班出行的人来说,还是带来一些小小的麻烦,如何避雨也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

  有趣的是,如今人们常用的雨衣、雨伞等避雨工具古已有之,只不过经历了数千年的发展,这些雨具在材质及样式上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这些避雨工具中,蓑衣最为常用。身着蓑衣的渔夫或者农夫成为历代诗文描写的对象,最为人熟知的要数柳宗元的诗:“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除了蓑衣,伞也是有着悠久历史的避雨工具,在宋代,几乎人人用伞,而且伞的材质多种多样。不过,在旧社会,即便是雨伞,在使用时也有严格的使用规定,青绢凉伞和罗绢凉伞不是一般人可以使用。

  资料图

  古代,人们起初用野草裹住身子遮雨,久而久之形成了蓑衣。《诗经·小雅·无羊》:“尔牧来思,何蓑何笠。”记录了当时人们穿蓑衣、戴斗笠的情况。蓑衣由蓑草制成,蓑草的表皮较光滑,雨水不易渗透,又轻易可得,所以在很长一段时期内,人们常在雨天穿蓑衣。历代诗文对此有不少描写。最令人熟知的便是唐代柳宗元的诗:“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随着时代的变迁,制作雨衣的材料有所发展:用丝绢一类纺织品涂上油后做成的雨衣被称作“油衣”、“油帔”。

  古代雨衣还有用粗麻、棕丝等材料制成的。棕丝是棕榈树皮上的一种纤维,经加工整理,也可编织成雨衣,称“棕衣”。唐代韦应物《寄庐山棕衣居士》诗有云:“兀兀山行无处归,山中猛虎识棕衣。”与棕丝类似的材料还有油葵叶,也非常适宜制作雨衣。

  明代后,雨衣的制作日益考究,所用材料也有多种。明代宦官刘若愚《酌中志》就记载了宫廷内臣所穿雨衣:“有斗钵式者,有道袍式加褂者……有红雨衣、彩画蟒龙方补为贴里式者。”当时富贵人家所用的雨衣,则用一种柔软而不渗水的高级玉草编织而成,名为“玉针蓑”。《红楼梦》第45回中,贵公子贾宝玉就穿着这种雨衣。

  我国古代另一种常用的雨具就是伞。先秦时,就已经发明了雨伞,又称为“簦”。《通俗文》中说的“张帛避雨”,即是打开用布帛制作的雨伞来挡雨。

  1980年发现的秦始皇陵彩绘铜车马上带有一柄伞。拉动这个伞柄的机关,就可以不同角度遮蔽阳光。拉动机关还可旋转伞柄或取下伞柄用作一把利矛,而伞也就成了一个巨大的盾。

  北魏时的伞是“便于步行骑马”的油纸伞。汉代发明了纸,这种比丝帛造价更低的原料为油纸伞提供了物质条件。人们在纸上涂以油脂或桐油,使之经久耐用。由于物美价廉、经济实用,油纸伞得以广泛地流传和使用。隋唐五代时期,伞的使用就比较普遍了,除了防雨还用来遮阳。当时已经有人以制伞、售伞为生。宋初陶毂《清异录》卷下就记载道:“江南周则,少贱,以造雨伞为业。”

  宋代刘松年绘制的《斗茶图》中,三人拿着雨伞

  宋代,伞成为了百姓日常生活必备品。除官员外,平民百姓也可使用。那时人们出门,伞是必不可少的行李。行人带伞,或防雨,或遮阳。宋代伞的种类很多,根据吴自牧《梦粱录》一书中的记载,南宋都城临安(今浙江杭州),俨然已是全国的制伞业中心,可生产大小黄罗伞、青凉伞、红绿小伞、方伞、大伞等诸多品种可供顾客挑选。刘松年《斗茶图》四人中有三人随身携带着伞,说明人们出行时,伞是随带物品中必不可少的。

  虽然宋代百姓几乎人人用伞,但其仍有严格的使用规定。叶梦得《石林燕语》记载京城中的士人都是通行使用青绢凉伞。到大中祥符五年(1012年)九月,朝廷规定青绢凉伞惟许亲王、宗室使用,其余阶层的人士禁止使用青绢凉伞。

  资料图

  明清时期伞的品种很多,同时对伞的使用亦有严格的限制。不同的等级使用不同的伞,清代则规定,庶民不得用罗绢凉伞。

  除了遮雨器物外,雨天在外行走还要顾及地下的潮湿泥泞,于是就有了雨鞋。先秦时有一种双层底的鞋,称“舄(xì)”,底层上蜡。当时建筑多是泥地,贵族行礼久立,恐湿气侵下,“故复其下使干腊也”(《释名·释衣服》)。一般劳动人民则是用草编的鞋当作雨鞋。

  先秦时还有一种形似今天日本人所穿的木屐的鞋,底下有双齿,称“屐”。据说是用以“践泥”的,后来也成为雨鞋。它的穿着很方便,只需在布鞋外一套,便可出行。考究一点的,还要匕蜡,称“蜡屐”。如今,一个人有十几双乃至几十双鞋都很正常,但古人不一样,他们对鞋非常珍惜,一到下雨天就把鞋放在家里不穿了。出行几乎都是光着脚,这样可以防雨,但是走在路上又有可能扎脚。于是人们就发明了木屐,防雨的同时还防扎脚。

  原始的木屐有两个齿,相传这种鞋是谢灵运发明的登山用鞋,所以它有一个名字叫“谢公屐”。在登山的时候,把前齿卸去,这样登山就变得非常容易;下山时候则装上前齿,把后跟卸去。这种木屐在史籍上有很多记载。比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就有“脚着谢公屐,身登青云梯”的说法。

  明清时,还有一种钉鞋,鞋底施钉,鞋统、鞋面涂敷桐油,雨天套于常鞋之外穿着,用于避雨。

  (文/额尔瑾)

责任编辑:余小雨
国学沙龙
贵阳孔学堂举行祭孔诞活动
贵阳孔子学堂举行纪念孔子诞辰2564周...【详细
听“红楼人物趣谈”有感
在周六阳光明媚的清晨,漫步在花溪湿...【详细
· 博雅群《论语·公冶长第五》学记
· 记录·朝拜孔子的老人们
· 贵阳孔学堂举行祭孔诞2564周年活动
筑城培训
党员干部培训
教师学生培训
企业职工培训
妇女群众培训
窗口人员培训
广大市民培训
大社区
     中华文化研修园
     阳明大讲坛
     文化社区(中国区)
     文化社区(亚洲区)
     文化社区(欧洲区)
互动空间
        征文投稿
        网络调查
        微发布
        意见箱
关于贵阳孔学堂 投稿分享 留言建议 网站声明 学术刊物 视频中心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