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讲座报名
  • 最新活动
  • 电子微券
  • 精彩专题
  • 报名须知
贵阳孔学堂图书馆
[报名须知]

报名方式:
1.微信报名:用户需要在微信搜索“贵阳孔学堂”,或手动输入微信号:gyconfucianism,添加并关注“贵阳孔学堂”微信公众号,点击底部菜单“讲座报名”即可进入报名系统(适用于高校学生听课修学分及市民网络报名);
2.现场报名:市民可前往贵阳贵阳孔学堂文化传播中心推广部活动科进行现场报名【详细】

传统戏曲如何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2019-02-21 03:53 来源:中国文化报

  1月16日至19日,由江西省文化和旅游厅、赣州市人民政府、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主办,赣州市委宣传部、赣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承办,赣南艺术创作研究所协办的“张曼君与中国现代戏曲”学术研讨会暨张曼君作品展演活动在赣州举行。来自全国各地戏曲界的领导、理论研究工作者及艺术家在四天时间里参加了四场研讨会,观摩了天津评剧院的《红高粱》、宁夏演艺集团秦腔剧院的《花儿声声》、湖南省湘剧院的《月亮粑粑》、安徽省黄梅戏剧院的《小乔初嫁》四部张曼君导演的力作及赣州采茶戏研究所演出的一台精品小戏。

  着名戏曲导演张曼君以赣南采茶戏为起点,将现代戏曲的创作拓展到众多戏曲剧种。作为赣南采茶戏第一位获得梅花奖的戏曲演员,她成长为一位杰出的戏剧导演,正如江西省文化和旅游厅厅长池红所指出的,张曼君为赣南采茶歌舞剧带来勃勃生机,奠定了江西采茶戏在全国“采茶园”中的领军地位,也为中国戏曲的创造创新做出了突出贡献。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司戏剧处处长林琳提出,张曼君作品挖掘剧目深刻的思想内涵,赋予剧目丰富的想象力,创造、丰富了地方戏的表现形式,善同领军者切磋互鉴,相辅而行,这让她成为中国戏曲界有广泛影响力的导演之一,是近10多年来驰骋活跃、辛勤耕耘在地方戏创作舞台的佼佼者、领军者。

  张曼君在开幕式上回顾了自己从赣南走向全国的艺术履历,围绕数十年创作所秉持的艺术原则——作品共有的民间气质、诗化的美学思维形态、现代性的艺术追求、“活动的人物形态”的技术形态以及整合性的舞台表现力等,深入阐述了以“人学”为基础的戏曲创作,激发了与会学者的高度认同。来自全国的专家学者对相关话题进行了积极探讨与回应。

  与会者认为,张曼君是一位在中国现代戏曲创作不断探索进程中极具时代意义的艺术家,对张曼君及其作品的研究有助于我们总结与回顾近20年来现代戏曲创作的艺术轨迹,有助于对整个中国戏曲现代化进程进行深度把握与文化观照。中国艺术研究院原副院长薛若琳从剧本文学到舞台艺术的创作过程入手,就张曼君对灵动人物的塑造、灵动情节的设置以及追求抒情式戏剧冲突风格的创作理念,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与概括。中国剧协副主席季国平提出,现代戏曲创作不只是涉及表现当代生活和当代人物的艺术问题,更是关涉到怎样运用传统的戏曲样式进行表达。中国戏曲学院原院长周育德以“意趣神色”的美学观点概括张曼君的舞蹈美学追求与创作精神。

  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马也认为,张曼君对戏曲程式系统的化开与松动、对戏曲本质和本体的回归、对民间戏曲的艺术样态以及现代歌舞叙事的艺术彰显、对作品中表现主义的赋予,都值得深入探索研究。张曼君所力图呈现的,是中国现代戏曲一种新的形态学本体论的价值尺度,张曼君已经成为了中国现代戏曲新文体的重建者。他同时提出在今后的现代戏曲探索中,戏剧标准和美学标准应大于、高于剧种标准,好不好的问题永远高于、大于像不像和是不是的问题。中国剧协副主席罗怀臻面对着当前全球化的社会背景,面对着当下多元化、多样态的艺术环境,提出希望有更多像张曼君一样的导演在继承与发展的道路上共同建立起一个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当代表演艺术学派。戏曲理论家王评章认为,对现代戏曲的创作需要理性、冷静、探索性地分析与考量对高度程式化的戏曲所进行的“新歌舞化”与“再民间化”。

  透过“张曼君现象”,陕西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孙豹隐认为,在当下戏曲创作中传统音乐、戏曲式舞蹈及戏曲与观众的密切联系等方面,导演行业发挥着重要作用。江西师范大学副教授苏勇提出张曼君成功地构造出了一种可以称之为诗性现代戏的舞台范式,这种诗性现代戏为我们现代戏的创作提供了较为成熟的范式。福建省艺术研究院研究员方李珍则提出张曼君的艺术作品是“形象种子”与抒情诗剧融合创造而出的。上海戏剧学院教授李伟认为我们应该回归到戏曲的本体认识,以诗、歌、舞及更多艺术门类综合的艺术观念来审视戏曲现代戏的创作,以新的生活养料、新的美学观念及综合的艺术观念来要求现代戏曲创作。

  上述专家对于张曼君在中国现代戏曲创作中的作用、价值和独特的个性风格,给予了高度认可,也回应了随着张曼君作品伴生的理论命题。

  针对张曼君导演艺术的技术手段创造和艺术思维创新,研讨会产生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中国戏曲表演学会会长黎继德从导演思维、人物刻画、舞台形式的建构等方面对张曼君导演艺术进行阐释,认为张曼君最大限度地运用了古今中外各种艺术形式来书写舞台。中国戏曲学院教授王绍军从传统戏曲表演意象的角度来分析张曼君作品的艺术表达方式。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副所长郑雷从叙事学角度来分析张曼君的戏曲叙事艺术。同样来自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的研究员熊姝从民间音乐与舞蹈元素的植入与运用来反思戏曲音乐发展的新空间;副研究员李小菊从导演美学体系来说明张曼君美学追求的历程;副研究员孙红侠从戏曲舞台形态的现代转化来总结张曼君现代戏曲形态的舞台观。其他专家如王亚勋提出“新歌舞演故事”脱胎于新音乐演故事,张之薇总结的张曼君作品“以善演为底、以民间戏曲传统为体、以开放的艺术观念为用”,都深入挖掘了张曼君艺术创作的文化底蕴。

  张曼君在50年的艺术生涯中,创作了50部戏曲作品,深入地挖掘她的创作思想,离不开对其作品个案的研究与分析。曾宪林、彭维、陈法玉、王静波等专家学者结合多部作品进行了阐释。

  会议闭幕式上,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所长王馗认为,张曼君的创作充分展示了对人的价值、尊严的高度尊重和理解,悲悯情怀浸透舞台,甚至在悲情化的舞台书写中展现人性骨子里的悲壮,形成独具人文关怀的生命戏剧。张曼君在传统与现代的推移中实现了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作品呈现出浓重的“风诗”风格,走出了现代戏曲创作特别是现代戏创作中的诸多艺术瓶颈与困惑,形成高度个性化的艺术范式,推动着现代戏表演体系趋于成熟。张曼君是独步当代的一位师者,引领着中国现代戏曲创作发展的方向。

作者:程光耀

编辑:余小雨