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多次引用《周易》名句,如“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凡益之道,与时偕行”“安不忘危,存不忘亡,治不忘乱”,显示出总书记对这一民族经典的熟稔和重视。
《周易》与夏之《连山》、殷之《归藏》并称“三易”,同为三代经典,可惜传世的只有《周易》。《周易》的主体形成于西周初年,所以“周易”之“周”首先指创作年代的“周代”,其次还有“周普”之意。而“周易”之“易”则有“三义”:“变易”“不易”和“简易”。
《周易》成书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流行的说法是“人更三圣,世历三古”。上古之世,伏羲画八卦以象天地万物;中古之世,周文王演八卦为六十四卦,并作卦辞、爻辞;下古之世,孔子作十篇传文诠解经文,阐发《周易》的人文哲理,如鸟之辅翼故称“十翼”。《周易》“经”“传”未必仅是文王、孔子单独所作,而是众多先哲的伟大创造,凝结了“世历三古”的深厚智慧。“易经”与“易传”,是今天我们所见《周易》的两个组成部分。近代以来出土发现的数字卦、马王堆帛书《周易》和清华简涉《易》内容,发前人所未见,其内容亦不出“经”“传”范围。
《周易》与其他书籍的最大不同,在于其特有的卦爻符号系统和象数表达方式,并形成一种专门之学:易学。《庄子·天下篇》概括《易经》主题为“《易》以道阴阳”,而阴阳之道的消息变化则诉诸形象直观的卦爻符号。“—”为阳爻,“--”为阴爻,分别代表阳、阴两种属性和力量。阴阳交合,生成八个三画卦,即八“经卦”:乾,为天、为父;震,为雷、为长男;坎,为水、为中男;艮,为山、为少男;坤,为地、为母;巽,为风、为长女;离,为火、为中女;兑,为泽、为少女。从自然天道看,乾天坤地相交,生成风、雷、山、泽、水、火六种自然物象;从人道看,乾父坤母相合,育出长、中、少三男三女。《周易》通过八卦之“象”,符示宇宙中万物万象和人生诸种事态情态,展示贯穿遍布于天、地、人三才之中的阴阳变化。八“经卦”两两组合,生成六十四个六画卦,称为“重卦”或“别卦”。《周易》六十四卦,分《上经》三十卦、《下经》三十四卦,始于《乾》《坤》,终于《既济》《未济》。易学史上还有其他卦序版本,从多个角度展现宇宙大化流行的时位秩序和人文价值倾向。
《周易》的“经文”和“传文”,依附于卦爻符号系统。《周易》“经文”中,六十四卦各有总论一卦的卦辞,三百八十四爻各有分论每一爻的爻辞。《周易》“传文”解说“经文”,也是诠释卦爻:有总断一卦之义的《彖传》两篇,有以象释卦和以象释爻的《象传》两篇,有总论《易经》大义的《系辞传》两篇,有专论《乾》《坤》两卦的《文言传》一篇,另有《说卦传》《序卦传》《杂卦传》各一篇,此即《易传》七种、十篇。《易传》在总结三代礼乐文明的基础上,充分发掘《易经》的人文内涵,将《周易》由卜筮之书转化为哲理之书、教化之书,真正确立了《周易》民族经典的崇高地位。
《周易》被誉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深刻塑造了中华文明的方方面面。《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从学术角度概括说:“易道广大,无所不包,旁及天文、地理、乐律、兵法、韵学、算术,以逮方外之炉火,皆可援易以为说,而好易者又援以入易,故易说至繁。”除了学术,上至王朝鼎革礼乐政教,下至斗升小民日用行藏,《周易》的影响无处不在。在一定意义上,一部《周易》就是中华文明的“精神现象学”。
《周易》所载,不论是巫史背景的卜筮操作,还是礼乐教化的性命之学,不论是象、数、理、占的内容,还是象数派、义理派的分途,都是“推天道以明人事”“致广大而尽精微”的天人之学。“洁静精微,易教也。”在乾父坤母、天人一体的观念下,中华民族敬畏天道、民胞物与,察时变趋吉避凶、依人文化成天下,参赞天地化育,创造自我命运。“日新之谓盛德,生生之谓易。”生生不息的宇宙、天道性命的贯通,最终都落实在人自身的德行和修养,从而实现自立、自尊、自信、自强。
《周易》的“生生”智慧,也融入中华民族当下和未来的命运。《义勇军进行曲》激昂雄壮的旋律背后,是共和国的忧患惕厉,是中华民族的刚健不屈。在会见第五次全国自强模范暨助残先进集体和个人表彰大会受表彰代表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他们身上的精神就是自强不息精神,就是我们的民族精神、时代精神,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应有之义。”拥有《周易》这样的智慧经典并能身体力行的民族是幸运的,正如《系辞》曰:“自天佑之,吉无不利!”
原标题:群经之首,大道之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