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作家郑伯权的诗词创作,近年十分活跃,集中体现在他的《一叶楼诗存》以及部分新作中。他坚持数年,潜心创作,特别是以词赋为纽带,推进赣鄱大地诗词唱和与研究,受到诗友们称道。
在当下文学版图中,诗词似乎是个另类。改革开放四十年,风起云涌,文学跟进追踪,且硕果累累:小说风生水起,散文、纪实文学如山花烂漫,而诗歌与诗词,特别是旧体诗词的创作,略显冷清和静寂。因此,对于那些致力于诗歌,尤其更为冷寂的词赋作家应该多加关注。
中华文学悠悠长河,诗的灿烂和荣光影响深远。诗是文学的最早样式,也多受文人墨客的喜爱。由诗及词,自唐以后,蔚为阵势。诗词歌赋,其传统深厚,简洁、精练、雅致、隽永,是其他文学品种不能代替的。从某种意义上说,古代诗歌的成就主要是诗词。仅唐诗一例,李杜光芒,郊寒岛瘦,或田园边塞,或律体绝句,留下众多千古名篇,缔结了中华诗词文化的恢宏灿烂。千年以降,诗词之道,众说纷纭。尽管近人关于诗词创作有所谓格律束缚自由,青年不宜学之说,然而泱泱诗国,源远流长,经典传统,启示后人。郑伯权是热情的实践者,他以耄耋高龄,勤奋创作,除了散文、纪实作品外,近年创作的一大批诗词,以近体格律,尤以五言绝句和七言律诗为多。
郑伯权早年从事文学编辑,20世纪50年代末就有现代诗发表。几十年文学实践,他先后有现代长诗、旧体诗,以及赋体等作品问世。近年来热衷于旧体诗创作。诗词的托物比兴,抒胸中块垒,发人生感悟,描绘现实生活,是一种快捷精粹的文学品种。郑伯权的作品不拘题材,或游历访踏,节庆纪念,或应和唱酬,同道共勉,或读书记怀,抒写衷曲等等,他以真挚的情怀、激昂的诗心、整饬的格式,创作了一批旧体古诗。
鲜明的现实内容,昂扬的生活情致,深挚的人文情怀是郑伯权词作的中心题旨。“中华正气重来续,八表同风天地宽。”“画册翻开新一页,江山好处任人描。”他的数篇游历诗词,捕捉生活奋进的主旋律,描绘社会多彩风景。他登临江山胜迹,感悟时代巨变,从岁月风云中开掘出深挚的人文精神和对当下的启迪。革命纪念地,诸如井冈山、庐山、南湖、台儿庄等,他以诗家情怀,先后造访,怀念祭典的神圣之思,明媚光华的现实之景,缠绕黏合,纸短情深,思绪绵长。在《重访南湖》中,他写道:“楼头风雨消磨尽,洗却尘埃是此湖。”历史风云已成过往,而精神洗礼与心灵膜拜是不变的情怀,这也是他书写红色文化纪念地的“诗眼”。“燎原星火旧山庄,暮色荒茫看井冈。回首来时天外路,一钩新月挂斜阳。”回望中体味与展望,新月如钩,景象与境界共生。新世纪来临,与友人登上具有象征意义的北京世纪坛,不忘赋诗述怀:“永忆江湖休落泪,长怀黎庶共襟抱。”过往已矣,来者可追。无论是江湖沉浮,还是底层的劳作,豪迈地奋进,宽大为怀,迎接新的时代到来。
郑伯权的诗题,多有古迹史实,或在青史中寻绎诗情,以豪气与正气见长。长城八达岭、白鹿书院、滕王阁、古运河,乌江渡口、曲阜孔庙,以及历史人物,如庄子、李后主、史可法、王阳明等,一一进入诗题。述说史实,钩沉故事,采撷诗意,冶炼情志。史上兴亡事,人世沉浮间,最能生发诗人感怀。“风波亭壁留题处,写到无言始是诗。”幽幽心怀,为岳飞精神气节击节。“一冢衣冠英气在,梅花岁岁奠江流。”为史可法豪气而赞。千年名楼滕王阁的长天秋水,在诗人的笔下:“高阁重枕东流水,春花秋月总相宜。”当然,感事抒怀,唱和题赠,有自省自勉:“宠辱不惊聊自慰,俯仰无愧对亲朋。”岁月无情,友情可追,“旧雨风流云散尽”,然而,他自许“负轭盐车知时晚”“老圃深秋一叶情”。
诗词创作于今被认为是文人间的雅好,是文学的高难动作,其法度严谨,平仄之外,用典也考验作者功力。郑诗中用典也多,增加感染力也增大文本的内涵。他用典力求活化轻盈,朗朗上口,情致飘逸。有些句子的意蕴可找出典籍所本,但又在似与不似间,所谓“不涉理路,不落言荃”之妙。比如,写京城“香山双清别墅”的句子:“政息楼空人去后,满山松子落秋声。”写南昌新貌:“吴头楚尾今胜昔,尧日舜天总不如。”读来意蕴不俗。郑伯权的诗风因题旨所致,多为沉雄厚实,“书生意气未能忘,感事伤时觉夜长”。但不乏清新机趣,沉郁峻切中见轻松。如写长城的句子,沉雄之中不乏生动:“塞草似应怜白骨,牧童拾得断头枪。”
郑伯权诸多与诗友唱和之作,最感动人的是对素昧平生的蔡起兴的和诗、悼亡诗,并八方奔走,自费为故人出版诗集。蔡起兴早慧,十一岁就能诗,早年参加抗日战争,后投笔从戎,一生坎坷遭逢不公,仍坚持写作,晚年致力于新江西诗派研究。他有着坚定的理想和诗人情怀,传承自陶渊明以来江西诗派的文化精神。郑伯权从这个异乡人的身上受到鼓舞,自蔡起兴诗作出版始,致力于江西当代诗人的创作研究。“自知天意高难问”,却以衰年之力,孜孜矻矻,立足赣鄱大地,为诗词辛劳,为词坛奔波,其深情大义令人敬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