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7日,时值中国传统重阳节,贵阳贵阳孔学堂举办“敬老礼”仪式,18个模范家庭参加仪式,经“敬菊花茶”、“奉重阳糕”、“送家书”……亲身体验敬老孝亲,传承中华“孝”道。
孝是中华民族的精神传统,是“家国天下”情怀的基石,是维系家庭活力的精神纽带。时至今日,“孝”的内涵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一些封建残余的“糟粕”已经被时代洪流冲走,一些新的阐释让“孝”有了更多元的表达方式。
在以往,可能完全遵循父母之命是“孝”;在如今,与父母充分沟通、再做自主决定才是“孝”;在以往,可能及时婚嫁、生儿育女是“孝”;在如今,可能对自己的感情认真负责才是“孝”;在以往,“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是“孝”;在如今,教会父母使用电脑、手机、支付宝,让父母更“潮”,才是“孝”。
父母陪儿女长大,儿女陪父母变老,是最理想的生活剧本,但现实总会让剧本“表演”之路变得曲折。毕竟生活不仅骨肉亲情,还有柴米油盐,房贷车贷,如何平衡“孝”道与工作之间的关系、找到孝道全新的“打开方式”成为当代难题。于是,我们需要重温仪式感,在仪式中接受传统熏陶、促进思考。
作为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者,贵阳孔学堂创新传承中华“孝”道,“敬老礼”仪式应运而生。仪式延续重阳节“饮菊花茶”、“品重阳糕”等传统,增设“送家书”环节,丰富了重阳敬老仪式内容,赋予重阳节当代文化内涵。此外,贵阳孔学堂敬老礼还举办丰富多彩的文艺演出、插茱萸、祈福牌等活动,让老人们在欢乐祥和的氛围中过节,尽情感受来自儿女乃至社会的温暖,让敬老爱老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当今社会,传统家庭的结构正在受到挑战,亲情正在面临新的诠释。但无论再忙,我们都该腾出“亲情时间”,为父母沏上一杯茶,烧一桌热腾腾的饭菜,陪他们吃上一顿充满欢声笑语的饭,都能够温暖他们的心,更能让他们感受到子女的孝顺。在践行敬老礼“仪式感”的同时,我们更应该把孝道作为“日常”,这远比发发朋友圈和微博“电子孝顺”更有温度。(执笔:余小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