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讲座报名
  • 最新活动
  • 电子微券
  • 精彩专题
  • 报名须知
[报名须知]

报名方式:
1.微信报名:用户需要在微信搜索“贵阳孔学堂”,或手动输入微信号:gyconfucianism,添加并关注“贵阳孔学堂”微信公众号,点击底部菜单“讲座报名”即可进入报名系统(适用于高校学生听课修学分及市民网络报名);
2.现场报名:市民可前往贵阳贵阳孔学堂文化传播中心推广部活动科进行现场报名【详细】

人民日报海外版:网络语言 莫让交流变"尬聊"

2018-10-18 09:43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日前,有调查报告称,现在有将近六成的青少年在日常交流中经常使用网络语言,甚至在一些青少年的作文中也出现了大量网络词汇,比如用“酱紫”替代“这样子”,用“神马”替代“什么”,用“886”替代“拜拜了”,用“尬聊”替代“尴尬的聊天”等。有很多青少年在接受调查时表示,网络语言既幽默好玩又方便沟通。

  众所周知,随着我国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与日益普及,网络门槛越来越低,如今越来越多的青少年通过智能手机、电脑等设备频繁地进行社交、娱乐等,大量网络词语也随之被新一代们创造出来。很多家长表示,孩子们的聊天中充斥着大量莫名其妙的缩写、生造词等,“看不懂,也不知道孩子们为什么乐在其中。”

  实际上,青少年喜欢使用网络语言的原因很简单,主要有“身边的人都在用,沟通方便”“有趣好玩”和“随口可以说出来,不用去记忆”等原因。对此,有专家表示,青少年选择使用网络语言并不一定有思考过程,起因不过是“别人都这么说”。而由于缺乏理性的分辨以及合理的引导,很多孩子甚至滥用网络语言。比如近年来,在网络上常常能看见“吓尿了”“哭晕在厕所”等恶俗词语,网民们用粗暴的语气,故意语出惊人,制造浮夸效果,却被青少年不加分辨地使用。

  由于网络语言对青少年来说是无差别使用的,一旦错用,极易造成沟通误会。若想规范青少年对网络语言的使用,首先要加以科学引导,让孩子能学会在合适的场合使用合适的语言。其次,广大青少年的家长要积极、主动地降低“手机依赖症”,多与孩子进行沟通,了解孩子们的需求。现在有一种不好的现象是,每到吃饭时间,家长和孩子往往一人抱着一个手机,各看各的,缺乏交流,有的家长更是美其名曰“陪孩子写作业”,却捧着手机玩游戏、看视频。家长尚且不能抵御虚拟世界的诱惑,又如何给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

  语言是一种生活方式,我们使用一种语言,就是选择了一种生活方式。对于网络语言,一方面我们要饱含宽容之心,拥抱它、理解它,另一方面我们也要正视恶俗词语对语言文化的伤害,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莫让交流变“尬聊”。

作者:栾雨石

编辑:余小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