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讲座报名
  • 最新活动
  • 电子微券
  • 精彩专题
  • 报名须知
[报名须知]

报名方式:
1.微信报名:用户需要在微信搜索“贵阳孔学堂”,或手动输入微信号:gyconfucianism,添加并关注“贵阳孔学堂”微信公众号,点击底部菜单“讲座报名”即可进入报名系统(适用于高校学生听课修学分及市民网络报名);
2.现场报名:市民可前往贵阳贵阳孔学堂文化传播中心推广部活动科进行现场报名【详细】

寓湘人物: 南宋大理学家真德秀“秀”长沙

2017-09-12 11:23 来源:奉荣梅散文微信号:frmsw66

   南宋大理学家真德秀,作为潭州知府,在长沙任上以“廉仁公勤”四个字约束和激励部下,惠政涉及方方面面,是“真的秀”,“秀真的”!可以想象,“长身广额,容貌如玉”的好官真德秀在长沙出行,敢爱敢恨的真性情长沙市民,也一定会“填塞聚观”的!

  一个周末,在繁华的长沙城南南门口,我在长沙名校长郡中学南门前彷徨,寻访七百多年前西山先生祠的遗迹。

  史载,西山先生祠在天妃宫侧。西湖路人行天桥边,曾是天妃宫的所在,如今成了一家立体停车场,只有两株合抱的樟树,似乎还留存了一点古意。十余年前,我曾来此寻访过天妃宫和文庙的遗址,尚有一间简陋民房,设有香炉,墙上刻着“天妃宫”的字样,门边有对联“大千世界,不二法门”,门内还有“大雄宝殿”几个字,殿宇后侧是一面危墙。

  这座袖珍寺庙,曾在人烟稠密的闹市顽强地静守着方寸香火,供香客进香祈福,祈求百姓最需要的平安、发财和长寿。天妃宫原名玉泉寺,建于明初,清雍正九年(1731)湖广布政使张凤仪主持修缮后,改名天妃宫,玉泉寺已迁建书院南路,有了更大的空间。

  资料图

  西山先生祠故址作为参照物的天妃宫迁走了,也就无法觅得一丝古祠的物质气息。我就像回到七百九十多年前的南宋时代,在南门口的小巷子里穿行,捕捉一丝潭州知府西山先生真德秀的足迹。宋代长沙城市的规模比唐五代更为扩大,其城垣直至清末也没有被超过,城内已打破坊市界限,商业繁荣,人口稠密,蔚然而为“湖湘一大都会”。

  南门口一带旧时曾为长沙府署驻地、潭州州学、学院衙门所在,因此街巷的名字都满是文气,诸如登仁桥、学院巷、西文庙坪巷、学宫门正街、修文街等。而在1938年的“文夕”大火前,南门口古迹甚多,除天妃宫、西山祠外,还有长沙府学宫、学院衙门、韩公祠、韩玄墓等。天妃宫遗址小巷名登仁桥,原名登瀛桥,是通往学院衙门的石桥,就是学士登瀛州之意。拐进登仁桥西侧小巷,即是南墙湾,西行几百米的北侧是学院街,一路摩肩接踵的低矮民房,把巷子的天空挤压成窄窄的一线,窄小的门面都是泡菜、麻辣烫小摊和发廊、服饰店等。

  资料图

  文庙坪小学教室

  我的脚步停留在文庙坪小学门口,惦记着十多年前我曾在校园里见到过的一对石象。高大的梧桐一地落叶,一株石榴树挂满了红红的石榴,一片廋竹长成了与东边紧逼的民房隔离的绿色围墙,一路寻找过去,在后面的教学楼前,见到两尊石象,这是当年长沙府学宫的遗物。石象五六十厘米高,风雨的侵蚀,面目已有些模糊,特别是右边石象的损毁更严重,小象鼻子不见了,左腿也已缺失。

  在院子里,还见到三根长条石块被支撑作凳子,有些年份,像是学宫的遗物,在另一栋教学楼后面还有方的、圆的大大小小七尊麻石柱础一路排行。这些粗大的柱础和长条石,可以想见当年学宫的恢弘气势。这些沾满古代湖湘士子孜孜求学气息的石头,数百年来仍旧被文庙坪小学的学童攀爬、抚摸,用童稚的朗朗书声浸染它们,将几步之遥的红尘市声隔绝在外,也是它们最好的归宿吧。

