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讲座报名
  • 最新活动
  • 电子微券
  • 精彩专题
  • 报名须知
[报名须知]

报名方式:
1.微信报名:用户需要在微信搜索“贵阳孔学堂”,或手动输入微信号:gyconfucianism,添加并关注“贵阳孔学堂”微信公众号,点击底部菜单“讲座报名”即可进入报名系统(适用于高校学生听课修学分及市民网络报名);
2.现场报名:市民可前往贵阳贵阳孔学堂文化传播中心推广部活动科进行现场报名【详细】

专访吴昕孺:现代诗也会变成古体诗 读懂需孤军深入

2017-11-01 06:19 来源:凤凰国学

  导言:一句“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曾让多少人为之一怔。德国诗人荷尔德林曾说,“人生充满劳绩,然而诗意地栖居于大地之上”,在现实生活中,人们赤裸裸地面对无穷的劳绩、无常的苦难和无边的空虚。但人类灵性之伟大在于,除了现实生活,还有“诗生活”。神一般的诗歌,为我们物质的躯体灌注精气,滋润灵魂,让我们在“人”的意义上得以完整。

  诗歌贯穿人类历史,跨越时空,直击人心,本质上应无古今中外之别。但诗歌的表达却有万态千姿,体裁韵律也随时而变,能否读懂诗人的心,就看你能否找到读诗的钥匙。相比于经典古诗的家喻户晓、广为流传,现代诗的传播反而小众很多,阅读与理解也艰难很多,这是一件颇为奇怪之事。如何才能读懂现代诗?经历过中国传统诗文的浸润,如何才能跳出东方审美定势,去品味西式的古典或现代诗歌之美?今年5月份,知名诗人、文学评论家吴昕孺编着的《心的深处有个宇宙:在现代诗中醒来》,尝试用自己的方式去解开西方现代诗的锁钥,在文坛引起不小的震动。近日,他接受了凤凰网国学频道的独家专访,就如何读懂现代诗、中西方诗歌审美比较等问题,分享了他多年来的诗歌创作与赏鉴心得。

  以下为专访实录:

  《心的深处有个宇宙——在现代诗中醒来》书影

  一、现代诗也会变成古体诗读懂需孤军深入

  凤凰国学:《心的深处有个宇宙》的书名是否来自于费尔南多·佩索阿的“我的心略微大于整个宇宙”这句诗?佩索阿这句诗其实大有中国古人“坐密室如通衢,驭寸心如六马”的意境,这之间存在怎样的共识?但它们毕竟横跨了古今与中西,意蕴有何差异?

  吴昕孺:首先要说明,这个书名不是我取的,我呈交书稿时的书名是《镜花与水月——世界经典现代诗64首赏析》。责任编辑耿会芬改为《世界的诗》,我觉得不错,指向明确,且很大气。但出版社发行部认为,这个书名学究味道稍浓,最后改定为《心的深处有个宇宙——在现代诗中醒来》,这是一个富有诗意的书名,非常契合本书的调性。湖南文艺出版社乃中国诗歌出版重镇,一个细节即可见其底蕴之深。

  书名显然借鉴了佩索阿的名句“我的心略微大于整个宇宙”,但佩索阿这句着眼于“心”,而“心的深处有个宇宙”落脚在“宇宙”。有什么不同呢?着眼于心,是由物象到心象,强调的是想象力,此乃诗歌创作的源泉;落脚在宇宙,是由心象到物象,突出的是理解力,这是诗歌赏析的幽径。这本书,正是我孤军深入诗人的内心深处,探索他们那个“宇宙”的心得体会。

  中国有重“心”的传统,讲究正心诚意,恪守心诚则灵。无论是将佛教改造而成的禅学还是王阳明“龙场悟道”的心学,意思只有一个:直指人心,见性成佛。这和诗歌的生成甚为契合。王氏心学的名言“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即是宇宙在吾心中、心中自有宇宙的诗意表达。“坐密室如通衢,驭寸心如六马”更有动感。心外真无物吗?不是,是心能将万物唤醒,而将万物唤醒就是将自己唤醒。

  资料图

  凤凰国学:您在本书后记中写到,“新诗不可能撇开古典诗歌的传统,而只能从中汲取营养”,并且从具体写作方面来看,您在许多赏析篇章中将中国古诗文与西方现代诗进行对比,起到引导读者理解、体会意境的效果。您同时作为一名古典诗词的热爱者和有三十年新诗写作经历的作者,能否谈谈在如此“打通诗歌时空”过程中的体会和经验?从诗人的视角来看,您怎样梳理或理解中国传统诗文的传播与延续?

