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讲座报名
  • 最新活动
  • 电子微券
  • 精彩专题
  • 报名须知
[报名须知]

报名方式:
1.微信报名:用户需要在微信搜索“贵阳孔学堂”,或手动输入微信号:gyconfucianism,添加并关注“贵阳孔学堂”微信公众号,点击底部菜单“讲座报名”即可进入报名系统(适用于高校学生听课修学分及市民网络报名);
2.现场报名:市民可前往贵阳贵阳孔学堂文化传播中心推广部活动科进行现场报名【详细】

专访龚鹏程:现代茶文化如何从“缺位”变成“到位”?

2017-12-08 02:25 来源:中国日报网
《茶典》

  近日,商务印书馆出版了新书《茶典》,以丰富的内容让爱茶之人在实践茶道的过程中,借助这部《茶典》,更深刻地领悟中国的茶文化。日前记者采访到了为《茶典》手书行草做序的知名学者、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龚鹏程,就中国茶文化发展现状、茶道与现代人之间的“距离”、茶文化中所蕴含的思想和文化精髓等话题进行了解读。

  中国茶文化博大精深,历代爱茶的文人墨客,就种茶、采茶、制茶、选茶、煮茶、品茶及茶器、茶道等各个方面撰写了多部茶学着作。谈及为《茶典》作序的初衷时,龚鹏程表示,《四库全书》卷帙浩繁,但有关茶的,只收了八本书。在中国百余种茶书里只选择了这八本收进《四库全书》,也就可以看出那是茶书经典中之经典,所以将之编成《茶典》。“茶书太多,无暇通览,读此一编,也就够了。”

龚鹏程先生为《茶典》作序

  中国是茶的故乡,中国人饮茶,据说始于神农时代,少说也有4700多年了。直到现在,中国各族同胞还有民以茶代礼的风俗。然而,种茶、饮茶不等于有了茶文化,仅是茶文化形成的前提条件,还必须有文人的参与和文化的内涵,因此,中国茶文化不但包含物质文化层面,还包含深厚的精神文明层次。唐代茶圣陆羽的《茶经》在历史上吹响了中华茶文化的号角。“陆羽编的《茶经》,把文人的趣味,通过怎样品茶、制茶、选用器皿、如何用水等等,把文人清雅的趣味跟茶做了更深的结合,所以我把这种称之为'文人茶'。后来宋元明清文人茶的趋势更是越来越强,成为中国茶的主流。”龚鹏程说。从此茶的精神渗透了宫廷和社会,深入中国的诗词、绘画、书法、宗教、医学。几千年来中国不但积累了大量关于茶叶种植、生产的物质文化、更积累了丰富的有关茶的精神文化。“早期丝绸之路以玉石丝帛为主,但后来要的货品却是茶。当然后来更扩大了,通过海路,经由印度、阿拉伯,我们把茶文化传遍了欧亚。”

  谈到传统茶道和现代人之间距离感,龚鹏程认为,我们现在喝茶虽然仍很普及,可是我们对茶文化并不像古代那么样讲究,跟喝开水一样,并不太强调茶跟文化的关联。“现代人会觉得喝茶就是那么回事,谈茶道有点矫揉造作,或故求高深。看日本人的茶道,都觉得仪式性太强了,看看可以,要是每天这样喝就太累了。这种生活习惯,当然使我们与茶文化有一些距离,这样的距离其实跟现代性是有关系的。现代性要求大量化、快速化、标准化、世俗化,但是喝茶是个人品味非常强的事情。假如我们要发展个人的品味,恰好可以从茶入手,可能是治疗我们现代性症候群一个非常好的切入点。”

  对于如今国内茶文化的现状,龚鹏程难掩担忧之色,多年以来,麻将、扑克几乎成为茶馆的主营,茶道、茶艺却成为茶馆的附属品。“一些新起来的茶馆,虽强调茶文化,其实对文化的挖掘也不够。这些缺位的原因,是我们的急功近利,还有传统文化的断层所造成。”未来怎么样从“缺位”变成“到位”呢?龚鹏程表示,要到位,就要在文化的内涵上加强。茶行业要变成文化产业,还有一段很长的距离,需急起直追。“现在很多中国游客到英国去,反而还要买英国茶带回来,茶成为英国很重要的旅游产品。我们希望将来在全世界各地方也能够重新看到我们中国茶,或者重新了解中国茶深厚的文化内涵,这就需要我们大家共同努力了。”

龚鹏程先生

  对话

  记者:您为《茶典》写序的初衷时什么?