  资料图

  文庙坪小学的石象

  当望见那翘檐巍耸的牌楼时,就知我寻觅的刻有真德秀的《潭州大成殿记》的文庙坪牌楼到了。高约十米的牌楼,四柱三间重檐,花岗石质,始建于明代,1866年重建,为长沙府学宫遗物,也是“文夕”大火后长沙幸存的为数不多的文物,因为后来陆续建了很多民房,把牌楼夹在中间,才躲过了文革“破四旧”的劫难,幸然留存至今。

  牌坊正门额坊的上刻“道冠古今”,背面是“贤关”,坊柱上雕刻着“二龙戏珠”“狮子绣球”以及麒麟、卷草等图样和纹饰,龙头鱼身吻兽簇拥着中心的葫芦在重檐上兀立,雕琢精细。东侧还有另一块与之相对的“德配天地”花岗岩石坊,大约在上世纪七十年代被毁掉。

  在牌坊广场东侧的文化墙左侧,我终于找到了真德秀的《潭州大成殿记》,这虽是近年新刻,但毕竟是西山先生的文脉,是他遗留湖湘着名的诗文之一。《潭州大成殿记》所描述是久远的宋时学宫重建后恢弘景象:“厚重镇俗如岳之弗摇,清明鉴物如湘之不波”“彻其陪厦,敞为新宫,凡二十有六楹,昔之暗郁,倏焉亢爽”“宫墙外内巍然焕然”“甓旧路,复射圃”……

  资料图

  北宋治平元年(1064),潭州知州吴仲复改庙学为州学,王安石欣然赋诗《潭州新学》相贺,这就是长沙府最早的高等学校。宋代州学曾多次扩修,规模最大的一次是在绍定元年(1228),由知州、资政阁学士曾效序主持。当大成殿修复扩建告成之后,作为前任的真德秀,已是享有盛名的大理学家,为之作记《潭州大成殿记》。

  学宫历经元、明、清,多次遭战火焚毁复修、增建。相邻刻着清代刘弘化的《长沙府修学记》,在墙的右侧镶嵌着“长沙府学宫图”和“长沙府学宫遗址”,学宫图两侧是宋代理学家朱熹的“忠孝廉节”四个大字。“学宫图”再现的是清同治年间学宫的历史风貌。

  有游人一边诵读墙上真德秀的《潭州大成殿记》,一边好奇地问,这姓真的是个什么人物呢?斜靠背椅与街坊喝茶扯闲谈的一位爹爹,随口答道:真德秀是宋朝长沙的知府,很有学问的。

  资料图

  那个长沙爹爹没说错,真德秀是很有学问,他在南宋理学的地位毋庸置疑,他在南宋政治舞台上还真“秀”出了高潮。

  真德秀(1178—1235),是南宋的大理学家、教育家,字景元,号西山,浦城(今属福建)人,庆元五年进士,官至户部尚书、参知政事,逝后被赠为银青光禄大夫。嘉定十五年(1222)真德秀以宝谟阁待制、荆湖南路安抚使知潭州(即长沙),直到嘉定十七年十二月离任。他是南宋继朱熹之后,与魏了翁齐名的朝野声望很高的学者,着述甚丰,有《星沙集志》《西山集》等。真德秀深得理宗皇帝的信任,以侍读身份,讲明理学,打动皇帝的心,使得理学在皇帝的倡导下,获取了正宗地位。

  真德秀在潭州知府任上,在政务、教育、农业等几方面,也真的“秀”出了实绩,让“不服悍”的长沙人服膺。南宋时荆湖南路管辖区域大致为今湖南省除湘西地区之外、洞庭湖以南的所有地域。45岁正值壮年的真德秀在长沙施政,以“律己以廉、抚民以仁、存心以公、莅事以勤”自勉,严守“廉仁公勤”四字,“励僚属”。

  从来官吏与斯民,

  本是同胞一体亲。

  既以脂膏供尔禄,

  须知痛痒切吾身。

  此邦自号唐朝古,

  我辈当如汉吏循。

  今日湘亭一杯酒,

  敢烦散作十分春。

[1]  [2]  下一页  尾页

作者:奉荣梅

编辑:余小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