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7日下午,20余名贵州文史专家见证贵州民族大学与贵州历史文献研究会签订框架合作协议,并与贵州民族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及图书馆专家、馆员汇聚一堂,就“贵州历史文献整理与研究”召开座谈会。
会上,专家学者们围绕贵州历史文献整理与研究的现状及未来展开探讨,纷纷就各自己在文献整理、研究工作中的经验、以及发现的问题提出意见与建议。
贵州文史研究馆馆长、贵州文库总纂、贵州历史文献研究会理事长顾久:普查、收集、修复、缮藏是古籍整理的几个主要方面。大家还应该带着感情真诚的去做这件事,并考虑将古籍资料编入教材,让孩子们从小接触古籍信息,这样便可以让历史文化传承、延续。同时,做好专题研究、乡土人物研究、建立数据库登工作也要陆续开展。
贵州省文史研究馆馆员、贵州历史文献研究会顾问黄万机:历史文献工作首先要做好“收集”与“整理”,其次才是“研究”。贵州有很多古籍,可惜许多已经丢失,希望相关工作者通过各种方式收集整理历史文献资料,为弘扬贵州文化起到更大作用。
贵州省文史研究馆馆员、贵州历史文献研究会顾问张新民:古籍整理、修复工作需要做好普查摸底工作,弄清楚我省到底有多少古籍,对其进行梳理、分类,在做好保护工作的前提下,有规划的进行修缮、编撰。
贵州民族大学教授、贵州省文史研究馆馆员李华年:古籍修复是一件好事,更是一件具有历史意义的事。外省曾发生过许多对历史文献收集再编的笑谈,比如错误解读、错误断句。贵州就要吸取别人的教训,在细节上尽量准确、完整,尤其在点校工作上不得有一丝马虎,把好事办好。
贵州省文史研究馆特聘研究员、贵州历史文献研究会副理事长李连昌:贵州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如:红色文化、抗战文化,土司文化……并留下了大量的书籍、着作值得大家好好整理,贵州民族大学与贵州历史文献研究会成立合作关系开扩了今后历史文献收集整理的前景,大家的工作任重道远。
贵州省文史研究馆馆员、贵州历史文献研究会常务理事庞思纯:贵州作为“移民大省”,却没有一部完整的书籍记录贵州移民历史,建议大家今后加强这方面的历史研究。今天,我们“文史”走进了校园,不妨通过专家带领学生做田野调查,增加学生的研究经验,还能为他们为以后从事学术研究起到很大帮助。
贵州省民族古籍整理办公室主任吴沛常:贵州作为一个多民族省份,民族古籍是支撑贵州历史古籍的重要部分,建议加强完成贵州省少数民族古籍普查工作,建立贵州民族古籍数据库,便于今后将研究成果与公众展示。
贵州大学中国文化书院教授马国君:贵州的历史文献梳理不能仅仅局限于“方志”或“乡土文献”,还需要扩大范围。同时,贵州文献研究一定要做出贵州人的“文化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