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讲座报名
  • 最新活动
  • 电子微券
  • 精彩专题
  • 报名须知
[报名须知]

报名方式:
1.微信报名:用户需要在微信搜索“贵阳孔学堂”,或手动输入微信号:gyconfucianism,添加并关注“贵阳孔学堂”微信公众号,点击底部菜单“讲座报名”即可进入报名系统(适用于高校学生听课修学分及市民网络报名);
2.现场报名:市民可前往贵阳贵阳孔学堂文化传播中心推广部活动科进行现场报名【详细】

张新民:从阳明心学看社会心态问题研究

2017-01-04 02:14 来源:贵阳孔学堂网

  【编者按】2016年4月10日,贵阳孔学堂阳明心学与当代社会心态研究院正式成立,贵州省委书记陈敏尔致贺词,副省长何立出席、致辞并为研究院揭牌。其间,召开了以“阳明心学与当代社会心态问题”为题的高端理论研讨会,张厚璨等相关领域知名学者先后作了主旨发言,进一步就如何建设研究院、如何开展阳明心学与当代社会心态问题研究、如何进行阳明学研究与贵州现实社会的切入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之后,本刊开设专栏,连续刊登学者们在会上的精彩发言。

张新民

  专家简介:张新民,字止善,号迂叟,1950年11月生于贵州贵阳,先世江苏武进,祖籍安徽滁州。1985年获河南大学历史学硕士学位,以后长期在贵州师范大学历史系任教,2002年调入贵州大学。曾任中国文化书院院长,现为贵州大学历史与社会学院教授,贵州省省管专家、贵州省高等学校学术带头人、贵州省政府学位委员会历史学学科评议组成员。兼任中国史学会理事、中国历史文献研究会常务理事、贵州省儒学会会长、贵州省史学会副会长、贵州省历史文献研究会副理事长、贵州省中华文化研究会常务理事、海南大学《四库全书》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广西朱熹研究会兼职研究员、国家教育部人文社科基地云南大学边疆史地研究中心贵州工作站站长、山东和文化国际传播中心高级研究员、《历史文献》年刊编委、《原道》年刊学术委员。

  很高兴今天来参加研讨会。心态问题非常重要,和生态问题一样重要,我们之所以讨论生态问题,就是因为生态扭转、环境破坏了;我们之所以讨论心态问题,也就是我们的心灵迷失了、心灵受污染了。我们这是双重的污染,一是环境污染,一是人性心灵的污染。

  心代表人的主体性,佛教里面把心称之为“心王”,我们的心是王,它是主宰,是主体。佛教系统的“心”非常的博大,有52个“心所”,分析得非常细腻。我们现在讨论的大家的心态问题,当然要借助传统的资源。

  回顾人类的文明史,我们是在两条线上发展的,一条就是认知客观世界,形成大量的知识系统,这个系统漫无边际,现在还在不断扩大,没有边界。另一条就是认识自己,这是从古希腊和先秦开始的,我们也在不断吸收知识,了解自我,了解主观世界。知我,人要了解自身,这个进度不能说很快,但应该加强认识。

  从中国文化来看,阳明是心学的集大成者,孔孟之后他是集大成的心学家。我们讨论现在人的心态问题,当然也要从阳明前的重要的思想家那里汲取思想资源。我想强调的是,阳明的“心”是建立了一个心的世界,那是个立体的世界,不是一个平面的世界。什么叫立体的世界?因为他的“心”是两边打通。形而上的世界,我们说是向上打通,这是孟子不断讲的“静心”,然后“知性”,“知性”以后“知天”。阳明后的大儒秦信(音),他76岁悟道后说,老夫今年七十六,此性此心幸已通天。他了解到通过心能了解性,性可通天,这是正道之言。

  阳明心学,包括孔孟,他们都是通过功夫证道了天命,也可以叫“天仁”,也可以叫“天理”,因此它首先是往上走的,然后这个天理下行到人性,性截然不同,但是它通过心理可以反应。天地之心,阳明说天理要有发酵之处,心就是发酵之处,所以天地之心就是人之心,人是天地之心。他在天、地、人三位一体中,给人自身努力开辟未来的方向,作为可靠的立论,我们上有天、下有地、中间有人,我们任何时候都不能背离背后整个的自然世界,包括我们建构起来的人文世界。本心和人性是一切的出发点,人性任何时间都要和你的生命和生活发生关系,所以才有了心性之学,也叫“身心之学”,也就是安身立命之学。

  心开窍于眼可以看,开窍于耳可以听,开窍于鼻舌可以闻和嗅,开窍于声可以读,通过心它可以联系外面的世界。假如这个世界构造我们主观世界,我们心的世界和外部客观事物之间的联系,这是知识的联系,那就成就一个知识的世界。假如是一个直观的联系,美感的联系,那就成就一个艺术的世界,美感的世界。假如是道德和理论的联系,那当然就是一个道德的世界。这些世界都是人类生存不可或缺的,我们每个人都需要这些不同的世界,但是它不能脱离心的创造性的活动,以及心同外部世界的沟通——知识、道德、情感、伦理的沟通,因此提高你心灵的认知水平,把握它,使它在一种安详的、宁静的但又有创造性的活动中来和这个世界发生关系,就是我们要同这个世界打交道,让世界和你亲和,你不能和这个世界疏离。王阳明的思想就是良知的思想,也可以叫静心、知行的思想,这和佛教禅宗的民心思想不太一样,他强调的是良知,既是主体的也是存在论的,也是伦理学的思想。