  吴昕孺:传统是怎么形成的呢?由于传播。只要传播在继续,传统就会延续。古典诗词在当时都是现代诗。“古诗十九诗”就是汉朝的现代诗,它在继承诗经抒情传统的基础上,脱离了诗经的四言体和《楚辞》的骚体,是我国最早的五言诗。“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这样的诗歌比“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更自由舒展,更情景交融,它有了人物形象,有了叙述场境,诗歌的维度大大地拓展。但这样被后世评价为“一字千金”“可以泣鬼神、动天地”的诗歌,在当时同样不受待见。大家从“古诗十九首”的命名就可以看得出来。称之为“古诗”肯定是后世所为,汉朝的主流文体不是朴素深沉的五言诗,而是华美绮丽的赋体。“古诗十九首”的价值是被后来的读者和文学家们发现的,它才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经典。同理,所有现代诗总有一天也会变成古体诗。从诗歌这个大家庭的角度来说,古诗和新诗不是断裂的,而是相互连接的,传统包含着所有的现代性,而现代性必定是对传统的继承和扬弃。

  即便从技术层面而言,现代诗津津乐道的通感运用、时空转换等所谓先进技法,在古典诗词中并不少见,比如李白的“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唯有鹧鸪飞”,杜甫的“一片花飞减却春,风飘万点正愁人”,贺铸的“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白朴的“人静也,一声吹落江楼月”,无名氏的“夺泥燕口,削铁针头,刮金佛面细搜求,无中觅有”……可见,如果不看形式,诗歌其实是不分古今的,所有杰出、伟大的文学作品都有着永恒的魅力与光辉。

  《诗经》(资料图)

  二、诗歌优秀在于诗人“苦心”我倡导“好诗主义”

  凤凰国学:西晋美男子陆机说,“川阅水以成川,世阅人而为世”。其实许多中国流传下来的传统诗文都具有一种令人慨叹世事、追寻源流的魅力。而德国诗人荷尔德林说,人们“诗意地栖居于大地之上”,也是对人的生命根基与意义的思考。是不是从文学往上溯源,总会找到哲理思辨的支撑,这可被概括为古今世界优秀诗歌的一种共性吗?

  吴昕孺:文学是人类对自身的探索与追问,由心及物,产生于内心的畏惧、疑虑与向往,通过在宇宙万物中找到对应,从而形成观照。在诗人那里,“心”与“物”的确难解难分。一方面,境由心造;另一方面,没有境,心就没有着落。心一旦没有着落,尽管脚踏实地,灵魂还是悬在半空,精神依然一片虚空,人便不成其为人。所以,安妥身心是文学的一个重要目的。荷尔德林那句名言完整的表达是:“人生充满劳绩,然而诗意地栖居于大地之上。”我认为,劳绩和苦难是文学真正的源头,天灾人祸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恚求不得。可是,所有动物都要劳绩,都有这些苦难啊,为什么只有人类才会产生文学呢?这就是人类的高贵、灵秀之所在,因为人类能够诗意地栖居于大地之上。

  我们读到的诗歌和其他文学作品,看上去枝繁叶茂、蓊郁苍翠、花香果实。这一切来自哪里?来自“生活”的树干,来自“命运”的根部。优秀的文学作品总是让我们在欣赏鲜花美果的同时,能触摸那沧桑、壮硕的树干,能窥探那更为隐秘、深远、错综复杂的根部。所以,文学“总会找到哲理思辨的支撑”那是必然的,无论叙事还是抒情,无论诗歌还是小说,它的支撑点一定是诗人和作家对于人生、命运的独到思考,是“苦心孤诣”之处。

  《楚辞》(资料图)

  凤凰国学:仿佛人类的一切都让诗人感动,再经过诗性的语言表述,成就能够触动人心的艺术结晶。那么,您认为一首诗歌若能称得上是一首好诗,是否有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标准,这个标准是什么?

