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讲座报名
  • 最新活动
  • 电子微券
  • 精彩专题
  • 报名须知
[报名须知]

报名方式:
1.微信报名:用户需要在微信搜索“贵阳孔学堂”,或手动输入微信号:gyconfucianism,添加并关注“贵阳孔学堂”微信公众号,点击底部菜单“讲座报名”即可进入报名系统(适用于高校学生听课修学分及市民网络报名);
2.现场报名:市民可前往贵阳贵阳孔学堂文化传播中心推广部活动科进行现场报名【详细】

今天,我们如何描述敦煌

2018-09-30 11:06 来源:光明日报

  敦煌从不缺少过路人。穿越绵延千里的河西走廊,在鸣沙山与玉门关之间流连的,有张骞、玄奘,有知名的探险者和无名的羁旅人。他们带着不同的使命,携带着东西货物,经过古丝绸之路上的“咽喉锁钥”之地。但直到一百多年前,敦煌还是斯坦因口中“被世界忘却的地方”。

  今天的敦煌已是许多人的目的地。每个来到敦煌的人都在思考——如何理解敦煌,如何描述敦煌?有人来到敦煌,在莫高窟里寻找传说,或在壁画前琢磨色谱,或研究壁画里的乐器、学习飞天的舞姿。

  9月27日至28日,第三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召开,来自中外的众多学者、艺术家、文创产业从业者会聚于敦煌,在他们的创作下,数千年的敦煌走进了音乐、画作、服饰、剧目里,走进互联网,走入数字科技。

  穿上“敦煌四色”,听一曲敦煌乐音

  沙漠是敦煌的底色,莫高窟为这座沙漠之城镀上了千年的光彩。这光彩在今天已可以“穿在身上”——青绿来自莫高窟九色鹿,土红代表盛唐气象,土黄如大漠孤烟,褐黑则表达着密教的玄秘。

  9月26日晚,北京服装学院的模特们穿着代表“敦煌四色”的服饰从舞台中央款款走来。盛服鲜丽,红装金钿,在本次文博会上,20套艺术再现服饰和80套创新设计服装亮相。带着当代人的思考和体温,服饰成为敦煌文化外化表达的绝佳载体。

敦煌文博会主题演出现场 光明日报记者 刘宇航摄

  87岁高龄的敦煌艺术研究专家、艺术设计教育家常沙娜说:“看到这些模特走出来,就像看到供养人从壁画上走出来一样。”

  据了解,本次参加展演的100套服饰全部由敦煌服饰文化研究暨创新设计中心研究、设计和制作。在该中心主任、北京服装学院前院长刘元风教授的带领下,设计制作团队选择了敦煌石窟历代壁画中具有典型特征的20身世俗供养人画像作为参考,佐以历史文献考证和服饰纺织品文物对比研究,艺术再现了敦煌历代服饰在造型、纹样、色彩等方面的艺术面貌和独特魅力。

  莫高窟第285窟南壁上绘有飞天擎箜篌的画面,盛行于唐代的乐器“箜篌”在14世纪后便逐渐消失在历史长河中。当时的乐工不会想到,是莫高窟留下了关于箜篌的记忆,让今天的人们得以再度聆听到李贺笔下“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的箜篌乐音。

  玉笛飞声、琵琶反弹、箜篌常鸣,敦煌壁画共刻画了来自中原与西域的4000多件乐器图像,其中琵琶就出现了700余次。此次文博会首次集中展示了敦煌壁画中弹拨、拉弦、打击、吹奏四大类乐器97种、245件(套)。这些仿制乐器由敦煌研究院壁画乐器研究专家郑汝中设计、甘肃省文化产业发展集团与敦煌研究院合作开发。

  让世界遇见今日敦煌

  在文博会展厅,记者看到一个特别的展览“到世界找敦煌——敦煌流散海外精品文物复制展”。该展览复制了英国不列颠博物馆、法国吉美博物馆、纽约大都会博物馆、日本民间收藏机构的敦煌经卷、绢画等各类文物。

  20世纪初,盗宝者纷至沓来,致使藏经洞珍宝流散国外,至今难以聚首。陈寅恪曾痛心描述:“敦煌者,吾国学术之伤心地也。”

  1941年,张大千带着卖画与借来的旅费,从北京飞至兰州,再从兰州赶往敦煌。他先后乘坐了货车、马车,前后用了一个月时间抵达敦煌。一年之后,常书鸿带着第一批研究人员一路颠簸向西,来到了敦煌,拉开了敦煌研究的序幕,敦煌就此向世人掀开了神秘的面纱。

