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00万字的4部《中华大典·艺术典》近日由岳麓书社出版。负责此项目的该社文博考古编辑部副主任王文西,6年前许诺“项目不成发不断”,如今终于和同事两人完成编撰和出版工作,而王文西的头发已长达105厘米。25日在接受北京青年报记者采访时,他透露最迟在明年1月3日——也就是女儿生日当天剪掉长发,给女儿留作纪念。
6年前立誓“项目不成发不断”
2007年湖南师范大学中国古代史专业研究生毕业后,王文西入职岳麓书社。2012年1月,王文西接手了《中华大典·艺术典》的编辑出版任务。由于不了解《艺术典》的情况,王文西一开始“非常犹豫”,社长易言者连着三次谈话,总算打消了他心中的忧虑,只说了四个字——事在人为。
《中华大典·艺术典》是一部艺术类大型类书,收录1911年以前的有关戏曲文艺、服饰艺术、陶瓷艺术、书法艺术、音乐艺术的几千种文献资料,涵盖经史子集四部及碑传石刻等文献,按经纬目体例予以编纂,是对中国古代艺术文献的一次大规模全面系统的整理。《艺术典》下设五个分典,其中《戏曲文艺分典》《服饰艺术分典》《陶瓷艺术分典》《书法艺术分典》由岳麓书社出版,另一册《音乐艺术分典》由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和岳麓书社联合出版。
接手之后,王文西得知,当时全国十几家参与《中华大典》项目的出版社,或多或少都遇到了进展不顺利的情况;岳麓书社2006年正式启动了《艺术典》的编撰工作,但当时曾考虑要把该项目及已有的编校成果转让。最终,出于“出版湘军不言放弃”的考量,集团领导决定继续做下去。
《艺术典》总主编是中央美院金维诺教授,我国现代美术史教育的奠基人。2012年时,金老已经年近九旬,每天只能工作两个小时,王文西在每年春节前会去看望金老并汇报工作,但交流比较困难。副总主编李松先生比金老小8岁,由于身体欠佳在家休养。两位主编的身体抱恙让整个《艺术典》的编纂大局无人统筹协调。据王文西回忆,2011年12月的时候,只有《陶瓷艺术分典》有完整书稿并且初步校过一轮清样,《戏曲文艺分典》刚刚排出了清样还没开始编校,其他分典则陷入了停滞状态。这不由得让王文西备感压力。
在2012年12月的选题会上,王文西立下了“项目不成发不断”的誓言。25日,他告诉北青报记者,说这话时,其他的分典根本没交稿,而他只是落实了空缺的《书法艺术分典》作者班子。“在有些人看来,一年了也没看到实质性的进展,我心里本就有点羞愧和别扭了。那时,头发长了点儿,外形有点落魄,就想借此给自己打气。”刚开始留长发的时候,看到别人异样的眼光,王文西心里也特别别扭,想着“会把头发扎进衣服里,不让其他人看到”。后来长发披肩,慢慢也就习惯了。
查阅资料不下五六千万字
王文西介绍,《艺术典》书稿需要进行大量的繁体竖排的古籍普查工作,拿到初稿后首先要查重,只保留一处重复引用的话;然后剔除1911年之后的或者内容不相关的引文;第三步是按照经纬目排序,“排序做得最多的稿子,有时候两三个月是常有的。”第四步是查证、修改引书标目,有时候为了查证一条引文,编辑需要从头翻读相关书籍,极费工夫。这些完成后,才会正式排版、进行常规意义上的编辑和校对。
在岳麓书社,只有王文西和孙世杰两位编辑在做《艺术典》项目,最终成书规模约1400万字——从常理推断,两位编辑需要的资料是书稿字数的五、六倍。对此,王文西轻描淡写地说:“一个人可以发点狠当成两个人来使用,少睡点觉而已。”
如今岳麓独立负责的4册《艺术典》终于出齐,但王文西一再强调,主要是得益于三十余年无数人的坚守与执着:有带着遗憾离开的《服饰艺术分典》主编李之檀和《艺术典》外聘编辑廖承良;有85岁高龄大病初愈后仍旧牵挂操心的中华大典办公室副主任伍杰;更让他感到亏欠的是总主编金维诺老先生,“去年腊月二十七,2018年2月12日,这日期记得太清了,我才等到印刷厂送过来的新书。当时是春节前三天,去北京的票买不到。我想着过完春节再抱着新书去给老人家拜年,结果老人家正月初二离开了。我初四早上才听说,当时人就崩溃了。”
最长的头发有105厘米
回顾六年的心路历程,王文西说是女儿给了自己精神寄托和牵挂。小时候女儿晚上经常哭闹,为了让自己安心做事,妻子带着孩子回湘西外婆家住一两个月。“有一次我被稿子逼得实在受不了,周五下半夜坐的士去长沙火车站,没有票了,又拼个车赶到邻近的株洲市火车站,买张票转到湘西。第二天早上和小孩玩了两个小时,马上又赶火车回长沙,人又精神抖擞地跑去办公室加班。心里真的要有点寄托才撑得住。”
他回忆道,有次女儿好奇他的头发有多长时,拿着卷尺量,量完之后特别开心,“爸爸,你的头发最短的102厘米,最长的有105厘米呢!”
6年前立下“项目不成发不断”的誓言,如今书籍成功出版,王文西告诉北青报记者,最迟在元月3日也就是女儿生日当天剪掉长发,给女儿留作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