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记者余小雨)11月10日,贵州省领导干部历史文化第十八期在贵阳贵阳孔学堂开讲,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胡晓明以《中国诗歌智慧与生态文明》为题,讲述中国儒道精神及诗歌的生态体现,为贵州省200余名领导干部深度挖掘了中华传统文化中蕴含的生态智慧。
中国古代生态智慧可应用到生活中
胡晓明援引道家“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等中国古代生态智慧,对反对“迷信”的现象提出质疑,他认为,所谓的“迷信”,只是人在与自然相处的过程中,对大自然心怀感恩、报恩和敬畏的情怀,要科学理性地看待问题。他指出,“高者抑之,下者举之,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们应该从生态建设的核心价值出发,将生态智慧应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共享文明的发展成果。
中国古代诗歌的生态智慧体现在衣食住行上
诗歌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诗人们常常托物言志、寄情于诗。今天的讲座上,胡晓明赋予了诗歌新的意义——蕴含生态文明,生态智慧。“诗歌营造美好世界”,他将李白、白居易等唐代诗人的咏物诗一一罗列并说到。他认为,诗歌,尤其是中国唐诗的生态智慧体现在衣食住行上。
党的十八大以来,“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已经成为全党及全国工作主基调。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历史文化悠久,生态智慧丰厚,胡晓明为贵州领导干部挖掘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的生态智慧,对贵州的生态文明建设具有战略性意义。
据了解,贵州省领导干部历史文化讲座自2016年3月4日开讲以来,已经成功举办十八期,讲座旨在让领导干部认识和把握社会发展规律,提高执政能力;以文养心,提升思想道德修养;以新拓宽,增强战略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