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反对国际争霸战,《孟子·公孙丑上》记事:孟子说,以武力加仁爱,可以做霸王,霸王必家大国大;以道德加仁爱,可以做慈王,慈王家与国还可以,但不一定大。比较而言,霸王不如慈王。为什么呢?凭武力将别人打服,别人都怕你,口头上说是是是,心里一直在呸呸呸,口服心不服。要将天下人长久压服,这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天下地方太大,霸王也总有鞭长莫及处。相反,宽容、包容别人,让别人自己想通,被你的人格魅力征服,别人就会口服心服。
话是这么说,听进去的不多。被连年战争搞烦了,孟子开始给历史算命,希望后世出个慈王能安定天下。
《孟子·公孙丑下》记事:孟子到山东去,路上碰到充虞。虞问:你跑到山东去干嘛?看你这副什么也没准备的样子!前些天听你说,做人要厚道,不怨天,不尤人。今天你怎么也打算听天由命了?
孟子答:你猜错了!彼一时,此一时嘛!研究历史可以推断出来,五百年内必有王者兴,其人必名贯万世。周公以来,七百多年了,论年数是超过了,但算时势则才刚刚到,做事慢慢来,不要着急!时势没到,你去平定天下,想去找死?!时势一到,平治天下,舍我其谁?!你这个人啊,怎么就看不出我正在为这事做准备呢?
这段对话,铿锵慷慨。留下两句名言垂后:一、其间必有名世者;二、舍我其谁。两千年后,毛泽东在城南书院读到这段话,感奋而起,给去日本留学的罗章龙赠诗:“名世于今五百年,诸公碌碌皆余子。”
三
孟子最恼火的事情,是诸侯王都见利忘义、忘仁弃义,他决定敲打敲打。
《孟子·梁惠王上》开篇,梁惠王看到孟子老远走过来,当即大声嚷道:啊呀!老头子!你不远千里跑来免费教育我,能给我带来什么看得见摸得着的好处吗?孟子撇嘴说:大王!你能不能不开口好处闭口钱?!对你来说,有仁义就够了!
梁惠王鼓大眼睛问,仁义是什么东西?孟子说:无价之宝。你要知道,利是万恶之源。小利伤身,大利要命。比方说,诸侯想利,会计划抢天子座位;大夫念利,会谋划杀诸侯夺国;读书人贪利,会蓄意夺大夫家产。大家都念叨着利,国将不国,家将不家,人将不人。你看是不是这样?
梁惠王一听在理,后背一阵冷一阵热。
与墨子一样,孟子也是得理不饶人的人。但与墨子反对一切文艺晚会、娱乐节目不同,孟子认为这些开心项目可以有。《孟子·梁惠王下》开篇,庄暴跟孟子见面,告诉他一个事情:前几天齐宣王约见面,告诉自己一个秘密,宣王喜欢听流行音乐,请他当面评价,这个爱好到底好不好?
庄暴想了很久,还是不能判断,跑来请孟子帮忙分析。
孟子一听,接口就答:很好啊!我说的。
过了几天,孟子求见齐宣王,开门见山问:我听庄暴说,大王喜欢看舞女、听唱歌,请问有这回事吗?
骤遭此问,齐宣王没有丝毫心理准备,吃了一惊,想这年头消息太快,寡人的隐私你都知道了!当即涨红着脸,吞吞吐吐地说:是有这么回事!但我并不是你想象的那么高大上、喜欢听主旋律歌曲,唉,我这个人品位不高,只喜欢听流行歌曲。
孟子说:原来如此!这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嘛!美声也好、民俗也罢、流行歌曲也行,反正都是音乐,犯不着藏着掩着,这个爱好可以有。
齐宣王原本准备挨训的心放了下来,脸由红转白,又不敢确信,笑嘻嘻地探问,这是什么道理啊?孟先生解释来听听看。
孟子立即抓住机会,条理清晰、逻辑严谨地向齐宣王逐层深入地讲授“与民同乐”的道理。
同类故事在《孟子》中最常见。孟子一生主要精力,基本花在教育各国元首上。主要原因,孟子的政治理想是行王道,希望君主能为人先、德为民范;而各国元首,其人格修养、人品道德,跟今天跑龙套的路人甲差不多。理想很丰满,现实太骨感,结果,教人的孟子与被教的国君都累。
《孟子·梁惠王下》记述了一件更私密的事情。齐宣王见孟子于雪宫。雪宫是齐国的离宫,相当于后花园,是专供贵族唱歌、跳舞、喝酒、打猎的地方。
孟子去到这种地方,国王们先吓一大跳。齐宣王当即惊讶地问:你老先生不是全国人民的道德表率吗?怎么也跟我一样有这种爱好?齐宣王潜意识里,这种下里巴人的地方,自己这种土老帽儿来还差不多,孟子正冠出入,未免让人感觉观念错位。
孟子的回答很到位:与民同乐,乐以天下,忧以天下。贵族的爱好只要符合人之常情,犯不着有罪感,只要恩惠推及群众,让他们也能消费得起,就没什么不好。这句话说白了,就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看来是北宋范仲淹化用了孟子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