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消息,经过半年多时间的发掘,江西省永丰县恩江古城址考古工作目前已取得阶段性重要成果。专家们认为,这一古城址是江西迄今发掘出的规模最大、保存最好、结构清晰、出土文物较丰富的明清古县城城址。
据了解,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去年11月至今年6月,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与永丰县博物馆联合组队,对恩江古城址进行了调查和勘探,发掘总面积达1850平方米。
发掘显示,永丰恩江古城址区域自唐、宋以来就有人类居住。文献记载,南宋绍兴七年(1137年)即建有土城;最晚自明嘉靖年间就大规模建造砖城,长度约3000余米;清代乾隆与道光年间对城址有大规模维修,一直沿用至民国时期。
考古证实,恩江古城址平面呈不规则葫芦形,占地总面积约55万平方米。恩江古城城墙墙体宽3.6至4.2米、残高1至4米不等。结构采用两侧砌砖挟抱方式,中间夯土砌筑。考古发现有八座城门。城门采用券拱门洞,门宽3.2米、门洞进深8米,门洞上方建有门楼。西门、东门设有瓮城,并在瓮城铺砌有小卵石路面连接城内外。城内道路系统特征明显。城内主干道路与城门相通,并有道路沿城墙环绕,道路路面宽约1至1.6米,由碎砖与小卵石混合铺砌,紧密坚实;道路两侧砌有排水明沟或暗沟。城内侧发现有水井、天井、排水沟、房基等建筑遗迹。
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徐长青表示,永丰恩江古城址的发掘具有较重大的考古价值、历史价值和社会价值。它不但是江西明代大规模造城的历史见证,还是城墙建造发展到高峰时期的实例,也是古代城邑形制的重要实物标本。城址集形制独特、体量巨大、融自然地貌于一体,凝聚了丰厚的遗产底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