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
不论平地与山尖,
无限风光尽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后,
为谁辛苦为谁甜?
《自遣》
得即高歌失即休,
多愁多恨亦悠悠。
今朝有酒今朝醉,
明日愁来明日愁。
俗话说,男人无丑相。在线装书里,看多了丑女命运多舛并遭讥讽的文字,第一次读到古代男子也因为貌丑而屡遭歧视的,是唐代诗人罗隐(833~910)。套用现代时尚语言,与唐代那些高大富有帅得没天理的“高富帅”比,貌丑贫困潦倒得人神共愤的罗隐,就是晚唐典型的“矮穷挫”了。
罗隐以诗名于天下,尤其长于咏史,被称为唐末“钱塘丑才子”。“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劝君不用分明语,语得分明出转难”……这些诗句,今人仍频频吟诵引用,皆为丑才子罗隐一千多年前所原创。
民间传说中的罗隐,是一位富有传奇色彩的智慧人物,说他济困助贫,机智幽默,出口成谶,怀才不遇,贫困潦倒。在他的家乡杭州富阳,与他有关的“皇帝嘴巴乞丐身”的民间故事就有一百多种版本,而在他的故乡之外以及全国各地,关于他的传说也不少,有一些与其传说相关的名胜古迹。
性格即命运,命运也决定了性格。虽然少年即才智超拔,青年诗名满长安,罗隐却因典型的“矮穷锉”,再加恃才傲物,就落得个“十年恸哭于秦庭,八举吹风于宋野”。无论是时运还是自身性格因素,江东才俊罗隐的命途在晚唐注定一路坎坷。
多所讥讽,以故不中第,虽负文称,然貌古而陋
翻读史书,对罗隐的人品诗品评价,有两种相悖的观点。一种称誉罗隐长于咏史诗、七律之美,并由此称颂其人品高卓、见地不凡,比如《旧五代史》称其“诗名于天下,尤其长于咏史”。但另一种说法,却指称罗隐的诗“荒芜”,是“恶诗”,清人翁方纲在《石洲诗话》中贬损道:“方干、罗隐皆极负诗名,而一望荒芜,实无足采。”
罗隐的为人及诗文,后世见仁见智,是雅俗之争,还是流派门户之见?对于一个寒门子弟,疲命于科考应举,十年八落第,纵是才高八斗,也落魄于四处投书求助,游宦隐居,失意依附。在盛世没落风雨飘摇的晚唐时代,罗隐的人生多舛,既是时代与命运的安排,也是自身的性格决定,正如《唐才子传》所说,“隐恃才忽睨,众颇憎忌”“诗文凡以讥刺为主”“且介僻寡合,不喜军旅”。
罗隐是浙江新城(富阳市新登镇)人,字昭谏,本名横,从27岁起,10年间8次获得荐举赴长安参加省试,但累次落第,便漫游山西、陕西、四川等地,遂有归隐之心,改名隐。
罗隐的祖籍是湖南长沙,这不是传说,是《新登钦贤罗氏宗谱》所载。罗隐的曾祖罗仙(746~813)曾官至福州福唐(今福建福清)县令,于是举家从长沙迁至浙江新城。罗隐父亲罗修古(806~876)曾参加过唐代“开元礼”的考试不中,此时家道已是寒微。罗隐少年即有过人的文学才华,《唐才子传》说他“少英敏,善属文,诗笔尤俊拔,养浩然之气。”
对于这个江东才子的失意科举,也有两种诠释,其一说是因其诗“多所讥讽,以故不中第”,其二是说“虽负文称,然貌古而陋”。第二种说法,一些文献里有出处。
《旧五代史》曾记载了一则罗隐因为貌丑而失芳心的轶事。罗隐的诗名被唐宰相郑畋、李尉赏识,当时郑畋之女也是个貌美的“文艺青年”,常常捧读罗隐的全部诗作,并吟诵不已,郑畋以为他的女儿钦慕罗隐才子。有一天,罗隐拜见宰相大人,郑大小姐便好奇地躲在垂帘后面窥视。可一睹丑才子真容后,就败坏了胃口,从此就将罗隐的诗歌和其人一起屏蔽了。
我倒觉得罗隐因为其诗“多所讥讽,以故不中第”这个原因也还有些靠谱。罗隐机制过人,又喜欢笑闹戏谑,讥讽人事,当然会受到时人的误解和权贵的忌恨。罗隐讥讽的愤世之情,首先源自他贫寒的家世与科举的坎坷。
科考这条看似公平的唯一出路,又是格外艰难的独木桥,对于罗隐来说,实在是一条没有尽头的坎坷路。二十七岁前,罗隐在家乡新城苦读,自大中末至咸通九年(868),历经宣宗、懿宗、僖宗三朝,十年间共八次获得举荐,以“乡贡”的身份赴长安参加省试,但累累榜上无名。
《北梦琐言》记载了罗隐与朝臣韦贻范的过节,说罗隐以才气和傲气着称,时常口无遮拦,自断前程。罗隐有次与韦贻范同船,船夫说:船上有朝廷的官员。罗隐很轻蔑地戏说:那是哪个朝中的官!我就是脚指缝里夹着笔,也可以顶得过他们几个人!
