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中西文化”系列讲座首场开讲 学者徐圻讲述中西人生观差异
“中国人堪称世界上最务实的民族,而西方人则多少有些理想主义。”徐圻教授说道,这种差别,乃是“一元思维”和“二元思维”的差异造成的。西方人的“二元思维”把世界分为了现实世界(不完美有残缺的世界)和理念世界(完美且永恒的世界),因此西方人对终极关怀...【详细】
“中国人堪称世界上最务实的民族,而西方人则多少有些理想主义。”徐圻教授说道,这种差别,乃是“一元思维”和“二元思维”的差异造成的。西方人的“二元思维”把世界分为了现实世界(不完美有残缺的世界)和理念世界(完美且永恒的世界),因此西方人对终极关怀...【详细】
相较于西方早期哲学家多是自然科学家身份,中国早期哲学家则多是文学家和政治家,而这种差异来自于中国人“天人合一”的思维模式和西方人“主客二分”思维模式的不同。值得注意的是,两种不同的思维模式最终决定了两种文化的不同走向,中国文化传统注重...【详细】
“批判”,由于受特殊历史时期的影响,中国人把“批判”理解为揭露、清算、打击、斗争等意思,批判的对象往往指向别人。而西方人则理解为考察、澄清、限定等意,其指向不仅仅指向他人,同时也可以指向批判者本身。“反思”,西方人认为它是一种真正的“内省行为”...【详细】
如何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徐圻教授认为要认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详细】
对于非历史专业的普通读者而言,读历史的主要意义并非为了挖掘历史背后的理性法则,而在于获取历史智慧(非历史真理)。我们宁可把历史看做是多元、偶然、可供人们发挥最大创造力予以构想的事件的总和。因此,把历史当做艺术来欣赏,关注历史英雄、追究事件的多重原因...【详细】
“政治、社会革命容易发生而文化革命很难发生,文化不会因政治、社会的变革而轻易发生改变。”不论是中国还是西方,当社会所提倡的文化已形成了定式,那么文化变革就很难发生,就如“文革”时期,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受到一定程度的冲击,然而它依然被保存并传承,足以证明文化的韧性...【详细】
雅与俗的评价标准具有很强的相对性。同一情况,在不同时间、场合、角度,就有不同的标准。例如宋词源自民间,原本是为酒宴助兴的“宴乐”,是俗文化。但发展至南宋,士大夫们用宋词表达个人抱负、政治诉求和家国忧患,使得宋词成为正统文化,于是“雅”了起来...【详细】
不管是什么精神文化资源,只要有利于国家综合实力的提升和有利于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加强,就都可以成为先进文化的鲜活内容。面对处在全球化形势,对中国影响最大的仍然是西方文化,积极吸取有利的思想文化因素,坚决摒弃一切妨碍发展和创新的旧传统、旧观念...【详细】
“‘天人合一’就是客观环境与人的生存、人的心态、人的力量的相互包容、相互协调的一种宇宙观和价值观”。在古代,贵州被称为“穷山恶水”,然而在历史发展长河中,贵州人并未避开恶劣的自然环境,而是选择合理开发利用,选择与自然协调发展,逐渐与自然相融...【详细】
只要是文明人,就不能没有“底线思维”。“底线思维”即内心里的某种禁忌、恐惧、顾虑等等边界意识。”而人与动物的一大区别,就在于人不可肆无忌惮。这种禁忌之心是非有不可的东西,生命是来之不易的,也是岌岌可危的。当面对天灾和人祸时,生命总是显得极其脆弱和无奈...【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