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讲座报名
  • 最新活动
  • 电子微券
  • 精彩专题
  • 报名须知
[报名须知]

报名方式:
1.微信报名:用户需要在微信搜索“贵阳孔学堂”,或手动输入微信号:gyconfucianism,添加并关注“贵阳孔学堂”微信公众号,点击底部菜单“讲座报名”即可进入报名系统(适用于高校学生听课修学分及市民网络报名);
2.现场报名:市民可前往贵阳贵阳孔学堂文化传播中心推广部活动科进行现场报名【详细】

中国传统医学理论:通则不痛 痛则不通

2017-01-23 01:05 来源:光明日报

  【光明论坛·温故】2016年11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亚太经合组织第二十四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第一阶段会议上的发言中指出:“坚定不移破解区域互联互通瓶颈。中医讲,‘通则不痛,痛则不通’。互联互通让亚太经济血脉更加通畅。我们要深入落实北京会议通过的10年期互联互通蓝图,采取更多集体和自主行动,促进基础设施、规章制度、人员交流互联互通。”

  “通则不痛,痛则不通”是句中医俗语,意思是说如果气血畅通就不会疼痛,如果疼痛就说明气血不通,源自中医经典《黄帝内经·素问·举痛论》:“经脉流行不止、环周不休,寒气入经而稽迟……客于脉中则气不通,故卒然而痛。”人身经脉中的气血,是周流全身,循环不息的,一旦寒气侵入经脉,经血就会凝滞不通……脉气不畅通,就会突然作痛。最早明确提出“通则不痛,痛则不通”的是明代李中梓,他在《医宗必读·心腹诸痛》中说:“近世治痛有以诸痛属实,痛无补法者;有以通则不痛,痛则不通者;有以痛随利减者,互相传授,以为不易之法。”中医“通”的思想源于《周易》等早期经典。《周易》六十四卦中有泰卦和否卦,泰卦之所以吉就是因为“天地交而万物通也”,否卦之所以凶就是因为“天地不交而万物不通也”。所以《周易》倡导“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中医讲的“通”原本指气血的通畅,而气血运行的通道叫经络,所以“通”也就是经络通畅。所谓经络,包括经脉和络脉两部分,其中纵行的干线称为经脉,由经脉分出网络全身各个部位的分支称为络脉。经脉以十二正经、奇经八脉为主,络脉以十五络脉为主。经络内连五脏六腑、外连四肢百骸,纵横交贯,遍布全身,将人体内外、脏腑、肢节联系在一起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构成人体功能的调控系统。《黄帝内经·灵枢》有两个着名的定义,“经脉者,所以能决死生、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经脉者,所以行血气而营阴阳、濡筋骨、利关节者也。”说明经脉的作用是决定生死、诊治百病、调理虚实、运行气血、营养阴阳、濡润筋骨、滑利关节。这个联系脏腑和体表及全身各组织的通道,是通过运行气血来调控的,人体气血的运行沿着经络循环无端。这个生命通道“不可不通”,一定要保持通畅。一旦不通畅,就会发生病变。一旦病变,就要想法疏通。如果经络堵塞了、不通了,就会出现气滞血瘀或者气血虚弱的现象,这样五脏六腑不能得到濡养,生理功能不能正常发挥,疾病就会乘虚而入。

  “百病生于气也”,诸痛皆因于气。气与血相辅相成,气滞则血瘀。气血不通可以引起胀痛、刺痛、酸痛、窜痛、冷痛、灼热痛等多种疼痛。可见“不通”是疼痛乃至百病的根本原因。中医对疼痛等各种疾病进行治疗与康复的基本原则就是疏通经络,使气血运行通畅。经络气血只有通畅,气血所流经的五脏六腑才能受到濡养,脏腑功能才能正常发挥,从而抵御外邪,达到阴阳平衡,身体健康。

  以上是从治病角度分析了“通”和“痛”的关系,其实中医的理论不仅可以治病,而且可以治人、治国。由《黄帝内经》奠定的中医学,蕴含着中国先贤们伟大的哲学智慧,构建了治病、治人、治国的有机体系,这就是所谓的“上医治国,中医治人,下医治病”。治病、治人、治国的核心观念之一就是“通”。

  从治人角度看,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一个人不可能不和他人沟通,一个不善于沟通交流的人,他的生活一定是枯燥而又黯淡无光的,与别人之间一定会产生各种矛盾、不和谐、不愉快。相反,一个善于并经常跟他人沟通交流的人,善于与他人分享成功喜悦,善于与他人倾诉失败痛苦,那他一定是快乐的,人与人之间是和谐的,生活是多姿多彩的。同样,一个国家的体制机制也要理顺、畅通,不能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就国与国的关系而言,也要互联互通,摒弃逐利争霸的旧模式,走以制度、规则来协调关系和利益的新道路。

  原标题:通则不痛 痛则不通

 (作者系北京中医药大学国学院院长、教授 张其成)

作者:张其成

编辑:余小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