  龚先生:我曾参与出版过文津阁《四库全书》,当时就觉得能利用这整部书的人毕竟有限,其中一部分材料应该重新辑出来,让更多人可以使用它、亲近它、阅读它。所以后来就跟朋友们把其中有关茶的部分摘出来。《四库全书》卷帙浩繁,但有关茶的,只收了八本书。在中国百余种茶书里只选择了这八本收进《四库全书》,也就可以看出那是茶书经典中之经典。所以我们将之编成《茶典》。茶书太多,无暇通览,读此一编,也就够了。编出来以后,我的序,主要就是介绍这套书以及我国茶文化。

  记者:从文化领域来看,“茶”以及“茶文化”在中国的文人墨客中扮演着一个什么样的角色?

  龚先生:中国的茶源远流长。远的,传说是从神农尝百草开始,因为神农尝百草遇到了很多毒,后来通过喝茶,才解了毒。所以茶在我国医书中很早就有了地位。但是一般人日常的饮用,最晚在汉代就已流行。这种日常生活的茶,可称为生活茶或市井茶。到了南北朝期间,文人高士觉得喝茶不能只停留在这种市井流俗的趣味,饮茶文化还要再提升,所以出现了“文人高士茶”。但这时主要是跟道家关系密切,跟神仙思想、求仙炼丹、仙境传说有关,所以我们也可以把它称之为“道家茶”。唐代茶又跟佛教结合起来,寺庙通常都有茶席,迎接各方面到香客游客;僧人也通过喝茶来精进禅修功夫,这种叫“寺院茶”。到了陆羽编《茶经》,则是把文人的趣味,通过怎样品茶、制茶、选用器皿、如何用水等等,把文人清雅的趣味跟茶做了更深的结合,所以我把这种称之为“文人茶”。后来宋元明清文人茶的趋势更是越来越强,成为中国茶的主流。其他市井茶、禅家茶、道家的茶等等也还是有的,不过文人墨客在茶文化中扮演了关键性的角色,相关茶书也以文人茶为大宗。

  记者:从茶马古道到丝绸之路,中国的茶文化源远流长,能否简单介绍一下中国茶文化发展的现状?现在和古代有什么不同?

  龚先生:茶马古道、丝绸之路的茶跟我前面介绍的市井茶、道家茶,禅家茶或文人茶其实都不一样。为什么?因为这是把茶卖到西域、西藏、或国外,饮茶的人很不同,跟在中原地区喝茶的传统截然互异。例如这些地方没有吃蔬菜的习惯,以肉食为主。怎么样消痰化瘀、解腻去脂呢?这就需要靠茶去清血脂肪、降血压。所以在西藏西域,茶是生活的必需品,不可或缺的。从汉代以来,西域西藏都大量从中原买茶,我们则通卖茶,换什么回来呢?一部分是现金,一部分是马匹。所以茶马贸易是对西南西北地区非常非常重要的项目。早期丝绸之路当然以玉石丝帛为主,但后来要的货品却是茶。当然后来更扩大了,通过海路,经由印度、阿拉伯,我们把茶文化传遍了欧亚。

  因为绿茶不耐久存,故他们喝茶主要以重发酵的,或可以保存较久的茶砖、普洱茶、红茶之类。

  总之,茶通过一带一路,影响全世界,中国是全世界的中心。所以把中国翻译成“China”,很多人都说跟茶有密切的关系。

  一般中国人喝茶不太了解这些,只根据这个地区的风俗习惯喝。北方人主要喝花茶,长江中下游一带喝绿茶,福建这一带喝红茶,高原地区喝普洱茶、沱茶、黑茶等可以放置比较久的。根据地区的不同,形成的茶文化也不同。像英国主要喝红茶,而且加上了很多花样,加糖、加奶,跟喝咖啡差不多。本土中国人则不这样喝,也没有下午茶的文化。英国旅游文化,下午茶还要配合糕点,我们并不这样。

  同理,古今也有变化。古代人喝茶常是煎茶(像吃中药的煎药一样,所以说叫煎茶)或煮茶,明朝以后才像现在这样泡茶。像日本喝的抹茶等,跟我们现在也不同。所以如果说我们现在跟古代有什么不同,那么在茶种的选择跟冲泡的方式上就不同了。另外,我们现在喝茶虽然仍很普及,可是我们对茶文化并不像古代那么样讲究,这也是个重大的不同。

  记者:有人说如果追求传统的茶道的话,其实和现代人之间距离感很强,您怎么看待?