  吴昕孺:我觉得,真正的诗人都是泛神论者,而不是一神论者。诗人不会将自己心中的上帝人格化,反而很可能会将它“物化”。也就是说,诗人应该秉持自然主义,而不是所谓的人本主义。这样,他才会通达。通达就是通天达地,深知上天造物的伟大智慧,领会万物兴衰的自然规律。此一时,彼一时;盛一时,衰一时……人生苦难无穷,唯有处喧嚣之世而心静如水,才可海纳百川;唯有以卑微之躯而满怀敬畏,才能充分展现自己的高贵。

  所以,好诗的标准不纯是技艺上的,也不纯是情感上的,而是一种“综合表现”——从一首诗,我们可以看到诗人对世界和生活的态度,可以看到诗人的胸怀和情怀。我和诗屋的创办人欧阳白是“诗兄弟”,我们共同倡导“好诗主义”,认为诗歌只有唯一的标准,那就是“好”。好像说了等于白说。但,这就是一个态度,一种主张。“好诗主义”非常简单,它希望诗人能回到诗歌上面来,能更沉潜、更专注地思考创作。开展活动,设置奖项,树立流派,开辟山头,都行,但这些顶多只是诗歌的外延部分,如果一个诗人过于在意这些东西,那就是以指为月、舍本逐末了。“好诗主义”是对主义的反讽,是对好诗的召唤,是对诗人的期待,是对诗坛的警醒。

  秋日诗歌(资料图)

  三、“诗教”应是日常行为诗歌让人变得完整

  凤凰国学:作为读者而言,进入诗歌的第一道“门槛”也许应该是怎样欣赏诗、怎样让诗句在自己的内心激发出感悟,并且阅读是极具个性的行为,您认为读者怎样能逐渐做到不依赖于各种导读,自觉地欣赏诗歌?前段时间有一句话广泛流行,“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其实人们对诗意仍有种遥远的向往,在如今网络时代,您认为“诗教”的价值何在?

  吴昕孺:这会是一个很慢的过程。欣赏诗歌,就是测验一个人在这个异常快捷的时代,愿不愿意慢下来。我编着《心的深处有个宇宙——在现代诗中醒来》,就是为了在诗人与读者之间,搭上一座沟通与交流的桥梁。

  有些朋友认为诗歌,尤其是现代诗很难懂。我觉得,其中有两个原因:一个是现代诗的表现方式对于普通读者来说,的确是陌生化的,是一种语感和智性的挑战;另一个原因,就是我们在阅读上往往只喜欢吃肉,不喜欢啃骨头。拿白岩松的话说,就是只“喜欢喜欢”,不“喜欢别扭”。可是,有个真理我想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你不挑战难度,就无法取得突破。写作如此,阅读也是如此。

  《心的深处有个宇宙》精选六十多首世界经典现代诗,逐字、逐句、逐段进行解读,还和古典诗歌以及其他文学作品进行对比,我就是想告诉读者朋友们,欣赏诗歌应该保持一个什么样的态度。一首诗很短,每个字都不要放过,不要囫囵读过去,看不懂,一丢了事,而是先静下心来,敲敲门,再慢慢把门推开,悄悄地走进去,诗歌“房间”里的每一件家具、每一种布置,窗子的位置、式样、颜色,以及透过窗户照进来的光线、传进来的声音……倘若我们能耐心观听,细细体悟,一定会有不一样的感受。

  “诗教”不是课堂,更不是运动,它应当是一种日常行为。有个网站叫“诗生活”,我觉得这个名字特别好,它与“现实生活”互相对应和补充。我们不能没有现实生活,更无需抛弃现实生活,现实正是生活的根基。但如果仅有现实生活,那我们就将赤裸裸地面对无穷的劳绩、无常的苦难和无边的空虚。我们有那样强大的内心力量、有那么广博的精神世界来面对它们吗?

  因此,除了现实生活,我们还应该有“诗生活”,从而构成完整的世界,完整的生活。从这个角度来说,诗歌或许并不是诗人写出来的,它们早已存在、隐藏于世界的各个角落,是诗人通过文字的密码将它们呼唤出来。神一般的诗歌,在我们物质的躯体里灌注精气,滋润灵魂,让我们在“人”的意义上得以完整。

  【专访嘉宾简介】

  吴昕孺,湖南省诗歌学会副会长、书评委员会理事、湖南教育报刊集团编审。有作品被《新华文摘》《读者》《诗选刊》《散文选刊》《杂文选刊》《小说选刊》《中篇小说月报》等转载,入选各种年选、年度排行榜和中学语文试卷。出版有诗集《穿着雨衣的拐角》,长诗《原野》,散文集《声音的花朵》,随笔集《心的深处有个宇宙》《文坛边上》,小说集《天堂的纳税人》、长篇小说《高中的疼痛》《千年之痒》等。

作者:吴昕孺 丁梦钰

编辑:余小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