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讲座报名
  • 最新活动
  • 电子微券
  • 精彩专题
  • 报名须知
[报名须知]

报名方式:
1.微信报名:用户需要在微信搜索“贵阳孔学堂”,或手动输入微信号:gyconfucianism,添加并关注“贵阳孔学堂”微信公众号,点击底部菜单“讲座报名”即可进入报名系统(适用于高校学生听课修学分及市民网络报名);
2.现场报名:市民可前往贵阳贵阳孔学堂文化传播中心推广部活动科进行现场报名【详细】

古琴家丁承运一家三口在贵阳孔学堂演绎“琴瑟和鸣”

2017-08-08 07:56 来源:贵阳孔学堂网

  本网讯(记者 田钰琳)《诗经》有云:“窈窕淑女,琴瑟友之”、“琴瑟在御,莫不静好”。古来往往是琴瑟并称。而“士无故不撤琴瑟”,更说明了琴与瑟是君子修身之必备。但遗憾的是,瑟的调弦及演奏方法在唐代便以失传。所以千年之间,听得古琴声,未闻古瑟响,“琴瑟和鸣”似乎已成绝响。

“上古清音﹒弦歌不绝”古琴文化系列讲座之二十二“上古琴瑟与弦歌文化”在贵阳贵阳孔学堂举行

  而幸运的是,我国杰出古琴演奏家、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古琴艺术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武汉音乐学院丁承运教授通过古文献研究和对出土文物的直接取证,不仅恢复了失传千年的古瑟演奏方法,而且使“琴瑟和鸣”这一中国最古老的乐器合奏形式得以重现。他指出,在德育式微的今天,正需要我们重新认识孔子乐教的意义,以琴瑟为良师益友,重振士之精神,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尽匹夫之责。

  8月5日, “上古清音﹒弦歌不绝”古琴文化系列讲座之二十二“上古琴瑟与弦歌文化”在贵阳贵阳孔学堂举行。丁承运教授携妻子付丽娜及女儿丁霓裳,为广大音乐爱好者带来了一场集演奏、赏析、学术的文化盛宴。

丁承运教授一家三口合奏

  瑟的渊源可能早于琴

  讲座中,丁教授展示了大量出土古瑟的图片,介绍了目前古瑟的考古情况。半个多世纪以来,在湖北、湖南和河南南部出土了春秋战国古瑟一百余张,这些古瑟大多色泽艳丽,结构完整,具有很高的发展水平。而这时期的琴器一共出土了七张,都是半箱式结构,还比较原始的形制。“瑟在春秋时期已基本定型,而琴只在汉代吸收瑟制的优点后实现了成功转型。因此,上古的琴远没有瑟成熟,瑟的来源可能更早于琴。”

丁承运付丽娜夫妇琴瑟和鸣

  在中国上古时期有一个非常引人注目的文化现象,就是文献中几乎所有提到琴或瑟的地方都是琴瑟并称。例如《诗经》中的“我有嘉宾,鼓瑟鼓琴。”更有用“琴瑟和鸣”比喻夫妇情笃和好。2016年,湖北枣阳郭家庙墓地发现了较为完整的,距今2700年前的琴与瑟。“出土文物证明了周代琴瑟和鸣的史实。”丁教授说道。

  讲到“琴瑟和鸣”,丁教授便与自己的夫人,武汉音乐学院作曲系副教授付丽娜为现场观众琴瑟合奏《神人畅》。近年来,丁承运付丽娜夫妇共同研究琴瑟弹奏并出版《琴瑟和鸣》音乐集已成为乐坛佳话。“今日有幸聆听现场版,太惊喜了。”凯里学院老师王小波听说丁教授在贵阳孔学堂开讲座,前一日专程从凯里赶到贵阳。

着名古琴家丁承运

  琴瑟和鸣乃阴阳和谐之道

  《乐记》记载:“清庙之瑟,朱弦而疏越,一唱而三叹,有遗音者矣。”早在周代,瑟便在礼乐文化中占有重要位子,但瑟与琴在当时并未发展成为具有独立艺术个性的乐器,而是作为弦歌的伴奏。所以“琴瑟名曲多为琴歌。”丁教授介绍到。

  瑟与琴主要是用于乐教的道器。孔子讲“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古代蒙童从《诗经》始学,而“诗三百篇,孔子皆弦歌之。”即是说,孔子教诗是教人唱诵,而非朗读。而“歌”,是要鼓瑟弹琴相伴的。“所以孔子的乐教,是从音乐开始,而后‘成于乐’。人格的完善还是要靠音乐。”

武汉音乐学院副教授付丽娜弹瑟

  谈及琴瑟之间的关系,丁教授则以“阴阳”作比,阐释琴瑟的关系。“琴瑟之组合,从其创造理念、制作材料、审美取向、音乐实践,全方位的贯彻了阴阳和谐的思想。”在远古朱襄氏时期,当天有大旱,果实不成,可以作五弦瑟,以来阴气。而舜鼓五弦之琴,以歌南风:“南风之薰兮,以解吾民之愠兮”。则全是一派阳和之气。所以“琴瑟和鸣,隐喻着天地之相交、阴阳之平衡、夫妻之和美、君臣之相守,为阴阳平衡之典范。”

  讲座最后,丁教授与夫人付丽娜及女儿丁霓裳,一家三口合鸣《卿云歌》。拨弦而歌,畅叙幽情,让现场观众赞叹不已。

作者:田钰琳

编辑:余小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