  龚先生:传统的茶道跟现代人之间距离感很强,确实!因为现代人喝茶没文化,跟喝开水一样,并不太强调茶跟文化的关联。或者说茶跟文化的关联我们已习焉不察,因太熟悉了,反而没想太多。既不重滋味,也不太晓得这里边有什么太多的文化道理,传统的茶典更是很少人看。这与我们跟传统逐渐疏离有关。陌生人到了一个新地方,会觉得处处新鲜,可是长期待在那里的人,却常默然。这是一种说法。

  第二,传统毕竟已经断裂,现代人距古人喝茶的文化确实已经很远了。例如古人喝茶是很慎重的事,首先对水就有各种各种的讲究,所以《茶经》之外,还有《水经》,品评各地方的水。惠山,叫天下第二泉。那这第一泉、第二泉,水不同,泡出来的茶也就不一样。我们现在对水大抵已不像古人那么讲究了,古人有时候要去一千公里以外挑水回来呢。还有就是不同的茶种、研制,现在一般人也不见得很熟悉。茶还有重要的养生功能,用茶入药的药方有几百种,我们平常喝茶可没想到那么多。总之,因对于喝茶不像古人那样讲究,所以就会觉得喝茶就是那么回事,谈茶道有点矫揉造作,或故求高深。看日本人的茶道,都觉得仪式性太强了,看看可以,要是每天这样喝就太累了。这种生活习惯,当然使我们与茶文化有一些距离,这样的距离其实跟现代性是有关系的。现代性要求大量化、快速化、标准化、世俗化,但是喝茶是个人品味非常强的事情。假如我们要发展个人的品味,恰好可以从茶入手,可能是治疗我们现代性症候群一个非常好的切入点。

  记者:近几年茶产业在国内迅速发展,而茶文化却有点“缺位”,许多茶馆成了麻将馆,更谈不上“文化”了,您认为这种缺位的原因是什么?未来该如何从“缺位”变成“到位”?

  龚先生:第一,近几年茶产业在国内发展迅速,这是很多人的印象。不过从国际上来看,中国的茶产业其实根本就才刚起步。国内各种茶行虽然很多,但营销总量还远远比不上英国寥寥几家公司。所以我们的茶产业还应急起直追。俄罗斯、英国把茶做得各式各样,许多在国内做梦都还没能梦见。现在国内的茶产业不过就是学了台湾的一些东西,加上一部分商人在炒作,比如把普洱茶炒到一斤多少多少钱。茶行业要变成文化产业,还有一段很长的距离,需急起直追。这跟中医一样。现在中医在国内,可是全世界中药卖得最好的却是日本,所以我们还应该努力。

  二,茶文化的缺位,这当然也是事实,很多茶馆变成了麻将馆,一些新起来的茶馆,虽强调茶文化,其实对文化的挖掘也不够。比如很多茶馆挂上了一些字画“茶禅一味”等等,套用日本的语汇;或刻意摆设,老家具、茶经茶罐、长条桌布,就叫“茶席”了。他们根本不知道唐代宋代的茶席是怎么回事。茶禅一味?禅宗寺院中为什么要喝茶?它并不是我们以为的追求一个自在、轻松、潇洒之状态。不是的,禅宗喝茶是为了在禅定功夫上寻求精进,防止你打瞌睡。因僧人打坐时常会昏沉,所以才有喝茶去睡,性质跟基督新教鼓励人喝咖啡类似。现在很多寺院办茶席,都没法恢复古代真正的茶席,变成一一种资产阶级的情调,自命风雅。这都谈不上是文化,或者说只是一套伪文化,旨在赚钱。项庄舞剑,而意在沛公。

  这些缺位的原因,是我们的急功近利,还有传统文化的断层所造成。未来怎么样从缺位变成到位呢?要到位,就要在文化的内涵上加强。

  记者:日韩也有茶道,国内的茶道和日韩有什么不同吗?

  龚先生:日本跟韩国喝茶都是从中国传过去的,因为茶本来就是中国南方原生的,所以说“茶者南方之嘉木也”。从中国的南方慢慢传到北方,青岛附近有崂山茶,再北就不太产茶了。从青岛拉过去,大概到秦岭汉中,再往北就不产茶了。所以韩国的茶与茶文化是中国传过去的,大部分的茶也从中国进口。可是现在韩国喝茶还保留了一些中国早期的趣味,特别是有一些寺庙里面。他们喝茶也还是非常矜慎。

  而日本就更不用说了。从宋代以后,把中国的茶道大量的传播过去,开始植栽茶树、培育茶种,僧人又发展茶禅一味的思想,把喝茶跟他的禅定功夫修养结合在一起。所以说,日本的茶道比较多的是受佛教影响;第二,日本茶道流行的是抹茶。我们现在喝茶是受明朝以后的影响,直接摘采嫩芽,用开水冲泡,他们的茶是要重新处理过,绿茶也比较生。而唐代宋代的饮茶对日本的影响比较大。我们现在喝茶还是明清市井茶的性质,所以不同。

  另外,我们喝茶没有仪式感。因为茶本来就是开门七件事之一,所以日常喝茶跟喝水差不多,缺乏仪式感。这仪式感的消失,会使得我们对生活的处理比较随意,喝茶也强调随性、随意、自在,而其实是随便、放肆。日本人韩国人喝茶比较强调表达对生活的敬意与美感。

  我认为生活中的敬意跟美感确实是应该呼吁重新恢复的。当然追求生活的活泼自在也很重要,所以怎样把这些综合起来,在新时代有所开展,是我们的任务。

  记者:能谈谈在您看来,中国的茶文化中所蕴含的思想和文化精髓吗?

