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讲座报名
  • 最新活动
  • 电子微券
  • 精彩专题
  • 报名须知
[报名须知]

报名方式:
1.微信报名:用户需要在微信搜索“贵阳孔学堂”,或手动输入微信号:gyconfucianism,添加并关注“贵阳孔学堂”微信公众号,点击底部菜单“讲座报名”即可进入报名系统(适用于高校学生听课修学分及市民网络报名);
2.现场报名:市民可前往贵阳贵阳孔学堂文化传播中心推广部活动科进行现场报名【详细】

文学侦探:要做语言顽童 不做传统孝子

2017-12-25 05:50 来源:华西都市报

  2017名人堂年度盘点,被提名的9位作家候选人,表现出相当宽的覆盖视野。他们的年龄层多样,从50后到60后、70后、80后,甚至包括30后。既有像流沙河这样的沉潜低调的经典诠释者、诗人学者,也有像刘震云这样有大名望的幽默高手,也有像李佩甫这样一直默默书写中原精神生态因而获茅奖的实力派。此次入选候选人的唯一80后作家双雪涛,是这两年小说界的强劲黑马,“捕故事的高手”已经成为他响亮的头衔。

  年度作家候选4流沙河

  “不少人认为我是从写诗半路转行到训诂学,其实并不是。我很小的时候学书法,就对文字产生了兴趣。我跟文字几乎打了一生的交道,我获得很多精神的快乐,也愿意跟大家分享。”

  固守传统最多只能扮演一个孝子

  年事已高的流沙河,依旧埋首在汉字研究中,孜孜不倦。

  2017年,86岁,出了一本新书《字看我一生》。稿子都是他一笔一画写的,书出版是以手稿影印的稿本形式呈现。全书共109篇,每篇标题为四个字。阴阳精卵,胚胎腜孕,妊娠胞包,生育字娩,啎疾病弃,奶乳孔母……

  12月21日,寒冬的早晨。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拨通了流沙河家中的电话。他声音沙哑细微,但依然保持令人尊敬的风度和礼节,“没得事,我还可以说。”一谈到文学,他的话音显示出精神劲头坚韧昂扬。

  在本届名人堂“年度作家”“年度图书”的推选过程中,多位文学评论家、各界读书达人,都提到了流沙河的《流沙河讲诗经》《字看我一生》。听到记者的转述,沙河先生笑了,“谢谢,真心谢谢读者。现在的我,已经好比是落山的太阳,现在眼睛不好了,喉咙也坏了。但我的读者还一直鼓励着我。”

  在分享自己做训诂、研究文字的心得时,流沙河说,“不少人认为我是从写诗半路转行到训诂学,其实并不是。我很小的时候学书法,就对文字产生了兴趣。12岁第一次接触古汉字,是老师教我们读清代王筠的《字学蒙求》,以后对文字的兴趣更加浓厚。可以说,我跟文字几乎打了一生的交道,我获得很多精神的快乐,也愿意跟大家分享。”

  继承传统文化,同时又能做到中外贯通,如何才能避免妄自尊大的狭隘?从12岁到如今86岁学习汉字、研究汉字、做训诂,研究诗经、庄子、唐诗,跟中国传统文化耳鬓厮磨,打了一生交道的流沙河对此深有体悟。

  他讲了一个故事,“曾经有两个人,同时各自获得十万块砖,被要求各自修自己的建筑物。其中一个人,在自己脚下垒圆圈墙,越垒越高,最终他修成一个没有门没有窗近乎塔的建筑,而且自己被关进去,爬不出来了。另外一个人拿到砖头后,并不着急,先走出去,看看街道上别人是怎么修房子的。他懂得了要开门要留窗。他问别人要了人家的图纸,并以此为蓝本,加上自己的思考和喜好,修了一个既符合传统又有自己特色、有门有窗、可自由出入的房子。听了这个故事,大家都应该明白了吧。我曾经读到余光中先生的一篇文章,大概是说,如果只是固守传统,不懂变通,最多只能扮演一个孝子,给传统送终。我想他的意思是,继承传统的同时,也要注意参考上下古今中外,融会贯通,让传统真正延续起来,在当下活起来。我很认同他的观点。”

  年度作家候选5刘震云

  “当小说的节奏已经很幽默的时候,千万不要再在语言上油嘴滑舌了,反而越质朴越好。”

  当小说节奏已经很幽默不要再在语言上油嘴滑舌

  从最早的《塔铺》,到最新的《吃瓜时代的儿女们》,刘震云用一系列高产佳作为自己说话,成为中国当代文学的重要代表。他的作品名字,如《我叫刘跃进》《我不是潘金莲》,也有渴望借主人公表白、为角色自己代言的意图。他的作品很多是对“说话”的思考。《我不是潘金莲》,讲述一位农村妇女渴望更多人听到自己声音的故事。《一句顶一万句》,干脆把人分成两种——“说得上话的”与“说不上话的”,不同时代的两位男主角,无论出走还是返乡,最终目的,皆是为了找到那个“说得上话的人”。被评审们提名为名人堂年度作家候选人的刘震云,目前正在山区支教,所以未能接受记者的采访。