韦贻范曾任龙州刺史,后官拜相位,本是个依恃权臣、桀骜不恭的政治投机家,罗隐那句狂妄的话肯定使他记恨不已,当然会让罗隐狂妄之名传遍朝廷,为罗隐此后的应试和做官设置障碍。黄巢起义被平叛后,光启元年(885),有朝中贤臣向唐僖宗举荐起用罗隐,就是被韦贻范极力阻止了:罗隐若能金榜题名或是被授予官职,他一定会将我们这些朝官视为不名一文的秕糠!
到唐昭宗时,也曾动了念头想把罗隐录用在甲科,早被罗隐讥诮过的某大臣便适时举出罗隐的《华清宫诗》劝止:“也知道德胜尧舜,争奈杨妃解笑何!”说此诗句在称赞唐玄宗的同时也讽刺了他。见罗隐竟敢拿自己百年前的先祖开刀,唐昭宗便立马将罗隐的名字勾掉了。于是《唐才子传》里也给罗隐记下了“隐恃才忽睨,众颇憎忌”贬义一笔。
罗隐落第更直接的原因,其实是晚唐科考的黑暗——干谒权贵、请托受贿、以诗行卷、假手成风等。咸通八年(867)春,罗隐已是第十个科考年头,仍是榜上无名。愤怒出诗人。心如死灰的罗隐,在悲愤中“立言”,编辑自己的杂文为《谗书》五卷,满是抗争与愤激,悲凉凄切,锋芒毕露,思想性与艺术性都很高,被誉为“晚唐文学的一抹灿烂的夕阳”。
罗隐也是个“背时鬼”。大中十四年(860),他在第二次落第后,也效仿盛行于其他举子间的“行卷”和“纳卷”,即编辑自己的诗文写成卷轴,呈送在朝中有一定影响力的官员寻求推荐,并按照规定交纳省卷给主考官。罗隐以他的过人才华获得了人气,还赢得了唐宣宗器重的前丞相、河中节度使令狐绹的鼎力推荐,第三次进士考试时,他的胜算很大,却碰上青睐他的令狐绹因结党营私被新即位的唐懿宗朝臣清算,他又落第了。他后来又结交了宰相郑畋,可只三年郑宰相就去世了,罗隐还是没能成器。罗隐好不容易被中书舍人李尉知遇,李尉任主考官那年,罗隐却因妻子亡故而错过了考试。
任衡阳县主薄,只干了不到半年却被迫离职
罗隐在科考之路上已是末路穷途,加之家境困窘,上有老下有小需担当,特别是因为叛乱朝廷仓促停举,他急于谋求一个职位。这次求职的职位,与他的祖籍湖南有关。
咸通十年(869)冬,曾及第状元的吏部员外郎于环,出任湖南观察使。因为于环曾为罗隐的进士考试广为延誉,窘迫中的罗隐只好写了封《投书湖南于常侍启》,直截了当地请求于环奏授一官或推荐他参加吏部的书判拔萃考试。
次年夏天,罗隐终于如愿被授予衡阳县主薄。罗隐应该是很珍惜这个职位的,但是,他只干了不到半年,却被迫离职。不知道罗隐是否因为耿介憨直的个性,得罪了于常侍的两个部属硖州刺史卢御史和右司张员外,还是他的相貌让他们不舒服,他们竟然认为丑才子罗隐做属县的主薄不合适?这对罗隐来说十分不爽,也使得于环为难。
恰逢当年江南闹饥荒,罗隐家乡吴中一带民不聊生,他就顺势告假归乡。因尚未到领取年薪的日子,囊中羞涩的罗隐连回乡的路费都不够。还是于环出手解困,破例把节度使府的留存之物给付罗隐应急,他才得以携物资赶回富阳救济饥荒的家人。