  龚先生:茶文化包括儒道佛与文人,整个文化传统都在茶文化里面,所以第一,茶文化它代表的是一种比较博大的、宽广的文化内容。不同的阶层、不同的人,都可以在茶文化里面找到他的位置,我想这也是中国文化很重要的一个态度,兼容并蓄,广博、宽厚。二,不同时代有不同喝茶的品味,各地区也不一样,喝茶的人也很少说我专喝普洱茶,或专喝白茶,通常我们都试试这个茶,试试那个茶。所以喝茶也当做我们寻找生活乐趣的一种尝试,这也是我们中国人在中国文化中本来也蕴含的这样一个态度和精神。三,茶是我们生活中产生一种条理的。平常喝开水,加了茶以后,这种饮料它不像其他饮料。如喝喝咖啡容易骨质疏松、喝可口可乐这种加糖的饮料或者碳酸饮料,对身体会有一些不良的影响。但是茶它本身是药,可以清热解毒。在日常生活中喝,还可以改善我们的体质。不同的人体质不一样,也可配合和喝不同的茶,所以日常养生跟茶也有密切的关系。再加上茶文化发展中,佛教、道教、文人,蕴含在茶文化之中,在不同程度上反映或者折射了中国文化传统的一些内涵,天人合一、人我合一、沟通人我,这是非常重要的态度。

  本来在中国还有另外一种东西,具有通天人、合人我这样精神的,还有一个就是酒。这是中国人的两大饮品。但是茶与酒到底哪一个比较好,所谓“茶酒优劣论”,也是一个长久的话题。从汉朝以来,大家就讨论不休。时候觉得酒太浓烈了,茶才可让人清醒;有时候觉得茶像好友,可以慢慢清谈,酒像恋人,比较浓烈、激情。敦煌也出现一篇文献,叫《茶酒论》。如果我们说,希腊有酒神文化跟太阳神文化的话,那茶跟酒就代表中国文化的两种个性。诸如此类,对于茶,我们应该有更多的了解。

  记者:您觉得茶文化可以当成一种技艺去培训吗?

  龚先生:现在很多地方都在培训茶艺师,专门教人怎么泡茶,泡茶的时候怎么样做出仪式感来等等。茶当然可以当成一种技艺去培训,也应该有这样的茶艺师。这些茶艺师,不仅是表演,还包括怎么样去植栽、烘焙,因为茶叶需要有一些烘炒的技术,怎么样做茶。不同的茶怎么样植栽,怎么样收采,怎么样培育,怎么样制作,整体流程我觉得是应该可以推广的,确实需要。不止是培养一些人出来做表演,怎么样倒茶,怎么样放点音乐。不止是这样,应该是一个整体的有关茶的技艺的研发和发扬。

  然而,在技艺培训时,不能只是刚刚讲的这些技术,选种、植栽、收采、烘炒、包装等都只是技术。茶文化更该问的是的“道”。我们应该把茶文化当成指导技艺培训或者发展的指南针,如果脱离了茶文化去做技艺培训,那跟其他的农业植栽工匠又有什么不同呢?现在我们的技艺,一方面太强调表演性,一方面又让人觉得脱离了文化,只是单纯的一些技术,所以应该道器合一,这才是未来发展的坦途。

  记者:目前正在践行的“一带一路”国家发展战略,是复兴中华茶文化、振兴中国茶产业,建设中国茶业强国的新的历史机遇。能否给“茶文化走出去”一些建议?

  龚先生:“一带一路”战略就是要走出去。茶本来就是中国走出去的重要产业,且是跟瓷器、丝绸结合在一起的。用瓷器来装茶、煮茶、做茶,在喝茶时需要这杯盘来配合,而丝绸则作为桌上的装饰,或茶席上的布置等。还都是中国文化的重要载体。然而现在我们的茶产业已经像我们的瓷器和丝绸一样,做不过很多国家了。欧洲很多国家,包括日本,丝、瓷跟茶产业都比我们现在好,所以,急起直追!我们过去有很好的传统,应该对传统做更多的挖掘,然后创造出更好的茶种,做出更好的茶,在国际推广上让大家对中国茶产生新的敬意,这样我们的茶文化才能够发展出去,重新影响全世界。现在很多中国游客到英国去,反而还要买英国茶带回来,茶成为英国很重要的旅游产品。我们希望将来在全世界各地方也能够重新看到我们中国茶,或者重新了解中国茶深厚的文化内涵,这就需要我们大家共同努力了。

作者:

编辑:余小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