  根据出版方提供的刘震云在《吃瓜时代的儿女们》新书出版发布会上的发言,可以窥见其创作的些许秘密。

  在《吃瓜时代的儿女们》这本书里,刘震云用幽默的方式讲述深邃的哲学;用简约的方式分析复杂的事物;用朴实的语言搭建奇妙的艺术结构。他并没有使用什么俏皮话。那么幽默何来?刘震云解释说,“我的语言一句是一句,都是特别质朴和老实的话,无非可能是写这个事内部存在的观感和幽默,比这个更幽默的是事情背后的道理可能存在更大的幽默,事物之间的道理和联系可能有第三层的幽默。具体到文学作品中,幽默一般体现在故事的架构和人物的架构上,也就是小说的节奏上。”

  刘震云特别强调,“当小说的节奏已经很幽默的时候,千万不要再在语言上油嘴滑舌了,反而越质朴越好。幽默的结构与质朴的语言,形成一个对比和映照的关系。我的写作刚刚开始,是初学者的状态,这话不是虚伪,仅仅是对于写作,我刚刚咂摸出一些新的滋味。”

  年度作家候选6卢一萍

  “作家是用自己的作品与读者对话、交谈,也是因为读者,作家和作品才有了存在的理由。有大量的文字试图把读者品位引向低俗,所以真正的、有良知的写作者,有时候必须成为战士,也即‘文人与战士的同体’,来抵御那样的文字。”

  做“有良知的写作者”有时候必须成为战士

  卢一萍有着20余年军旅生活经历,曾在帕米尔高原、喀什、乌鲁木齐等地生活。对文学痴心热爱的他1992年开始发表小说。1996年9月考入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他的创作多以中国西北边疆地区和其故乡大巴山为背景,善于用先锋的写作手法表现宏大的主题。作品曾获解放军文艺奖、上海文学奖、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等。

  2017年,卢一萍长篇小说《白山》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共41万字。卢一萍将他27年军旅生活积累,用7年时间精雕细琢而成一部长篇力作。在这部小说中,作者把喀喇昆仑和阿里高原这列“白山”作为虚构文学的背景进行表达,具有浓郁的边疆气质和高原特色,被誉为“雪域边防线百科全书式小说”。与其他军旅题材的小说不一样的是,卢一萍运用了寓言、魔幻的文学手法,对他所思考的事物,呈现出更深刻的表达穿透力。作家蒋蓝在读完这部小说后评价说,“诗意的话语大密度呈现,与一般小说家最为缺失的思辨力,均有锋棱毕露的表达。这是一部关于谎言的寓言,自然让我想起了乔治·奥威尔、扎米亚京、阿达莱等作家。”

  谈到写《白山》的初衷,卢一萍说,“其实很简单,我在新疆生活了20年—那是最美好的年华。这期间印象最深的是在帕米尔高原工作的4年,还有多次到阿里和喀喇昆仑采访的经历。我决定写那段往事,但不想写那种通常所说的军旅小说,我要超越这个题材。”

  当被告知入选2017年名人堂年度作家候选人,卢一萍说,“我在边地写作多年,一直处于文学的边缘,这是一种自认为很好的状态。入选这个奖项,我感觉一下站在了前台,虽然有些不适应,但无疑是写作多年来最大的惊喜。一起进入候选的作家既有我仰慕已久的前辈大家,也有一起写作的朋友。从30后到80后,这是一个非常难得的梯次,显示了文学的生命力,也是写作本身魅力的体现。”

  从事文学创作30年,卢一萍对读者保持很高的敬意,“从最初立誓当作家,到今年刚好是30周年。我的前半生其实也就做了这一件事。作家是为读者写作的,读者是作品最好的评判者。作家是用自己的作品与读者对话、交谈,也是因为读者,作家和作品才有了存在的理由。有大量的文字试图把读者品位引向低俗,所以真正的、有良知的写作者,有时候必须成为战士,也即“文人与战士的同体”,来抵御那样的文字。”

  年度作家候选7李佩甫

  “我希望通过自己的作品,对中原精神糟粕的部分,提供一些批判性的力量,呼唤民族的神性和骨气。点一盏灯,照亮他人,也照亮自己。”

  书写平原精神呼唤民族的神性和骨气

  作为当下中原作家的代表性人物,50后作家李佩甫是一名被低估的实力派作家。几十年来,李佩甫一直深植于中原大地,诉说着他的平原故事。早在2015年,李佩甫的“平原三部曲”之一《生命册》就曾获第九届茅盾文学奖。2017年,在最新长篇小说《平原客》中,李佩甫继续他的“平原”书写。他善于书写平原大地上的荣枯和拔节于其上生命的万般情状,关照人的生活、命运与情感,尤其是对农村、农民倾注了最深的感情。