因为途中在湘北受大风所阻,罗隐所乘的船停泊在洞庭湖与青草湖之间,他便将在湖南所做的文书编次为三卷《湘南应用集》,并自序,叙述自己在湖南的经历。因为“马上军前”的遗失,他编辑的这些文书不过是十分之一二,如今也不存了,只留下一篇两百字的序文。在这篇序文中,罗隐自己揣测被迫离职的原因,是自己无功名出身,从而遭受排挤。这对于落第又急于养家糊口的罗才子来说,无疑是伤口上撒盐。
在终于得以启程离开洞庭湖时,罗隐郑重地给于环写了一封信《谢湖南于常侍启》,一是对于常侍的仁厚再次表示谢意,同时也是表明自己对湖湘之地的不舍之情显见。
一路曲折,罗隐回到故乡富阳,已是咸通十二年(871)的春夏之交。安顿好一家老少后,罗隐再次赶往湖南任职,而几千里的路程,逆水而上,在那个只有舟车或是安步当车的年代,他到得潭州时就是第二年的仲夏了。而疲于奔命的罗隐这才得讯,于环因为受到弟弟于琮的牵连而被贬袁州刺史,他的衡阳主薄一职已落旁人。
继任潭州刺史、湖南团练观察使的是王凝。困于潭州的罗隐只好转而给湖南观察使王凝写了《投湖南王大夫启》。400字的信,字里行间流露的都是谦卑与辛酸,从前的耿介与愤激之气,都被生计所磨灭了。王凝在湖南观察使任上也只一年多,罗隐的求职最后也没有结果,失意的他只好落寞地打道回府。
这段奔走无门的不堪的经历,对于罗隐以后的孤僻性情的加剧,归隐之心滋生,无疑是一个推手。
抑郁愤懑中归江东,投奔杭州刺史钱镠
在《投湖南王大夫启》中,有“前使常侍,遽怜此志,遂以奏官,借俸入于衡阳,专表章于使府”一句,表明罗隐只是挂名衡阳领取俸禄,在潭州为观察使起草文书,也许是有名无实的衡阳县主薄。因此有人怀疑罗隐是居长沙,可能没到过衡阳,但是,纵览《全唐诗》罗隐诗文,其中除了泛指湖湘之地的“敢忘湘江之色”“湘浦离来想数旬”的诗文外,有一些可以直接标示他在衡阳的行踪。
罗隐此番奔赴湖南,心情自然与前行的文人既同又不同,十分复杂,是既心怀憧憬又是锐气尽消,他也留下一些诗文,与他此间的复杂心情契合。
罗隐的《衡阳泊木居士庙下作》,标题即标明他是去过衡阳的:“乌噪残阳草满庭,此中枯木似人形。只应神物长为主,未必浮槎即有灵。八月风波飘不去,四时黍稷荐惟馨。南朝庾信无因赋,牢落祠前水气腥。”罗隐讥讽朽木被神话的无知。
罗隐有不少诗题“耒阳”“湘南”、“郴江”的,这些地名都属湘南。在衡州耒阳,罗隐还留下《经耒阳杜工部墓》一诗:“紫菊馨香覆楚醪,奠君江畔雨萧骚……”在《湘南春日怀古》中,罗隐念及贾谊在长沙为太傅时的松醪酒,杜甫逃难湘江时留下的诗文。《郴江迁客》里,在雾锁郴江、云笼楚驿的驿路上,罗隐怀想屈原怀沙自沉湘江,慨叹迁客的愁苦、驿路的艰难漫长。
