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有132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252个中国历史文化名镇、276个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以及约4700个中国传统古村落。在新时期,历史文化名城该如何得以保护传承?11月23日,中国名城委西南片区会议在重庆合川召开,来自全国的200余名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相关专家学者进行了交流研讨。
“广州拥有2200多年建城史,保留着近现代历史上具有重要文化价值、历史意义的优秀历史建筑。目前我们已完成3批566处历史建筑的挂牌,建筑面积约180万平方米。”广州国土资源和规划委员会名城处处长黎云称,近年来该市重视历史建筑的普查认定工作,“我们在普查的基础上,已建立文化遗产数据库和信息平台。目前还开展了历史建筑保护基础性工作,如通过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对历史建筑进行测绘。未来将逐步建立历史建筑保护档案。”
“历史街区的保护不是消极被动的保护,是与城市特色塑造的发展目标相结合的有效行动。当前历史文脉的保护发展模式正不断优化,传统地段不再依靠‘拆旧建新’来破坏性更新,而是采用历史地段保护性利用的方式,积极推动历史地段、工业老厂有效留存利用。”北京清华同衡规划院遗产研究中心副主任、历史街区学部秘书长张飏认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合理利用正使得城市的老旧历史街区得以复兴。以江苏南京为例,城南历史城区门东示范片区被改造为“一院两馆”(南京书画院、金陵美术馆和老城南记忆馆)公共文化建筑,现日均可吸引4万人次参观游赏。
位于西南一隅的山水之城重庆地域环境独特,遗存类型丰富。“为了传承重庆主城区历史传统风貌,通过厘清城市文脉,重庆提炼出‘明清移民、传统巴渝、开埠建市、抗战时期和西南大区’五大类历史文化传统风貌特征。由此,再划定了28个历史街区和传统风貌区。”重庆市历史文化名城专委会主任委员何智亚透露,当前重庆已启动十八梯、湖广会馆、东水门等5个重点传统风貌街区的保护修缮利用工作。“在传统风貌街区恢复中,我们期望尽可能地提取原有建筑符号,如原有建筑的屋顶、外墙、门窗的造型,以及材料、质感、空间序列等,加上文化创意,在修复后展现出山城风貌特色。”
记者了解到,当前重庆正多措并举全面加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在完善法规体系方面,完成了《重庆市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和《重庆市历史建筑保护与利用管理办法》的立法调研及草案编写。同时,完成了该市43个历史文化名镇、5个历史文化街区、20个传统风貌区、1个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的保护规划编制和报批工作。还完成了十八梯、山城巷及金汤门、人民大礼堂、李子坝、第十兵工厂、北碚老城等9个传统风貌区的控规修改。开展了重庆主城区148个重要传统风貌遗存定位入库及紫线划定工作。对重庆市第一批176处优秀历史建筑进行了调查评定和挂牌。
“中国于1986年正式提出历史街区保护。经过30多年衍育,名城保护的内涵在不断挖深,外延也不断扩大。”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历史文化名城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邱跃告诉记者,保有历史记忆、保存城镇历史的连续性“拆违整治是重要的工作方法,维护维修是长期应用的措施,提高公众保护意识是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