  接受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采访时,李佩甫分享他的“平原情结”,“每个作家都在努力找到自己的写作方向、写作领地,我的写作领地就是平原,因为我自幼生长在豫中平原。”

  李佩甫对豫中平原这块土地有深刻的认知和复杂的感情,“从历史上来说,豫中平原是最适合人类生存的地方。一马平川、四季分明、平均温度十六七度,土地肥沃。但这块土地也是一块精华与糟粕并存的地方,历史上遗留下来的封建文化的糟粕,带给这片土地的慢毒,容易让人浑然不觉。我希望通过自己的作品,对中原精神糟粕的部分,提供一些批判性的力量,呼唤民族的神性和骨气。点一盏灯,照亮他人,也照亮自己。”

  李佩甫说,每年他都会到豫中平原乡下去走一走,“并不是特意为了写哪一本书,为了搜集素材。就是感受平原的气息,声光色味,捕捉少年时代的回忆。我最喜欢去县里的档案馆查阅当地的县志,顺带获得一些具体的素材,那也挺好。”

  年度作家候选8双雪涛

  “我经常提醒自己,文学评选多少有些偶然,写作者都是一棵树上的李子,谁被光照到,可能有风的原因。”

  写小说的享乐被肯定我多少有点惭愧

  对故土在时间里的流离,人们多多少少都会有感伤。但一流的小说家却可以给这种感伤一个艺术的形式,让人们读了内心晶莹如雪。双雪涛就是这样一个小说家。双雪涛是沈阳人、80后,他的小说素材多是少年时代所观察的东北生活。时代快速而疯狂,人们好奇而健忘。双雪涛用冷峻、短促的语言恢复往昔上世纪90年代的东北。

  小说有很多写法,双雪涛的方法是集中精力近乎白描地写情节、对话、细节,密不透风,少用形容词,但中间却又诗意流淌,避免陷入类型小说的俗套。也许素材来自东北,他的小说里有一股雪天的冷意。2017年8月,双雪涛出版其最新小说集《飞行家》,再度引发文坛瞩目。双雪涛文笔显得又现实又魔幻,让小说有一种奇异的特色:时代的沉重,艺术的轻盈。朴素、冷峻的文字中,透露出一个东北之子对大时代下普通同乡人深深的怜悯。

  被提名“名人堂”年度作家候选人,双雪涛显得非常谦虚,“首先是感到荣幸,之后是惭愧,我之所以写小说是为了享乐,它是我的工作,也是我的乐趣,因为享乐而被肯定多少有点惭愧。我也经常提醒自己,文学评选多少有些偶然,写作者都是一棵树上的李子,谁被光照到,可能有风的原因。”

  年度作家候选9周晓枫

  “散文每一次都需要新的感知、发现和处理。‘修辞立其诚’,不要把散文潜在地当作个人赞美诗,不要把修辞当作给自己镀光的工具。没有什么,比诚实更有力量更震撼人心。”

  散文不一定形散神不散也可以“像VR技术”

  周晓枫堪称写散文的专业户。前些年,散文比较沉寂,写散文只是文人养病或写长篇之后的休息方式,她却在严肃认真地把散文当个事儿写。2017年,她推出的最新散文集《有如候鸟》,发挥出繁复精彩、云谲波诡的巴洛克式修辞和对世间万物细腻的体察与感悟,提供了大量颇具先锋意识的散文文本和真实、新鲜的人生经验。

  文学评论家说,周晓枫是有野心的散文家,她动用全副身心,将小说、诗歌纳入到自己的散文写作来,开拓出更新鲜散文面貌来。或者说,她企图用散文的语言写小说,或者用小说的语言写散文。不是茶余饭后的心情书写,也不是心灵安慰的优雅良言,她的散文锐利、沉着,具有深邃的智性品质。作为她的读者,要想获得作品里的“真经”,非得调动足够对等的智慧才行。

  被提名2017名人堂年度作家候选人,一向谦虚低调的周晓枫高兴而意外,“以散文作者混入小说大咖团,我非常意外。这相当于一个标点符号混进了口号,发音里没我,基本‘不算人数’。”

  周晓枫说,散文每一次都需要新的感知、发现和处理。“修辞立其诚”,不要把散文潜在地当作个人赞美诗,不要把修辞当作给自己镀光的工具。没有什么,比诚实更有力量更震撼人心。

  对于散文内在的律法,她也有独到的见解。“这二三十年,我们看到了曾经的‘散文律法’从禁止到默许乃至纵容的明显松动。散文不再是五脏俱全的麻雀,篇幅变长,不仅意味着字数增加,也带来结构、叙述视角以及意义上的变化可能。原来,散文习惯俯览和纵观,就像地图铺在眼前,写作者通盘布局、全知全能,使用潜在的过去完成时态,来进行描述和总结;现在局面复杂了,就像VR技术,写作者在游戏的迷宫里,呈现给读者逼真的场景带入感。”

作者:张杰

编辑:余小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