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扬州大学、孟子研究院等共同主办的“2019·国际孟学高端对话会”日前在中国扬州召开,来自海内外的五十多位专家围绕“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下的孟学海外传播”“新时期《孟子》文本研究的空间与路径(视域)”“21世纪孟学展望”等议题展开对话。
对话展现共识:第一,孟子属于世界,孟学肩负时代责任,21世纪的孟学应以诠释孟子思想为重点,应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下展开,着力发掘孟子思想的时代价值。首先,“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强调和平发展,奉行互利共赢,这一理念与孟子仁政、王道思想的关联性需深入探析。其次,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就要坚持正确的义利观,孟子义利观的时代价值需倾力挖掘。再次,“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强调全球生态治理与安全,孟子的生态思想有待进一步发扬。
第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海外传播,必须助力“一带一路”倡议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传播中国精神、中国理念、中国胸怀和中国价值观,应将包括《孟子》在内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海外传播提升到国家发展战略高度去制定规划,明确传播主导与主体、内容、媒介与路径等等。《孟子》海外传播需关注三点:一是选择符合人性、符合世界最大公约数的“金规则”;二是传播的核心是思想,思想包括价值取向和思维方式,而价值取向和思维方式必然集中体现核心理念,所以在传播过程中,必须把握主流和导向,不能舍本求末,降低孟子思想的学说价值;三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契合孟子“达则兼济天下”思想,需全面、正确解读孟子“天下”观。
第三,孟学发展空间很大,需要海内外研《孟》学者合力推进。一是《孟子》文本需多学科融合研治,会通文史哲,探求圣义,弹奏时代乐章。二是进一步申发孟子的民本、王道、义利、和谐、性善等思想,揭示其对人类社会持续发展和正确处理国际重大问题的现实指导意义。三是加强《孟子》的普及和传播工作,让孟子思想成为人们修身、齐家、立业、成就辉煌的智慧源泉。
对话也碰撞出富有个性且独到的见解:首先是关于《孟子》海外传播问题。传播应强调对象,要有区别地传播,不同国家、不同区域、不同文化背景,应选择不同传播内容和形式,需要有相应的《孟子》文本。《孟子》海外传播,要树立起中华文化的主体性。孟子的人禽之辨,就是强调人格的主体性和文化的主体性。在当前的海外传播过程中,应当将中华文化的重要内涵和理念凸显出来,弘扬孟子兼济天下思想,传播中国理念、中国精神,推进人类文明。
其次是关于《孟子》文本研究。一要立足现实,在探讨其学术价值的同时,重视《孟子》的推广和普及,让普通百姓也能读懂《孟子》,领会孟子思想的精髓,急需《孟子》百姓读本。二要重新建构《孟子》文本。目前的《孟子》文本,没有很好地将孟子的思想贯通起来,如果将《孟子》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结构性整序,阅读起来就会更加清晰流畅,更容易全面理解把握孟子思想。三要让《孟子》走向世界,当前亟须解决的是《孟子》文本的翻译问题,需要原原本本反映孟子原旨的外文文本。目前韩文、日文版的《孟子》文本尚可,泰文和越南版的《孟子》文本都是基于英文版的《孟子》转译的,英文译本自身就有很大问题,转译本的问题就更大。解决这一问题最好的办法就是培养既精通《孟子》,又精通他国语言的复合型人才。只有如此,才能更加准确地传播孟子思想。因为翻译《孟子》,不是字面意思的翻译,也不是个人理解的翻译,而是涉及整个文化和语境的问题。
再次是关于孟子思想研究。孟子思想研究若想突破前人,需要重构诠释框架,重视交叉性研究。交叉性研究中,将孟子和墨子思想、儒家和墨家思想融合研究,或许能提出具有革命性的命题。将孟子和荀子的人性论关联研究,因为孟子和荀子的人性论是同途同归,孟子和荀子实际上都承认人的多重属性,即物性、理性和德性;孟子和荀子都承认人性之高;孟子和荀子论性的理路相同。孟子主张性善,认为若只追求人的自然生理属性,则无异于禽兽。荀子虽然主张性恶,但他认为若仅仅顺着人的自然生理属性发展,则“争夺生而辞让亡焉”“残贼生而忠信亡焉”“淫乱生而礼义文理亡焉”。
最后,学者展望未来孟学发展,集中关注三点:一是研究对象,可分两大类,一类是《孟子》研究,一类是孟学或曰孟学史研究,孟学研究空间更大,有待深入研治;二是如何研究,除了传统研究方法外,需充分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多学科融合研究,才能出更多新成果;三是为何研究,必须坚持“经世致用”,关注国计民生,推动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助力“一带一路”倡议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与会者认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为一种理念,若立足于孟子思想层面,目标是建设美好世界。因为孟子道性善,善的人性即是美好生活的源泉;孟子倡导仁政,意味着需要清明美好的政治,此乃造福人类的前提和基础。当人类把美好世界界定为美的人性和好的政治时,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就会深入人心,成为全世界的期待。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下的孟学高端对话会,充分把握时代发展脉搏,彰显孟子思想的包容性和张力,是一次智慧的碰撞,将有功于孟学,有功于世界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