  “创新中最大的阻碍,就是北京到敦煌的飞机太少了!”俄罗斯列宾美术学院院长米哈伊洛夫斯基·西蒙也是一个对敦煌心向往之的人,说完这句话后他便豪爽地大笑起来,玩笑中满是对敦煌文化的赞赏。

敦煌文博会上展出的敦煌壁画仿制乐器 光明日报记者 刘宇航摄

  今年5月,俄罗斯列宾美术学院的18位艺术家受邀来到敦煌,历时三个月创作了100幅以敦煌题材和敦煌元素为主要内容的美术作品,对敦煌文化进行了一次“俄罗斯表达”,汇集这一成果的展览——“俄罗斯画家画敦煌”也在此次文博会期间展出。

  据甘肃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陈青介绍,本届文博会秉承“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以“展现丝路风采,促进人文交流,让世界更加和谐美好”为主题,近100个国家和地区及国际组织的代表,1000名左右的国内外嘉宾出席了会议。

  “我们接到了一个光荣的任务:来到敦煌,把敦煌的历史镌刻在音乐和绘画作品中。”9月27日,兰州交响乐团首次公演了由俄罗斯作曲家维克多·布列沙克创作的交响组曲《丝绸之路·敦煌》。俄罗斯安德烈耶夫国立交响乐团团长米金娜·娜塔莉亚说,《丝绸之路·敦煌》力图用音乐来呈现莫高窟壁画、古代商队的茫茫征途以及飞速发展的现代铁路等种种意象。“我们音乐美术工作者是丝绸之路上的情感记录者。”

  文化创意产业是“心灵的经济”

  “在大泉河东岸、陈列中心后面,有一处墓园,除了敦煌研究院的职工,很少有外人知道。石碑下面,躺着常书鸿、段文杰、李仁章等十几位为敦煌文物事业作出过杰出贡献的先辈,他们是敦煌事业的奠基者、开拓者。”

  走在敦煌莫高窟景区,打开腾讯智慧景区中的“敦煌莫高窟电子导览”,其中有一处景点标记着“老先生墓地”,点击语音解说,你便可以听到上面这一段叙述。

  “老先生墓地”曾是莫高窟景区中最不引人注意的地方,却是当代敦煌人文精神之所在。腾讯智慧景区产品经理韩朝说,我们将“老先生墓地”加入电子导览中,是希望智慧地图让游客更深入地了解人文的敦煌。

  “互联网+数字科技”为文化遗产保护带来了生机。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理事长励小捷在28日召开的“一带一路”文化创意创新论坛上介绍,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同中国敦煌石窟研究保护基金会、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共同发起了敦煌“数字供养人”项目。通过网络募集资金,用于对莫高窟第55窟进行全面、高精度、高保真的数字化档案采集。

  近年来,腾讯与敦煌研究院展开了一系列合作,通过音乐、动漫、文创等数字创意产品带动腾讯的青年受众关注敦煌文化遗产保护。敦煌研究院、QQ音乐、上海音乐学院联合发起的“古曲新创大赛”,面向年轻创作者,征集并遴选出了一批基于敦煌文化元素创作的优秀音乐作品;腾讯“博物官”运用图像识别技术,结合敦煌研究院的数字化成果,更好地呈现洞窟、壁画相关的讲解内容。

  自2013年“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敦煌这座曾经的丝路明珠,正不断焕发它的光彩。连续三届的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让人文、科技等元素不断汇聚在敦煌。

  “文化创意产业是‘心灵的经济’。”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贾旭东认为,在对传统古文化进行挖掘时,既要避免过度商业化,也要避免过度文化化。创意可以吸引人,深入挖掘文化价值才能留住人。“敦煌作为一个客观的文本,其价值是多面的,涵盖雕塑、绘画、建筑、民俗、宗教,我们每一代人看到它的意义都是不同的。将文化资源转化为文化产品,敦煌开了一个很好的头。”

  敦煌石窟在绵延千年的历史长河中矗立,不断往来的是一代又一代的人群。又见敦煌,人们看到的是历史,带走的是文化与生活。“如何描述敦煌”也可以是“如何描述长城”“如何描述丽江”,它们是传统文化留给当代人的时代命题。

作者:陈雪 宋喜群 刘宇航

编辑:余小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