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讲座报名
  • 最新活动
  • 电子微券
  • 精彩专题
  • 报名须知
贵阳孔学堂图书馆
[报名须知]

报名方式:
1.微信报名:用户需要在微信搜索“贵阳孔学堂”,或手动输入微信号:gyconfucianism,添加并关注“贵阳孔学堂”微信公众号,点击底部菜单“讲座报名”即可进入报名系统(适用于高校学生听课修学分及市民网络报名);
2.现场报名:市民可前往贵阳贵阳孔学堂文化传播中心推广部活动科进行现场报名【详细】

山西晋祠元宵传承千年 “80后”接棒“延续乡愁”

2019-02-15 10:28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太原2月14日电(记者李新锁)14日,在山西太原晋祠镇,磨米、炒馅、做元宵的场景再次上演。作为太原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这项流传千年的技艺不仅有了传承人,其中还不乏“80后”的身影。

  在太原市晋源区,当地流传着一句民谣——“大米芯芯藕瓜瓜,元宵蛋蛋女娃娃”。其中,名列晋祠四宝之一的“元宵蛋蛋”就是晋祠桂花元宵。

  14日,在晋源区晋祠镇长巷村晋祠桂花元宵传承人韩福元家中,全家老少正忙着滚制元宵。

  提到晋祠桂花元宵的制作,已经68岁的韩福元介绍道,“一泡、二淘、三晾、磨米、炒作、做馅、滚制……”一颗地道的桂花元宵,要经过十几道工序。

  在韩福元家的磨坊内,3台3米多高的自动石碾机正在“轰隆作响”。旋转的石磨一遍遍碾压着晾晒好的江米,经过筛子筛选,较细的米粉筛入布袋,而粗颗粒又通过提升机重新投放到磨盘上再次碾压。

  韩福元说,近些年,专程到晋祠购买桂花元宵的人越来越多。为解决晋祠桂花元宵供不应求的问题,在长期制作过程中,韩福元和邻居设计了3台电动石碾,在提升碾米效率的同时,碾米用的还是石磨,依然保持古法制作。

  据介绍,炒制馅料是制作晋祠元宵的关键——将核桃、芝麻、花生翻炒去皮后,再把糖稀加热化开加入白糖、冰糖、纯天然玫瑰花酱和桂花酱翻炒,待炒至褐色放入木制的模子用擀面杖压实擀平,晾到一定程度切块。

  韩福元说,从炒到晾,考验的是师傅们的技术,炒得浅了味不香,炒得过了也不行;晾得太干一切就碎,晾得时间不够切不成型,而滚制元宵则需要“六蘸六滚”。

  据介绍,以往,在晋祠当地,家家户户都会制作元宵。随着时间推移,这门技艺逐渐式微。近年来,一批“80后”着手整理、开发、推广这项非遗项目,晋祠元宵后继有人。

  31岁的杜鹏程生长于斯,看到晋祠元宵日渐式微的困境,他和岳亮、赵爱彪等一批“80后”伙伴开始谋划传承、推广。

  在晋祠镇索村东,一个由普通农家院落改造而成的元宵加工厂内,现代化、标准化生产车间赫然在目。在制馅车间,刚从模型内取出的馅料有序晾置于不锈钢架上,几名工作人员正紧张切制着馅料。

  据介绍,从2017年开始,杜鹏程和同伴遍访当地制作元宵的艺人专心研制配料配方,租赁场地建设车间,注册商标,合伙成立公司。当年底,他们的元宵一经推出便受到太原市民青睐。由于配方独特、真材实料,元宵日销量近10万颗。如今,杜鹏程新建冷库车间解决批量储存难题,研制无糖馅料解决馅料含糖量高的问题,并推出各类文创包装,一时引来各地订单。

  对此,杜鹏程表示,我们期望通过持续推广,把这项民间技艺传承下去,打造当地文化名片。(完)

作者:

编辑:田钰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