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讲座报名
  • 最新活动
  • 电子微券
  • 精彩专题
  • 报名须知
[报名须知]

报名方式:
1.微信报名:用户需要在微信搜索“贵阳孔学堂”,或手动输入微信号:gyconfucianism,添加并关注“贵阳孔学堂”微信公众号,点击底部菜单“讲座报名”即可进入报名系统(适用于高校学生听课修学分及市民网络报名);
2.现场报名:市民可前往贵阳贵阳孔学堂文化传播中心推广部活动科进行现场报名【详细】

中华戏曲的文化自信与文化自觉

2017-12-15 12:01 来源:光明日报

  看了上海淮剧团进京演出的《半纸春光》,思绪联翩,我觉得这个戏带给我们的启示是多方面的——

  第一,它启示我们对于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的中华戏曲,应该采取自信、自觉的态度。这出淮剧定性叫作“人文新淮剧”,自有其道理,但我觉得其价值超越了淮剧自身,它给整个中华戏曲的继承创新提供了一种启示,这就是要使中华戏曲与时俱进不断发展。之所以称它为新淮剧,是因为它比起传统的淮剧,有了新元素、新因素,这就是我们创造性转化的成果,也是我们创新性发展的成果。而这个成果经受得住广大青年观众的检验,也接受了我们的检验。我们承认它是淮剧,而且承认它是注入了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新淮剧。这一条经验,所有的戏曲都要学,都有普遍意义。

  第二,这出戏又启示我们,必须对中华戏剧文学、戏曲文化充满自信。对于地方戏曲,包括淮剧在内,都要自觉认识到它们是当地人民用审美形式把握世界的一种独特创造,都有其生命力和感染力,我们要自觉认识到它们在当代人民的文化生活中占有的地位和应有的价值,不要轻率地摒弃它们、冷落它们或者商业化它们。过去我们戏曲改编创作大概很少光顾郁达夫留给我们的文学资源,郁达夫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占有一席地位。现在大家越来越自信它也能够在今天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能够成为戏曲改编创作的资源。曾几何时,一窝蜂找张爱玲,找沈从文,搞了不少。这都对,但现在视野更开阔,找到郁达夫了。我特别佩服燕草的眼光,她找了这两篇小说,以今天正确的历史观美学观去统领,使之转化为一种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的价值取向,这是她的高明之处。

  这出戏把郁达夫两部小说糅在一起,刚好互补了。编剧不仅把艺术的焦距聚焦于底层民众,而且非常有意味地把中国有思考、懂民心、讲仁爱、重民本的知识分子同底层民众结合在一起,告诉人们一个真理,中国的知识分子只有像慕容先生那样扎根民众才有出息,才会发现真理,才会实现自我价值。这一点郁达夫原来的小说中都没有那样鲜明。这是难能可贵的。

  第三,启示我们在搞新剧目的时候,一定要坚持追求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相统一,万勿再盲目追求观赏性了。这部作品有艺术性,感染人,完全不说教,讲好了上海那个时代的中国故事,塑造好了这个故事中的人物的性格,其中特别是慕容先生和二妹,李三也很有性格。它讲好了一个中国故事,塑造好了创造人物的性格,在艺术性上经得住检验。编剧本来搞小说、散文创作,后转到戏剧文学,因为得益于文学,再加上有比较娴熟的戏剧构思能力,所以这部戏唱词文学性强,故事讲得很流畅、很感人,这条启示也是非常宝贵的。

  第四,我很佩服这样一个年轻的创作团队,编剧管燕草,还有导演俞鳗文。这位导演的综合能力很强,她对于这个故事的呈现,对于人物的塑造,包括舞美、音乐作曲,整个统摄能力显现出她的才华。整出戏的艺术肌体通体和谐,不论艺术、造型、舞美,看不出有什么疙瘩,或者明显的败笔的地方。当然还可以更加精致,这是我们从高原勇攀高峰的必然追求。我认为这样一个班子,包括主要演员,都很称职。

  第五,我赞成说这出戏是有人文气息的,让人们回到了习近平总书记主张的以文化人,文艺最终是养人的,化人的。这出戏坚持了以文化人,以艺养心,以美塑像,重在引领,贵在自觉,胜在自信这样一条创作的正确道路。

作者:系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 仲呈祥

编辑:余小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