  但是我们追问,它很重要的体验是什么?王阳明讲的怎么样不动心?正心就要正气,正气就要正志,正志就要正心,心不正气就竭,气竭以后心态一定不好。儒家讲人要养生,就是养心态,道德好,阳气就出来。阳明讲你可以不动心,他说平常变换气的时候融入心境,好像你不动心很容易。你的心,假如不和外部世界接触,会静,假如你和外部世界接触,当你面临利害时,遭荣辱、逢得失,在大关大隘之中,就像他在龙场悟道的时候,心静就不那么简单了。他所遭受的诬告,说他和宁王勾结起来,在明代的专制系统中,这就不是一个个人的生死问题了,乃至一个家族可能会满门抄斩。例如方孝孺,被诛了九族,将近九百人。在这样的时候,很多人是气动,气动就是心动。我们心怎么动?心是生硬的,它要有气动。他说后来还是平静下来了,在这样的生死关头,怎么超越?这时只有超越生死,才能不动心。反过来,人怎么会动心呢?儒家讲叫“客气”,外面来的气,是外物诱发出来的。外物是什么?盘算得失,人是一定和外部世界发生关系的,有碰触。因此,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功夫论。但阳明说要解决这个问题,就是你的动心、你的摇摆、你的得失理念,你把握不住自己的时候,你要归到动心的功夫的进度,还是一个良知。气动就像满天阴霾、雾霾一样,良知它是正阳之气,它可以把满天的阴霾驱散掉。外部的阴霾我们看得见,内部的阴霾其实也感觉得到。阳明搞了一辈子功夫,临终的时候,他才发觉此心光明。此心光明,也就是一种承担。也有一种象征,因为做功夫做到一定的时候,心境是可以放光的,本体之光,它可以把你的生命照得敞亮。用邵雍的话来讲:“天根月窟闲来往,三十六宫都是春”。这是隐喻,“天根月窟”就是你的顶部月、阳气和,下面丹田的气互相来往地动,你全身都会感觉到温暖,那就是健康的好的心态。那个温暖也叫阳的温暖,生命的温暖。温暖是可以传递的,所以我们讲人间的人情温暖。汶川地震时,在灾难面前,大家互相帮助的时候,我们为什么会感觉到人间的温暖,那不是良知的温暖、道德的温暖、人性光明的温暖,又是什么东西呢。但是我们看看现实生活中这些东西的缺失,道德冷漠和麻木,人与人疏离,回到心就是良知的遮蔽、心灵的遮蔽,人性退堕成兽性,互相不关心,没有这些东西了。

  阳明的不动心,还有一种心态,归到良知。他还讲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就是落实心之本体。孔孟以后宋的二程,经常讲的“孔颜”,绝对不是一个生理的,也不光是心理上,生理、心理都包括,但他真是一个精神性的、超越性的,在极其贫困和艰难时都保持一种乐观,那是一种存在的方式,关在牢里也很快乐。西方学者也讲,那种态度,如果人类有苦难,从容于苦难然后超越苦难,人就真的幸福和快乐了,还要承担苦难,因为儒家要谈治国平天下,要与民休憩,真正的精英,是要天下责任一肩担的。这样一种心态是真正儒家的心态,这不是健身,也不是保护身体健康和单纯的保持一个好心情。阳明讲万物以礼治法,天下万物以礼,用仁的方式,用良知的方式,无坚不摧打通天。然后在这种情境下,你可以做到圣人,而不被禽类转世。这谁都无法牵引的,人都朝这个地方移动,但是要改变这个浩浩荡荡的邪恶潮流,自己要不被它转变,这真是功夫。我们不能要求所有人做到,但我想我们传统的学问,包括阳明心学是可以对未来人类的精神发展做出贡献的,因此我也把阳明心学称为“心灵哲学”、“人类哲学”。

  很多年前,我认为那是地域哲学,这太狭隘了。精神哲学应该成为人类第一哲学。现在社会发展起来,中国还有几年要全面小康了,是不是还有一个精神的问题?精神哲学是不是该成为第一哲学。精神哲学到心态学,心态学后面一定还有形而上的本体、人性、良知,这个良知要赶快从经验转变成我们生命的行动,要实践化,良知一定要实践化,这叫“致良知”,“致”就是变成行动,就是良知的行动。为官就要有官德,为民在民间要建立良好的民风民气,这个国家才有好的希望。

  未来假如这个研究院要发展的话,我们要好好的总结,从研究现实的心态问题,包括阳明,包括西方心理学。西方心理学也有很多深刻内容,也有很多分支,但就正道来讲,我们还有宗祠。潜意识以后,无意识以后,后面还没有摸到,但是中国人不是用真知的方法,而是用功夫的方法、用直观的方法谈。有真正的道镇定,一定能够做到社会解剖,社会拯救,然后我们在推向纵深、推向百姓的时候,一定会有大无畏的真理涌现。

  谢谢!

  (文/张新民)

  (本刊编辑根据张新民主旨发言速记材料整理)

作者:张新民

编辑:余小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