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讲座报名
  • 最新活动
  • 电子微券
  • 精彩专题
  • 报名须知
[报名须知]

报名方式:
1.微信报名:用户需要在微信搜索“贵阳孔学堂”,或手动输入微信号:gyconfucianism,添加并关注“贵阳孔学堂”微信公众号,点击底部菜单“讲座报名”即可进入报名系统(适用于高校学生听课修学分及市民网络报名);
2.现场报名:市民可前往贵阳贵阳孔学堂文化传播中心推广部活动科进行现场报名【详细】

网络文学研究:由表及里 层层深入

2018-03-20 03:14 来源:光明日报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2018年第1期刊发西南大学文学院副教授黎杨全署名文章《虚拟体验与文学想象——中国网络文学新论》。作者认为,西方网络文学聚焦于“革新性”最突出的那些方面,而忽视也缺少绝大多数普通网民的文学写作。与之相比,中国网络文学中普通网民文学生产的繁荣是世界上少有的现象,从而提供了足够丰富的此类文学现象与文学现实。中国网络文学的不可取代,更在于这些普通网民生产的海量作品,以及背后折射的文学想象与生存体验。这在一定程度上呈现了网络社会来临后人类文化文学的走向、变迁与症候,因此在世界范围内具有独特价值。具体来说,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表现:第一,它折射了现代人的虚拟生存体验,展示了人机关系、人类在网络时代的命运与精神症候。这些虚拟生存体验,正是网络带来的不同于传统社会的部分“新现实”。

  新媒介的出现,深刻改写与重塑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交往方式与精神体验。种种日常与非日常的交汇、时空穿越、化身生活、虚拟交往……构成现代人活跃驳杂的日常体验与生活想象,网络文学在一定程度上曲折折射了这些“新现实”。第二,中国网络文学呈现了一些源自网络或带有网络印记的写法,展现了网络时代诡奇丰富的文学想象。数字时代现实与虚拟的混杂生活状况,驱使写手不自觉采用那种把日常与非日常、现实与幻想、学院与江湖统摄在一起的架空式描写,而且也只有通过这种描写,我们才能透过俗套情节的背后看到那些“新现实”。第三,中国网络文学的上述特质也启发了研究网络时代的文学,特别是大众文学的新思路与新模式。在观念上,学界必须改变那种认为只有超文本、多媒体作品与网络才是“血肉”联系、才是“真正的”网络文学的理论观点。其实,渗透了网络“存在无意识”的线上原创作品与互联网同样是“血肉”联系,同样是“真正的”网络文学。必须重视并深入揭示它们与网络社会的内在联系。不能按传统大众文学的固有观念——即将其仅仅视为幼稚轻率的文字垃圾——去理解网络文学,而应将其看作一个表层主题与深层意蕴可能存在分裂的“双层体”。与此相应的是,在研究方法上应采取一种网络时代的“症候阅读法”,尝试从表层进入深层,从枝蔓的俗套情节、从字里行间去捕捉背后潜在的“沉默的”网络“存在无意识”。从研究素养来说,研究者需谙熟网络文化并拥有持久的网络生活经验,否则只能在网络文学的表层与外围不断打转,很难获得真正的突破。

  同时,作者认为,中国网络文学呈现出一定的世界性与独特价值,但对此也不能过于拔高。总体而言,中国网络文学尚有诸多不足,具体表现在:写手游戏化的写作态度与写作伦理的淡薄,一味迎合读者而造成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偏颇,现实生活经验与文学储备缺乏,对人性、人类命运等宏大主题少有关注,网络连载机制的随写随发带来写作的随意与文本结构的混乱,商业写作的模式化与始终如一的欢乐叙事严重伤害了文学价值,生存体验的开掘与艺术想象的生成受到妨碍。

作者:

编辑:余小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