罗隐停驻潭州的足痕,与辗转投书求职的心路历程,只能在他与潭州想干的诗句中去寻觅与阅读。 《春中湘中题岳麓寺僧舍》中,罗隐笔下的岳麓寺僧舍,已是危栏远愁。《湘中见进士乔诩》诗中背景是湘江边鱼艇上,与数年不见的故友畅饮贾太傅的松醪酒,一醉方休解春愁。《湘中赠范郧》作于丹桂飘香时,借酒别友,霜风吹折湘妃竹。此外,“洞庭”“苍梧”“湘妃庙”“湘浦”“楚水”等,这些湘地之名,在罗隐的诗中还有不少。
衡阳主薄这段经历,在罗隐的为官经历中很让他铭记,心绪复杂,感恩与悲愤纠结在一起。他落魄无奈离开潭州后,有不少诗文提及那短暂而耿耿于怀的湖湘之行。
十年八次落第,人到中年的失意才子,从38岁到55岁的壮年间便宦游隐居,罗隐初为衡阳县主薄,后隐居池州,再失意淮润。唐僖宗光启三年(887),直到55岁之时,罗隐才中断做了将近30年的科举梦,抑郁愤懑中不得不归江东,投奔年初拜为杭州刺史的钱镠,先后任过钱塘令、镇海军掌书记,升迁为镇海节度判官、授给事中、盐铁发运使.
罗隐的对现实政治是洞察秋毫的,一直对朝廷动荡不安深切忧念。 “矮穷挫”的他,晚年屈心降志性情略改,依附同乡节度使钱鏐,落叶归根,才有了一份安逸和荣光,直到开平四年(910),77岁卒于给事中任。
被王夫之点赞“寓食于偏方,而不为乱首”
罗隐一生作品很多,他的诗很有境界,对人生的认识也很深刻,他初期的失败主要是因为他的狂妄自大,但连年失意受挫,又使得他的诗才朝着另一个讽刺的方向有了大发展。有人说,假如罗隐稍微收敛一些锋芒,恐怕会有更大的作为。历史和人生都无法假设,如果假设成立,那个有才气有傲气的立体丰富的罗隐就不会兀立于晚唐的。
厘清了这位江东才子的凄惶失意人生履历,才能明了他的《自遣》中“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是对他和当时一些有才华而不能报国的志士的无奈心理描述。罗隐的诸多诗句将思想和艺术完美地结合起来,诗艺达到了极高的水平。
罗隐的长相到底有多“丑”?我曾查找到的他的画像,脸部多皱与抬头纹,一脸苦相,五官还周正,却无法查到具体的外貌描绘文字,也不能凭空想象与描述。罗隐可以说是唐代科举和“公务员”录取遭遇“相貌歧视”的典型。在湘南方言中,“丑”不仅仅是指外貌,也用来形容一个人的性格个性。
作为一个有争议历史人物和文学家,机敏谐谑的罗隐,“矮穷锉”的江东丑才子,早年口无遮拦讥刺人事,也是因为一种“丑”的个性,遭遇时人的诸多误解和权贵忌恨,科举及仕途都累累受阻,却留下世代相传的市井闲话和文学佳话。
罗隐在唐末乱世的“实心不忘唐”的忠诚耿介、简傲大义的高标人格,被王夫之在《读史通论》中点赞“寓食于偏方,而不为乱首”,在王夫之看来,一个本来善于诙谐的人,能“危言正色,千古为昭”。
(原文刊发于《创作与评论》2017年11期上半月刊,文字有删节)
*原标题:寓湘人物:罗隐,晚唐典型的“矮穷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